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10 17:11:38 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毫无疑问,这是“中国制造”畅销全球的又一例证。不过,“中国制造”走遍全球的背后,有 人对“中国制造”表示疑惑和不信任。一段时间来,西方政府和媒体常常高调宣扬“中国制造” 的问题和缺陷。对此,林毅夫认为,中国有这么大的出口,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中国目前所 处的状况,日本、德国、韩国当年也曾遇到。他们相信“中国制造”一定能化挑战为机遇,由目前 的“中低端”制造,逐渐走向“高端”制造。
作为“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四海论道”首站英国巡讲的主讲嘉宾之一,施正荣同经济学家林 毅夫一起在伦敦讲述真实的“中国制造”。施正荣认为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使全球人民可 以较低价格享用髙质量的产品,提高了普通人特别是穷人的生活水准,因此4中国制造’没有什 么感到可耻或是不高兴的。”在施正荣看来,传统意义的“中国制造”曾给人“低科技、低价格、低 等级、低质量”的印象,但“中国制造”正在“迈向新时代”,“‘中国制造’已经有不一样的含义”。 “中国制造”给世界带来了巨大贡献,而“中国制造”正在超越传统的“便宜和低端”,进人可持续 发展的新时代。
实际上,作为世界光伏产业的领军人物和新能源的代表人物,施正荣所代表的正是“不一 样的‘中国制造,”。施正荣师从著名的“太阳能之父”——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 马丁 •格林。他创办的无锡尚德太阳能公司2005年年底在纽约证交所上市;2006年年初,他 一度名列中国首富。以无锡尚德为代表,太阳能光伏制造业近年在中国迅速崛起,中国去年底 巳经成为全球第三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施正荣认为,将来的“中国制造”要更多考虑可持续 发展。他说:“我对中国制造的理解是——如何在‘中国制造’的过程中,考虑到和环境、自然的 和谐,我们要围绕和谐发展及可持续发展来进行中国制造。”
【资料7】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指出,中国目前只是一个制造大国,还不是一个创造大国,企业 只有具备了相当的科技实力,才能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
就目前来说,我国在这方面还面临着诸多挑战:科技投人占GDP1.5%的目标至今没有实 现,科技投入增长滞后于科技发展需要;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5%左右的对外技术依存度 相比,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许多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还缺乏必要的政策环境支持, 甚至出现某些政府采购也只选国外产品的非正常现象;高层次、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缺乏等。
中国创造的志向是掌握与世界同步甚至是领先于世界的先进技术,同时创立全球性的品 牌;而中国制造的志向是通过为别国的品牌、用别国的技术、替别国公司做加工而赚取微薄的 收人和利润。有的企业在中国市场上虽然拥有自己的品牌,但所使用的核心技半是别国的。 以我们日化行业为例,大部分企业都是小富即安或偏安一隅型的,特别是南方地区的一些日化 企业,不仅没有走向全世界的志向,甚至连走向全国的志向也没有。在中国,拥抱“心有多大, 舞台就有多大”这一理念的企业家还不太多。虽然中国企业在国际化方面的先驱很有可能成 为先烈,但是我们还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国企业敢于梦想,大胆地进人国际市场,在世界舞台 上竖起一面又一面鲜艳的“中国创造”的大旗。
“中国制造”需要在世界市场竞争,因此,中国的企业必须尽量吸引和储备世界级人才。仍 以中国的日化行业为例,便宜的劳动力使得中国日化产品的成本比较低,因而价格也比较低, 但是本土日化企业缺乏一流的人才(他们都进了宝洁、联合利华和欧莱雅等跨国公司了)。虽 说中国有的公司已经在世界其他国家雇用了当地人才,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国企业还排不上外 国雇员优先选择的雇主清单,而如果不能在世界范围内招揽和造就人才参与“中国创造”,“中 国创造”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大部分中国企业的战略思考与战略规划能力大大落后于跨国公司。这些企业对战略中定 位、取舍、匹配三要素之间三位一体的关系还缺乏深刻的理解;在产品领导力、亲密顾客关系和 低成本等经营战略选择中往往只懂得选择低成本战略。
“中国制造”所使用和积累的大多是有形资产,比如,土地、厂房、设备等,而“中国创造’’所 利用和积累的大多是无形资产,比如,商标(品牌)、商誉、专利、信息、知识等。国际一流企业的 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非常高,而大部分中国企业一向不太重视企业的无形资产,无形资产 的总价值以及占总资产的比例都很低,这其中当然有国家会计准则的规定问题(中国企业的无 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不能超过20%),但是就算会计规则放开,这一数值也不会升得太高。 中国企业如果不重视创造、管理、利用和积累无形资产,就无法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 造”的转变。
【资料8】
有人说今天的市场由“产品消费”走向“品牌消费”。品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一个 没有自己的创造,没有自己的文化,没有自己的个性的品牌在世界上几乎等于不存在。
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我国出口的服装,有自己品牌的不足10%,大都是贴牌生产或来料加 工。到东南沿海的一些小城镇看一看,不少企业的“中国制造”实际是给国外名牌打工,生产能 力很强,利润回报不高。
Interbrand中国区首席执行官陈富国认为:“一个大面积品牌群落的崛起肯定和这些品牌 的生态环境有关系。”中国企业想要走上品牌创新之路,必须先营造一个好的生态环境。
不久前评出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中,中国大陆仅“海尔”一家人围且名次相 当靠后。
只有营造出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和氛围,激励起大多数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起“中国 制造”到“中国创造”的信心和能力,才能真正锻造出响当当的“中国品牌’’。
相关内容推荐:
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