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2 14:41:12 公务员考试网 文章来源:内蒙古分院
一、实干篇
1.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解释:出自南宋理学家张栻《论语解·序》。这句话是在讲“知”和“行”的关系。人最初总是根据自己当时的理解来行动、来实践的。随着实践的深入,人的知识会增长,认识也会更加精进,而认识的深化又反过来让行动变得更有方向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知行合一,不断地把前一步的实践形成的经验作为下一步行动的基础。
应用范围:行动的重要性、理论与知识相结合。
2.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解释:出自《管子·乘马》。“生于虑”是指做事要未雨绸缪,周密考虑和精心安排各项工作;“成于务”是指要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失于傲”是指越是形势好,越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
应用范围:实干精神、忧患意识等。
二、创新篇
1.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解释:出自《诗经·大雅·文王》,意思是周朝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革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新”是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礼记·大学》中就提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无论是个人、社会,还是国家,都需要在时间的洪流中不断适应形势,日新其德。所以,变革从来不是中国文化所抗拒的。
应用范围:改革、创新等。
2.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郭沫若
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三、读书篇
1.治学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解释:出自清·王国维《人间词话》。这是国学大师王国维论治学的三种境界。习近平认为,领导干部读书学习也应该有这三种境界:首先,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有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其次,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再次,要坚持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这三种境界启示我们,读书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不移的恒心,还要提高读书效率和质量,讲求读书方法和技巧,在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
应用范围:读书、学习、领导干部队伍治理等。
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解释:出自《礼记·中庸》。博学,学习要广泛涉猎;审问,有针对性地提问请教;慎思,学会周全地思考;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断力;笃行,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
应用范围:学习的方法等。
3.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
应用范围: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对人的影响等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相关推荐↓↓↓↓ | |||
公考第一课 | 2024版国考图书 | 第18版5100题 | 申论答题纸 |
系统提升班plus | 笔试悦享班 | 历年臻题 | APP会员年卡 |
相关内容推荐:
贴心微信客服
贴心微博客服
报名条件?
岗位选择?
笔试科目?
面试方式?
......
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 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 国家公务员考试专业分类目录 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 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入口 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条件 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费用 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 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确认 国家公务员考试准考证打印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 国家公务员考试考试时间 国家公务员考试考试流程 国家公务员考试考试科目 国家公务员考试答题须知 国家公务员考试考场规则 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解析 国家公务员考试成绩查询 国家公务员考试分数线 国家公务员面试公告 国家公务员面试名单 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格复审 国家公务员考试调剂名单 国家公务员面试技巧 国家公务员面试礼仪 国家公务员结构化面试 国家公务员无领导小组讨论 国家公务员考试体检考察 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