参考答案及解析
专家命题预测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副主题有五个:(1)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2)城市经济的繁荣;(3)城市科技的创新;(4)城市社区的重塑;(5)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2.A[解析] 《公务员法》第35条明确规定,对非领导成员公务员的定期考核采取年度考核的方式,先由个人按照职位职责和有关要求进行总结,主管领导在听取群众意见后,提出考核等次建议,由本机关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考核委员会确定考核等次。
3.B[解析] 历史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创造并影响和制约着人类实践活动的。人类是历史的缔造者,是人类自己创造了历史,故选B。
4.C[解析] 依据定义,行政领导者最主要的职能是科学决策职能。
5.C[解析] A之所以为淘汰项,C之所以为应选项,是因为认识的唯一源泉是实践。思想的交换(即思维交往)可以使我们获得间接经验,但间接经验是“流”(途径)而不是“源”(源泉),因为任何间接经验都是由直接经验转化而来的。
B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既推动物质文明的发展,也推动精神文明的发展。D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以劳动为基础的实践才是思维发展的根本动因,语言本身就是人类劳动的产物。
6.C[解析] 根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股东转让其股份必须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所进行。据此,C为应选项,A、B、D为淘汰项。
7.A[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第8条的规定,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的设立、撤销或者合并,经总理提出,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
8.B[解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了“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解决了一个根本前提问题,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毛泽东、朱德领导创建了红军第一方面军,开创了以赣南、闽西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故本题选B。
9.A[解析]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2条规定,当事人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一)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二)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这类案件可以向复议机关提出行政复议;
(三)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四)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10. D[解析] 股东对企业拥有所有权。股东所有权就是指企业资本是股东投资的。
11. C[解析] 依《民事诉讼法》第34条规定,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这是一种专属管辖。故选C。
12. D[解析] 附义务的行政许可指许可证的持有人在获得许可证的同时还要求承担在一定期限内从事该活动的义务。A、B、C三项无此义务。
13. B[解析] 叛逃罪的主体必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掌握国家秘密的其他国家工作人员。
14. D[解析] 《继承法》第10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本法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因此,本题中,李甲父母李某、刘某及其配偶孙某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享有法定继承权。李乙作为养兄弟姐妹是第二顺序继承人,在本题情形中不享有继承权。
《继承法》第28条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出生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因此,继承时应注意到法律的硬性规定。由此选择D。
15. B[解析]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和应急性原则。
16. A[解析] 公务员既是“公民”又是“公务员”,故A对B错。公务员所从事的个人行为不是代表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公务员享有行政职权,同时必须承担行政法律责任。故C、D错。
17. D[解析]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对公司负有限责任,是指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故选D。
18. C[解析] A、B、D是粗放型经济增长的特征。
19. D[解析] 社会主义社会保持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大体平衡是指社会可供购买的商品总量与社会有支付能力购买的商品总量之间的平衡。故选D。
20. B[解析] 略
21. D[解析]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来的。
22. A[解析] 《行政处罚法》第29条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承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23. B[解析] 所有权的基本职能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其中,处分是所有权中带有根本性的一项权能。
24. C[解析] 政策研究室是从事决策研究和为决策服务的综合性工作部门,是参谋和办事机构。
25. D[解析] 选项A和B虽然是个人收入,但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选项C不属于个人收入,股票收入属于资本收入,而资本属于生产要素之一,所以正确答案是D。
26. A[解析] 计划职能包括:(1)制订组织的整体目标。(2)围绕目标,制订可供选择的方案。(3)对方案进行分析,最后选择可行的方案。(4)确定具体实施步骤。
组织职能包括:(1)将计划方案中的整体目标分解为可操作执行的工作项目。(2)将分解的各工作项目落实到下属部门或个人。(3)配备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提供必要的信息。(4)授予下属执行任务的权力,明确相应的责任。
领导职能包括:(1)指导下属人员的工作,使其尽快熟悉业务。(2)激励下属,使其热爱自己的工作,愿意为组织做贡献。(3)协调下属人员的工作,把每个人的目标与组织目标很好地协调起来。(4)加强组织内部的信息沟通,为顺利完成组织目标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控制职能包括:(1)明确的控制标准。(2)恰当的控制幅度。(3)畅通的反馈渠道。(4)有力的调节手段。(5)持之以恒的检查、督促。
27. D[解析] 本题考查公文处理工作的特点中的规范性,公文处理工作的规范性是指公文在形成、办理、管理和整理归档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统一的规范。同时考生应注意其与政治性、机要性、时限性之间的区别。
28. D[解析] 本题考查归档文件整理的含义,属识记内容。
29. B[解析] 夏天自来水管壁有一层均匀的小水珠,并不是管内的水渗漏,而是自来水管大都埋在地下,水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水管,就会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珠附在外壁上。故选B。
30. D[解析] 西湖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千百年来流传下来许多脍炙人口的描写、表现西湖美景的诗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自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出自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下一句是著名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ABC选项都是描写西湖的名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出自刘禹锡的《望洞庭》,是诗人月夜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
二、多项选择题
1.CD[解析]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即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CD项。
2ABCD[解析] 辩证的否定不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辩证的否定是自我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而辩证的否定又叫扬弃,既克服又保留,否定又是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所以本题四个选项全选。
3BC[解析] 略
