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贫困地区民众的生育选择(2)
2014-03-16 10:41:11 公务员考试网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从这些调研的结论能看出,在中国的不富裕阶层中,越选择“多生”的人,恰恰是其中收入越有改善的人。
在中国常见的计划生育宣传经常强调“穷人为了改善家境不会节制生育”,这种生育动机的解释相当武断。生育未必全部是理性选择下的结果,很多妇女之所以生育,仅仅是因为她们并未获得足够的避孕知识和手段。按盖茨基金会2014年的说法,即使在赤贫的撒哈拉以南地区,妇女如果学习了避孕知识以及提供便宜的避孕套后,生育率就会下降。在贫困的东南亚和拉美国家,从1960年代避孕设备更易获得之后,人均生育率下降一半。2011年发展经济学界的畅销书《贫穷的本质》也提到,孟加拉国马特拉巴地区从1977年开始接受国际节育项目的援助,妇产医生定期下乡,当地妇女获得避孕设施更容易,到1996年,马特拉巴的育龄妇女人均比未配套这些设施的地区少生1.2个孩子。甚至孟加拉其他更穷、更不易得到避孕设施的地区,生育率也并不比马特拉巴高出许多。1998年,马特拉巴生育率为3.0,国际节育项目研究中的对照地区生育率为3.6,而孟加拉其余地区的生育率也就是3.3。
“生育导致贫困”的说法同样难以站得住脚。西南财大人口研究所的王春蕊等通过2006年对河北承德和邯郸的统计比较,发现承德的“二孩”政策试点提高当地家庭收入水平较邯郸更为明显。此外,该研究也发现,家庭男孩数对家庭的收入和支出都呈显著的正影响,男孩数对家庭收入的影响要大于对家庭支出的影响。也就是说,农村地区男孩数量越多越能够给家庭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二孩”政策的实施加大了生育男孩的概率,这在发展较为落后的山区或农村意味着家庭会有更多的经济效益。
一种普遍的观点是,生在大家庭的孩子接受适当的教育、营养及医疗的概率较小,而贫穷的家庭更可能成为大家庭,这样跨代之间就会产生贫穷的传递。生育得越多,真的意味着你必须在孩子的数量之间进行质量的取舍吗?不一定。《贫穷的本质》一书里列举了几个例证。在对18个国家的调查数据中,生育大家庭的孩子一般接受的教育较少,但也有不少国家是例外。另外一些实例则发现并没有证据可以证明生在较小家庭的孩子就接受了更多的教育。因此,也有可能是贫穷家庭不仅孩子多,本身就不重视教育。
以色列一项专门调查家庭大小变化原因的研究表明,大家庭对于子女的教育并无不利影响,即使对于以色列的阿拉伯穷人来说也是如此。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2009年研究中国计生状况的工作论文则发现,在中国某些允许第一个孩子为女孩的家庭可以生“二孩”的地方,多了兄弟姐妹们的女孩与独生子女相比会接受到更多的教育投资,而非更少。如此看来,更大的生育规模对于子女的教育质量也没有什么必然的、显著的负面影响。
作为公共政策的计划生育如今已经出现了变化,但对于贫困地区民众的生育选择,“不理性”、“不负责任”的指责依然大有市场。这样的指责风气到底因何形成、如何形成,是否言之有据?该是重新审视审视的时候了。
相关内容推荐: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