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10 16:18:31 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本题要求从道德与法律两方面对李建华“以德报怨”的行为进行简要评价。注意申论答题 不能脱离给定资料,具体分析如下:
(1)评价范围:全部给定资料。
(2)评价内容:对李建华“以德报怨”的行为进行简要评价。
(3)评价要求:观点鲜明、条理清晰,表达简洁顺畅。
(4)字数限制:300字左右。
第二步:审读给定资料
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认为,法制社会讲求违法必究,对犯罪分子绝不能袒护和宽 容,这是大是大非、善恶分明的问题。
★揭示观点:法制社会讲求违法必究,对犯罪分子绝不能袒护和宽容,这是大是大非、善恶 分明的问题。
山东省社科院儒学研究所所长涂可国分析指出,在法制社会,道德仍然是一种重要的生存 手段和智慧,道德教化对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若能激发人们内心的 宽容、同情、怜悯和良知,将有助于人际关系以及社会风气的改善。
★揭示观点:在法制社会,道德仍然是一种重要的生存手段和智慧,道德教化对人的全面 发展与社会和谐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若能激发人们内心的宽容、同情、怜悯和良知,将有助于 人际关系以及社会风气的改善。
我们需要正义,让歹徒得到应有的惩罚,但惩罚的主要目的应该是让迷途者知返,令邪恶 的心灵重归善良。不以恶的方式对待恶人,因为我们是比歹徒更好的人,更文明、更有道德感、 更有法治精神。记住这一点,我们就能站得更高,社会的文明与法治就能进步得更快。
★揭示观点:做人宽容、宽厚,能替他人着想,这种行为对建设和谐社会很有意义。法治时 代也需要宽容精神。
以李建华为例,在这一事'件中,她从一个以暴制暴的正当防卫者,转变成一个具有悲悯意 识的救助者,自身的客观原因不可或缺。从事了 30年幼教工作的李建华,对孩子有着特别的 感情。正是浓浓的母性情怀让她在歹徒陷人绝望时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手,希望用爱心挽救 与感化迷失的人。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以德报怨”的道德境界。
★揭示观点:以德报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超高境界,具有精神价值。
第三步:合并同类信息
分别从法律和道德两个角度,对评价进行归类。
第四步:作答成文
根据上述分析,整理思路,概述成文,注意题目要求中300字左右的字数限制。
参考答案:
李建华身上体现出的宽容精神很有现实意义,应该得到大力弘扬。
法制社会讲求违法必究,对犯罪分子绝不能袒护和宽容,这是大是大非、善恶分明的问题。 但是,在法制社会,道德仍然是一种重要的生存手段和智慧,道德教化对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 和谐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若能激发人们内心的宽容、同情、怜悯和良知,将有助于人际关系以 及社会风气的改善。
以德报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超高境界,具有精神价值;做人宽容、宽厚,能替他人着 想,这些行为对建设和谐社会很有意义。对罪犯不仅需要惩戒,也需要文明改造,帮助这些人 提升守法意识、文化水平和生存技能,使其出狱时能成为一个适应社会、对社会有用的人。法 制时代也需要李建华的宽容精神。
(共299字,含标点符号)
3.解题思路分析:
这是一篇开放式作文,试题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容易跑题,难度较低。
参考范文: 是拯救生命更是拯救灵魂
李建华在生死关头用一种母爱和教师的爱心去眷顾一个扭曲的灵魂,这超出了普通人的 思想境界。
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论语• 宪问》有言:“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圣人如此,何况 芸芸众生?
但李建华超越了圣人,她以一颗无边的仁爱之心创造了我们这个社会的一个奇迹。
以德报怨需要人具有一颗宽容之心、仁爱之心。没有爱,何来德?如何让伤害不再重演是 每位具有仁爱之心的人更为关注的。以德报怨不需要别人的说教,因为它是真诚的、发自肺腑 的,当然也是最容易感动人的。以德报怨是十分奏效的,纵然是铁石心肠也绝不会无动于衷。 你会惊喜地发现,付出一滴汗水收获的会是整个春天。
也有人更愿意拿“农夫与蛇的故事”来评说此事。“农夫”的确显示了宽容精神,但“农夫” 的举动却在另一方面鼓励歹人继续为非作歹,甚至更加毫无顾忌。但那个悲剧性的故事终究 是人与畜生的故事。功利的人们用简单的逻辑在思考和评判着这个世界。“坏人”的标签一旦 被贴上就不易被撕去,它是那样的鲜明,那样的简单,以致人们不需思考就可以评判事物。于 是乎,“过街老鼠”有了农夫与蛇”有了好人”与“坏人”的故事也有了。
但是,人终究是人,是活生生的社会中的人。在雨果的《悲惨世界》中,主教米里艾面对自 己收留过夜却偷走了银制餐具的再阿让,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以德报怨,并宽容地表示银烛台 也要送给他。寥寥数语真诚而自然,不仅使冉阿让免除牢狱之苦,更重要的是从此拯救了一个 迷失的灵魂。之后,冉阿让的所作所为无不传递着这份大德大义的光辉。
联系这件事情,那个得到救治的19岁的犯罪嫌疑人,基本可以断定会因罪获刑。而他在 经过监狱改造后,究竟会成为《悲惨世界》里的再阿让,还是“农夫和蛇”故事中的那条蛇?虽然 答案不得而知,但毫无疑问的是,李建华的义举更有助于灵魂的拯救。她的行为是拯救生命更 是拯救灵魂。
这种“清谈”在更多的人看来可能是“扯淡”。毕竟,几千年的历史让我们已经习惯了以牙 还牙、以暴制暴,复仇的快感更能满足大家的心理平衡——这恐怕就是很多人心中的“法”。这 种“法”没有超越农耕时代,没有闪耀着新时代的光辉。在它的深处,依然是强者与弱者的博 弈,“好人”与“坏人”的械斗。这里,只有利益的黄沙在随风游走,不容仁爱的嫩芽渐渐成长。
相关内容推荐:
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