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成语辨析
题 型 综 述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一般出自典故、寓言和古代诗文等。对于成语辨析类题目,我们首先要明确,公务员考试中所考查的都是我们常用的成语,不会是生僻的成语。而考查内容则有两大类型:一类是我们常用的成语中意义相近,容易混淆的;另一类则是我们常用成语中容易误用的。要解决好这两类问题,我们需要:一是正确理解常用常考成语的含义,二是正确地使用、运用成语。
技法点睛及真题点击
考 点 拓 展
针对上述题型特点,在复习过程中,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成语的感情色彩
成语的感情色彩也分为褒义、贬义。比如:“谭嗣同愿意作为变法牺牲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康有为、梁启超两人似乎缺少些刚烈。”句中的“始作俑者”属于误用。“始作俑者”的本意是第一个制作用来殉葬的木偶、土偶的人,现在用来比喻恶劣风气的开创者,是带有贬义色彩的成语。说“谭嗣同”是“始作俑者”显然是褒贬失当。
二、成语的搭配范围
成语的意思往往比较独特,因此在理解成语意义的基础之上,还要注意成语和句中其他词语的搭配范围,注意是否得当,是否有语义上的重复累赘等。如“面对无数个因为‘豆腐渣工程’而无辜丧生的人们,面对他们亲人撕心裂肺的痛苦,我们再也无法保持沉默了”中“撕心裂肺”搭配属于误用,一般来说“撕心裂肺”多用来形容哭声,而不能用来形容“痛苦”一词。
三、成语的句法功能
成语也具有一定的句法功能,因此在考虑感情色彩、搭配范围的同时还要考虑成语的句法功能与整句话的需求是否一致。如“有些领导漠不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中的“漠不关心”意思是形容人对事物态度非常冷淡,不闻不问,丝毫也不关心。然而“漠不关心”并不等于“毫不关心”,后者是一个词组,语法功能与中心词“关心”保持一致,可以带宾语。而“漠不关心”则是一个成语,有着独特的语法功能,并不与“关心”一致,后面不能带宾语。再如“欣欣向荣”是形容词性的成语,而“熙熙攘攘”则是动词性的成语,要根据句子的需求来判定选择何类词性的成语作为正确答案。
真 题 点 击
【例1】 (2010年国考)明代工艺品的名字大都先强调年号,然后再强调东西本身。但景泰蓝不是在景泰年间出现,而是在元代就出现了。到了景泰年间,皇家的重视使它,因此有了今天这样一个通俗易懂且带有文学色彩的名字——景泰蓝。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如日中天B. 声名鹊起C. 享誉中外 D. 名声大噪
【答案】 B
【解析】 一道成语辨析题。A项“如日中天”是指好像太阳正在天顶,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B项“声名鹊起”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C项“享誉中外”是指好的声名国内国外均知道。D项“名声大噪”是指由于名声高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根据文段的表述含义可知景泰蓝早在元代就已出现,正是由于“皇家的重视”才使得景泰蓝的知名度得以提高,B项最为符合文意。
【例2】 (2010年国考)胡蜂在本能的作用下地营造自己的生活、生育中心,它的巢是一个的纸房子。蔡伦如果在改进造纸术之前目睹过胡蜂的建筑过程而受到启发,无疑便是世界上最早的仿生学家了。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独具匠心名不虚传B. 自然而然货真价实
C. 兢兢业业巧夺天工D. 无师自通名副其实
【答案】 D
【解析】 一道成语辨析题。文段首句就出现了非常重要的提示性信息“本能的作用下”,D项“无师自通”指的是没有老师的传授就能通晓,与该提示性信息最相吻合。再通过第二组词进行验证,“名副其实”是指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也符合文意要求。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纠错】A项“独具匠心”指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工艺很精湛,与文中“本能”一词不符,予以排除。B项“货真价实”是指货物质地优良,价钱公道,形容事物实实在在,一点不假,用在文中也不妥。C项“兢兢业业”形容小心谨慎,认真踏实,与文中“本能”一词也不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