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制图何将
目前北京市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已经达到95%以上,提前达到了小康社会标准。
同时,近年来,北京大力加强保障房建设。据统计,2007年至2011年,北京累计开工建设、收购各类保障性住房70余万套。五年内实现了近50万户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梦想。
小康社会指标
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公布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显示,到2020年,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7平方米,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90%。
社保
>>现状
社保人群全覆盖正加速实现
据了解,目前本市职工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相对较高,已经超过了96%。居民医保的覆盖率已达93%。本市养老保险的覆盖率也达到了95%。
本市社会保险的人群全覆盖正在加速实现,农民工医保制度与职工医保制度并轨,享受城镇职工同等医保待遇。
机关、参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人员纳入工伤保险制度,全部单位就业人员纳入生育保险范围。灵活就业、失业人员的生育费用和城镇居民的生育、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此外,本市以医疗保险为重点,加强基金扩面征缴,确保150万稳定就业农民工纳入养老和医疗保险。截至今年一季度,本市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112.8万人、1202.9万人、902.5万人、869.2万人和715.7万人,同比分别增长11.2%、11.3%、14.0%、4.6%和90.4%。社会保险基金收大于支,基金结余同比增长20%。
>>举措
新生儿出生即可享医保待遇
北京市不仅在国内率先推出了“一老一小”医保,而“一小”医保随后还出台惠民新政,新生儿出生即可享受医保待遇。新政策填补了新生儿出生到参保缴费的空当期,完全实现了“一小”医保待遇享受的无缝对接。另外,“一老”医保在住院方面,在一个医疗保险年度内累计支付的最高数额也从7万元提高到了15万元。
本市还大幅提高社保待遇标准。随着本市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北京市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已经达到2516元/月,较5年前翻了一番。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月人均养老金水平也达到450元左右,增长了3倍。此外,失业保险金每档上调60元,调整后平均达到896元/月,增幅为7.2%;工伤职工伤残津贴月人均上调273元,达到2848元/月,增幅为10.6%;供养亲属抚恤金每人每月增加150元,达到1684元/月,增幅为9.8%;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福利养老金分别达到357.5元和277.5元,分别增长8.3%和11%;最低工资标准提高100元,达到1260元/月,增幅为8.6%。
>>我的小康
养老金年年涨日子越过越好
对于密云县穆家峪镇北穆家峪回族村村民穆育才大妈来说,有社会保障,就意味着日子越过越好。
穆大妈每个月都会到村里的银行去登一下自己和老伴的存折。看到存折里的钱不断增多,老人脸上露出笑容,心里也感到踏实多了。
她告诉记者,老伴穆瑞海之前参加过工作,所以每月能领取到养老金2000多元。从2008年开始,她也参加了县里的新农保,她的养老金每年递增。现在她一个月差不多能拿400多元。
现在老两口还在院子里种点蔬菜,吃喝花钱不多。一年下来,老两口还能添置两三件新家电。这不,今年“五一”,穆大妈就花4000多又买了一台对开门的大冰箱。穆大妈说:“其实旧冰箱还没坏,就是觉得它小了,搁的东西少,反正手里也有余钱,索性就换个大冰箱。”
据密云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方面透露,目前密云的参保对象是15.7万人,现在参保者已经达到了15.4万人,参保率达到了98%以上。
本报记者赵鹏
住房
>>现状
五年解决50万困难家庭住房
据市住房保障部门信息,2007年至2011年,北京累计开工建设、收购各类保障性住房70余万套,五年内实现了近50万户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梦想。来自北京市住建委的统计显示,2006年至2011年,全市保障房新开工面积由115万平方米增加到1660万平方米,保障房新开工套数占住房新开工套数比重由5.8%增至60%以上,初步构建成“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的基本住房保障制度。
>>举措
今年已基本建成7.6万套保障房
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加快保障房建设,切实提高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北京市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住房保障政策管理体系,扩大保障范围,积极探索构建符合北京市实际的基本住房保障制度,出台了廉租房、公租房、经适房和限价房管理办法等100多个政策文件。
今年2月,北京发布了《“十二五”时期住房保障规划》,“十二五”期间,本市将建设、收购各类保障性住房100万套,竣工各类保障性住房70万套,发放租金补贴家庭10万户。这意味着,本市保障房占比将超过五成。
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市实行“以区为主、全市统筹”的方式,年初制定的年度建设目标任务全部分解到各区县,明确任务完成时间节点。一共落实新开工项目150余个、21.1万套,确定竣工项目104个、10.7万套。
市住建委最新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今年全市已基本建成包括公租房等在内的保障性住房7.6万套,超过了年初确定的任务。
>>我的小康
7到35搬进经适房
张雨今年30岁,9月份刚结婚,10月份搬进了朝阳北路丽景园小区的新房。她说自己运气好,赶上了北京保障房建设的快车,“10月刚搬进经适房,我的人均住房面积从7平方米变成35平方米,奔入住房小康水平了”。
张雨介绍说,过去她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弟弟挤在西四一套4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现在住的小区规划建设用地约10公顷,总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累计套数3540套,托幼3493平方米,敬老院3181平方米,商业配套12246平方米,自行车库、人防、设备用房等其它配套约1.9万平方米。
小区里有托幼,有商业配套,附近还有地铁站,张雨觉得很知足。
张雨说,她2008年申请了经济适用房,经历了轮候、摇号、配售等过程,今年初拿到钥匙,是一套70平方米的小两居。搬进宽敞房子后,小两口开始计划迎接孩子的降临。
本报记者孙雪梅
相关内容推荐: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国家统计局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