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最关心政策“含金量”
12月7日,某省政府的工作人员王江(化名)在与记者谈起这份《规划》时说,他与同事们都感到高兴,他所在的省份“这次列入《规划》列得很好,有2/3的市、县被列入其中”,这意味着它们将来在国家扶持资源型城市转型方面能得到更多的优惠政策。
王江的想法并非个案。《规划》发布后,不少省、市的官方媒体都刊发报道,列举当地被列入《规划》,尤其是列入“衰退型城市”的名单。例如,《枣庄日报》12月9日在头版刊文称,“枣庄被确定为资源衰退型城市。随着改革的推进,我市将分享更多资源税。”
财政部数据显示,自2007年至2012年,中央财政向资源枯竭城市累计下拨转移支付资金463亿元。今年,中央财政安排对地方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总规模为168亿元。其中,享受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较多的地区分别是:黑龙江(20.4亿元)、辽宁(16.4亿元)、吉林(15.27亿元)。财政部表示,接受补助的地方政府可统筹安排此项资金,重点用于生态环境治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等领域。
一直以来,众多资源型城市都在往“资源枯竭城市名单”中挤。在2008年国务院确定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后,每年在全国及地方两会上,诸如“建议将XX列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加大对XX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扶持力度”的提案、议案频频出现。
“在过去资源开采的鼎盛时期,这些城市没有预留一部分资金用于环境修复、接续替代产业的准备等等。随着资源开发,收益都归国家了,导致现在没有资金来填补民生欠账。中央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财力转移,还是应该保持。”陈耀说。但他同时认为,国家的帮扶只是辅助性作用,要完全摆脱资源枯竭的困境,只能依靠城市自身发展。
在12月3日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预算司司长许宏才在谈到对资源型城市的资金及政策支持时表示:“从中央财政来讲,首先是继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中央财政对资源枯竭城市的支持,除专门设立了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资金之外,还会通过正常的收入分享的制度安排、其他专项转移支付,继续给予支持。随着资源税制改革的推进,这些资源型城市通过资源税能够更多地分享到一部分收入,这也是中央财政支持的很重要的一方面。”
资源枯竭城市仍是难点、重点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难点和重点,仍然是在资源枯竭城市。《规划》目标的第一条就是,到2020年,资源枯竭城市历史遗留问题基本解决。因此,国家支持政策的重心仍然会放在资源枯竭城市。”
刘庶明对记者说,吉林省原先的7个资源枯竭试点城市,全部被列进了《规划》的衰退型城市分类。“这体现了政策的延续性,曾经得到支持,还会继续得到。资源衰退型城市转型在国际上经验是,一般需要3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翻过身来,政策的可持续是非常重要的。”
刘庶明做了个数量分析:《规划》中全国资源型城市262个,东北(黑、吉、辽,及内蒙古东部)37个,占14.1%。其中,吉林省11个,占4.2%。从资源衰退型城市来看,全国共67个,东北就有21个,占31.3%。其中,吉林省有7个,占10.4%。“这就说明东北仍然是国家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特别资源衰退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刘庶明表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还迫切需要得到国家更多的支持,包括民生、生态、产业转型方面。
在陈耀看来,政府援助性政策,要把握好度,强调“辅助性”原则,引入市场化手段。“比如棚户区改造,在一些好的地块,国家用少量的钱,四两拨千斤,吸引民间资本来做。再比如治理矿山塌陷,也可以吸引民间资本,治理后搞休闲旅游。”他说。
相关内容推荐: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