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试题资料 > 首页 > 2013年青海事业单位考试模拟试卷三参考答案(2)

2013年青海事业单位考试模拟试卷三参考答案(2)

2013-01-28 16:02:11 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宏阳股份

 

  11.【答案]C。解析:由文段“属于图像时代”可知,电视、电影、光盘等在文化消费和阅读领域中占有主要地位。“主导”指主要的并且引导事物向某方面发展的,比“引领”、“引导”多了层主要的意思,与作者认为的这种“走向”契合。故本题答案为C。

  12.【答案】A。解析:对应前文的“秋去春回,入们开始念叨它们时”可知,第一空选“熟悉”更加妥帖,且用“矫健轻盈、妩媚动人”来形容燕子的飞翔也非常恰当,因此选A。

  13.【答案】D。解析:先看第一空,由句中的“价值导向”可知标语是导向性的,不应该带有“强制”和“命令”色彩,据此可排除A、C。忽视:不重视。无视:(故意)不去看,不去理会,不去对待。由“这类口号再也引不起世人的必趣”可知人们对标语的冷漠态度是有意为之,而正是由于人们的“无视”,标语才形同虚设。落伍:比喻人或物落在时代发展和形势要求的后面。落寞:失意潦倒。与之前的“被严重无视”、“形同虚设”、“沦为形式主义的道具”相对应,这里应选“落寞”。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14.【答案】c。解析:“长度”和“宽度”的增加均不能用“扩大”表示,据此可排除A.B。由常识可知,在长度不变的情况下,要使容积变大,可以通过增加宽度和高度来实现,而“控制”不仅包含增加,还包括减少的意思,故第二空中填“控制”不如“增加”确切。本题答案为C。

  15.【答案】D。解析:分析选项中的三个词语可知,“观赏”侧重于“赏”,即用眼睛看;“追寻”侧重于“寻”,即找的动作;“领略”侧重于“领”,即心灵的感受。第一空后的内容是“戈壁风光”,只能用眼睛看,故应选“观赏”,排除A.B。由第二空后的“遗踪”可知,这里应选“追寻”。而“戍边将士”的风采也只能用心灵才能“领略”。故本题答案为D。

  16.【答案】c。解析:文段主要讲的是随着平板电脑iPad的热销和Windows设备市场份额的缩减,微软市值受到了很大影响,而更可怕的是,谷歌、三星、黑莓和微软等几乎所有IT巨鳄们,都准备推出平板电脑。由此可知,平板电脑将对笔记本电脑构成重大威胁,故答案选C。

  17.【答案】A。解析:文段的主要结构是:由于允许冲突的存在,……从而……有助于……这样就阻止了……。可见,文段主要讲的是允许冲突存在的好处,由此排除B.CoD项迷惑性比较大。文段讲的是允许冲突的存在能够对。危及基本意见一致的冲突形成保护层”,阻止“沿着一条主要分裂线的崩溃”,换而言之,允许冲突的存在能够避免动摇社会根本的大冲突的产生。而不是在说和谐与冲突的转化问题。比较而言,A项更贴合文意。

  18.【答案】D。解析:文段所表达的意思是国家的调控政策使物价上涨过快的势头得到一定遏制,但是由于物价上涨的惯性影响,预计2011年物价总水平仍会上涨,但是涨幅不会很大。D项符合文意。A.B两项是对文段的错误理解,且其中“不再上涨”表述过于绝对,且与常识不符,c项是对文段内容的过度推断。

  19.【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主旨的把握。文末“因此”引导的句子是对前文的总结,为本段文字的主旨句。结合选项可知,本题选B。

  20.【答案】A。解析:复述是对文段内容的另一种表述,它要求准确地表达文段的主要意思。文段的主要意思是少数民族地区要实现以科技振兴农业就必须发展教育事业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纵观选项,只有A项是对文段最准确的复述。c项提到了教育,但并未提及科技兴农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复述得不全面。