4ABCD[解析] 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点,它包括: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向人民群众虚心学习的观点。依据群众观点的内容,ABCD全选。
5.AB[解析] 毛泽东在《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一文中指出:决定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因素是革命的领导者和革命的敌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
6.ACD[解析]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制订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探索了中国怎么搞社会主义,实现了三大历史转变,即“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从封闭转到开放,从墨守成规转到各方面的改革”。故本题答案应为ACD。
7ACD[解析] 物质资料的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其中,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和交换是中间环节。四个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8ABCD[解析] 略
9ACD[解析] 根据《公务员法》第36条规定,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
10AD[解析] 行政复议是由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申请而产生的,因此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由于涉及到行政相对人,是一种外部行政行为。
11. AB[解析] 预测作用是指凭借法律的存在,可以预先估计到人们之间会如何行为,其对象包括公民之间,社会组织之间,国家、企事业单位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行为的预测。
12. AB[解析] 消费者或者其他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生产者或销售者要求赔偿,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或质量检查部门投诉,故正确答案为AB。
13. ACD[解析] 《破产法》第28条规定:“破产财产由下列财产构成:(一)宣告破产时破产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财产;(二)破产企业在破产宣告后至破产程序终结前所取得的财产;(三)应当由破产企业行使的其他财产权利。已作为担保物的财产不属于破产财产;担保物的价款超过其所担保的债务数额的,超过部分属于破产财产。”A项属于破产企业在破产宣告后至破产程序终结前所取得的财产;B项属于已作为担保物的财产;C项属于由破产企业行使的财产权利;D属于宣告破产时破产企业经营管理的财产。因此,除B项外,其他三项均应列为破产财产,故答案为ACD。
14. AB[解析] 《民法通则》第59条规定:“下列民事行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一)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二)显失公平的。被撤销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无效。”由此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两项属于无效的民事行为。
15. ABCD[解析]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犯罪中止的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四项:(1)必须是在危害结果产生之前放弃犯罪;(2)必须自动放弃犯罪;(3)彻底放弃犯罪;(4)必须有效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
16. AD[解析] B项属地方政府的专有职能,C项在大多数情况下可由地方政府决定。
17. ABD[解析] 根据《公务员法》第95条规定,聘任制并不适用所有各级政府组成人员,涉及国家秘密的,不实行聘任制,所以C不正确。
18. AB[解析] 公文是国家机构与其他社会组织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而制作的具有法定效用和规范体式的文件。因此公文具有较强的政策性、理论性。
19. BD[解析] 近代中国的时代特点以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故选BD。
20. BCD[解析] 略
三、判断题
1.×[解析] 全国人大有权决定战争与和平的问题。
2.×[解析] 我国《刑法》中的主刑只能独立适用,一个罪只能判处一个主刑;附加刑既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以附加适用。
3.×[解析] 具体行政行为生效后,非因法定事由和依法定程序不得随意变更、撤销,体现的是行政行为的确定力。
4.√[解析] 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罚款的,必须向当事人出具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执法的罚款收据。
5.√[解析] 我国对于不同类型的法人采取不同的设立原则。对于企业法人,传统上一律采用行政许可主义。
6.×[解析] 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是两种社会资源配置方式,二者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而确保经济总量平衡、实现生产力合理布局、合理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则是计划机制的长处。
7.×[解析] 从表面上看,国家是管理公共事务的机关,但实质上它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不是用来调和阶级矛盾的,而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8.√[解析] 略
9.√[解析] 应对宏观经济学流派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
10. ×[解析] 浙江省属少数民族散杂居省份,少数民族人口总量不多,但民族成分较多。
四、判断简析题
1.错误。(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这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2)“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说的是物质实体是产生精神的基础,它朴素地回答了物质决定意识,但没有回答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可见,题中观点没有概括出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2.正确。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和政治活动权利的刑罚。根据《刑法》第54条的规定,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是剥夺犯罪分子以下权利:(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3)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4)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五、论述题
答:(1)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在社会发展中要以满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发展为核心内容和终极目标,就是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精神生活和健康水平。
(2)以人为本,就是突出人是社会的核心和主题,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讲就是围绕人这一核心和主题处理好政治、经济、文化等以及环境的协调和发展。没有以人为本这一条,就无法成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从哲学上讲,无论科学发展观还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讲的是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是其中的核心和主题。
六、综合分析题
1.答:(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要求我们既要做到从客观实际出发,又要用正确意识推动事物发展。
(2)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
(3)启示我们要以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树立科学发展观,尊重客观规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答:(1)实践决定认识,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危害到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发展,现实让人们认识到低碳生活方式的必要性,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的生活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具有改善作用,必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