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资格审查与报名
本次考试实行现场报名,有条件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可实行网上报名。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三支一扶”办负责报名资格审查工作。对符合报考条件的,不得拒绝报名;对不符合报名条件的,应说明理由。
报考人员报名需从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三支一扶”专栏下载并填写《河南省2014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报名登记表》一式三份,粘贴近期免冠彩色一寸照片,同时另交同底版照片两张,并提交相关材料:
(1)应届高校毕业生须提供所在院校学生就业部门加盖公章的报名表,并提交有效身份证及复印件。
(2)2013年离校后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交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就业报到证原件及复印件。
实行现场报名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须报考人员本人持有关证件现场报名,不允许他人代报。
报考人员于2014年6月27日上午8:00-下午18:00携带本人身份证到报名地点领取准考证,不允许他人代领。
本次考试资格审查工作贯穿于招募工作全过程。报考人员不允许重复报名,报名提供的材料必须真实有效。凡发现报考人员重复报名、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材料的,即取消其被招募资格。
(三)考试实施
考试分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由省“三支一扶”办统一组织,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分别实施,根据考试总成绩择优确定招募人员。
考试总成绩=笔试成绩×50%+面试成绩×50%。
1、笔试。全省统一考试时间为2014年6月28日上午9:00—11:00,考试科目为
公共基础知识。笔试考试满分为100分。具体考务工作由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事考试机构承办。
考生可于2014年7月10日通过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网址:www.ha.hrss.gov.cn)、
河南人事考试网(网址:www.hnrsks.com)查询笔试成绩及进入面试人员名单。
2、面试。7月19日全省统一面试。根据笔试成绩按照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招募岗位计划数1:2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进入面试人员名单,面试结束后当场公布面试成绩(面试采用结构化面试的方式,地点由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三支一扶”办另行通知)。考生总成绩及进入体检人员名单另行通知。
(四)体检
根据考试总成绩,按照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各类岗位招募计划数1:1.2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体检对象,体检标准按照《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健康状况要求》(国人厅发〔2007〕37号)执行,体检合格人员名单在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三支一扶”专栏公布。
(五)考察
根据考试成绩和体检结果,按照招募计划数1:1的比例确定考察对象。考察内容包括德、能、勤、绩等方面,重点是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行、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实绩与基层工作相关的素质和能力。考察合格、审批通过者予以招募,7月下旬,招募人员名单将在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三支一扶”专栏公布,并由省“三支一扶”办向被确定招募的高校毕业生发放《2014年河南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报到通知书》。
(六)培训上岗
培训工作由省“三支一扶”办统一指导,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三支一扶”办负责实施。7月下旬,被确定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按照要求携《2014年河南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报到通知书》和本人身份证到服务地所在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三支一扶”办报到,并参加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党和国家有关基层工作特别是教育、农业、卫生、扶贫和基层公共服务方面的方针政策;本地区基层工作现状;拟服务单位和岗位的基本情况;乡镇共青团有关工作;心理健康知识;“三支一扶”计划相关政策以及有关注意事项等。
以上体检、考察、培训工作于2014年7月31日前完成。具体时间安排由各地自行确定。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招募工作由省“三支一扶”办统一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职责,抓好组织实施工作。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三支一扶”办要发挥好牵头协调作用,切实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二)精心组织,强化督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协调配合,按时限要求,精心组织“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招募工作,确保每个工作环节有条不紊地推进。为确保此次招募工作的公开、公正,纪检监察部门对此次招募工作进行全程监督。
(三)加强管理,搞好服务。要加强对“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的后续管理、考核和安全教育工作,积极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建立定期联系制度,深入了解高校毕业生上岗服务的情况,及时协调解决“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在服务期间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是促进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各地要结合培育和弘扬以“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全心全意的服务态度、甘于奉献的精神追求、锐意进取的创新激情”为主要内容的“三支一扶”精神,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的感人事迹和突出业绩,进一步扩大“三支一扶”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七、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金轩
联系电话:0371-69690090(传真)
电子邮箱:hnrsljx@126.com
邮政编码:450018
附件:
2014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