  21.【答案】A。解析:文段先提出了专家的看法:央企并购地方国企不值得大力提倡。然后分析了原因:二者机制和体制相差不多,不利于重组后的创新。划线处的句子应是对前句的补充,A项“趋同化”的表述与此一致,当选。

  22.【答案】D。解析:文段共两句,第一句介绍背景——网络媒体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对传统媒体带来严峻挑战;第二句指出手机媒体目前虽面临技术瓶颈,但因用户群巨大,前景非常广阔。D项概括最为准确、全面。文段的重点是手机媒体,而非网络媒体,由此排除AoB项将未然混淆为已然,排除。c项比较片面,只提到了手机媒体的技术瓶颈,没体现发展趋势,排除。

  23.【答案】A。解析:材料先是用理查德,比特纳的话对美国次贷危机中的借款人作了一个描述,接着简单地评论,“银行把钱贷给这样一些人显然是不可行的,政府监管也是不得力的”,最后提出自己的疑问,一个“但”字,强调了作者的真正想法,那就是:美国社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穷人?由此引发作者对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层次原因的思考。四个选项巾只有A项体现了对这一社会现象的深层次思考。‘

  24.【答案】c。解析:此题用的是演绎论证法。作者先说明一个一般性的道理,并用假钞的例子加以论证。接着以此为根据,推出打击假道理的必要性。故文段论述的落脚点应该是对假道理的批判。本题答案选c。

  【迷途指津】本题的干扰项是D。解题的关键在于确定作者的论述意图。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假钞”前面有。例如”二字,是一种例证。但“对于假道理”是另起论述的,前面并没有“例如”、“又如”、“再如”之类的词,所以不能简单地把它当作与“对于假钞”并列的例子来看待。其实,仔细比较C.D两项可以发现.D项的道理太过普通,缺乏新意。相反,“假道理”的提法则相当新颖,所以作者的写作意图应该是想说明打击假道理的必要性。

  25.【答案】c。解析:文段先说《竹书纪年》的删削给人们廓清史实带来了麻烦,后用“幸好”表弱转折,阐述了括地志》与其起到互证的作用,实质上反映了客观事实。整个文段通过具体例子说明不同文献中看似矛盾的材料,实质上反映的是客观事实,反而有助于后人廓清史实。与此表述一致的是C。

  26.【答案】C。解析:③句的“作者的创作活动”对应于第一空前的“作者的直接创作活动”,基于话题一致的原则,③应排在第一空,排除A、B。④句的“个性特点”是对文中“二是作品表现出作者的个性特点”的进一步说明,故不应排在第二空,排除D项。本题选C。

  27.【答案】A。解析:先看①、⑤两句,⑤句中的“这个秩序”明显指代①句中的“宇宙是有秩序的”,因此①⑤两句相连,且(D在⑤的前面。排除B、D。②④句用“人的物质需要”相呼应,应在二起。由③句的“因此”、“这种秩序”、“人的物质需要”可知,(多句是对①⑤的总结,因此应放在最后,因此本题答案为A。

  28.【答案】D。解析:A项只是文段的引子,以此引出城市的住房问题,它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排除。文段并未提及住房问题如何解决,故排除B。C项说的是“资源的集聚效应和稀缺效应”,未能与城市的住房问题相联系,排除。本题答案选D。

  29.【答案】B。解析:文段属转折结构,“但”之后引出作者观点,政府收集大量统计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治理社会,在此过程中难免会对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等信息有所涉及。B项体现了主旨。A项太绝对,且与文意不符.C项表述有误,D项无中生有。故本题选B。

  30.【答案】C。解析:文段通过说明用“形容词”来表述中国所发生的变化具有的优势和劣势,引出基于一定标准的追踪调查数据对反映中国所发生的变化的重要作用,而人类历史发生的变化尚没有可供比较的跟踪数据。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我们应该建立系统数据来反映中国发生的变化,即C项。

相关内容推荐

(编辑:谢博)
华图教育:huatuv
想考上公务员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10万+
阅读量
150w+
粉丝
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