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问题这几年一直成为舆论的焦点,城管问题在某些地方的确较为突出,延安城管双脚跳踩男子头部、武昌城管十几人殴打开颅手术者、哈尔滨城管暴力执法导致千人围殴、昆明城管殴打怀孕妇女……媒体上频频曝出的城管暴力执法事件,挑动着社会大众敏感的神经。近期出现的合肥城管打人事件,又再一次将城管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
然而,除了看到此类新闻的满腔愤慨,记者发现21日合肥城管殴打市民一事,当地政府从发现舆情、介入调查到公布结果,21日当天全部做完,极大压缩了负面舆情的发酵时间,这与一些地方“死猪不怕开水烫”、用政府公信为个别官员错误埋单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
查看更多快速介入并发布结果,这是安徽省近期多次舆情应对的共同点,这种做法极大压缩了负面舆情发酵的持续时间。合肥政府对舆情的快速应对处置,不是偶然发生的瞎猫撞到死耗子,其背后有高效运转的舆情处置机制。一个舆情热点处置,离开不舆情监测、舆情处置、舆情发布三个环节;24小时的全天候监测,随时发现苗头,随时介入核实,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整个舆情应对节奏就会慢半怕。
因为互联网固有的天然落地性、快捷互动性等特性,不可避免地对现实生活中的诸多情绪短时期内加热、渲染、放大,形成强大的网络舆论潮。在造成亿万网民情绪波动的同时,也对社会情绪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强烈影响,甚至演变为影响一方稳定的社会公共危机。如果处理不当,这种情绪必将生发成为具有破坏性的社会行为。面对日趋复杂多变的社会矛盾,网络环境下的政府公共危机应对就必然成为各级政府需要认真思考、科学应对的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网络时代,网络日益成为了舆论生成的策源地、传播的集散地与交锋的主阵地。但由于我国对网络管理尚处于健全完善阶段,目前网络舆情主要存在“三易、三难”的特点:一易突发;二易互动;三易嬗变,一难预测;二难控制;三难确认。从今年来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论传播特点和后果来看,当前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存折三个方面问题:一拖延应对;二虚情应对;三缺位应对。
近期,浙江苍南、安徽合肥相继发生了城管打人的事件,在面对这种突发事件的发生,合肥政府的快速应对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快速介入并发布结果,这是安徽省近期多次舆情应对的共同点,这种做法极大压缩了负面舆情发酵的持续时间。合肥政府对舆情的快速应对处置,不是偶然发生的瞎猫撞到死耗子,其背后有高效运转的舆情处置机制。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人们的思想观念渐趋复杂,价值观也更加多元,政治参与性也空前提高。诸如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住房、医疗、就业等热点冲突话题的不满情绪,自然而然的就会通过网络反映出来。因此,面对日趋复杂多变的社会矛盾,网络环境下的政府公共危机应对就必然成为各级政府需要认真思考、科学应对的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如何处理好网络环境下的公共危机事件,也成为考验政府能力、智慧、水平的一道必答题。
由于互联网的高度扩散性,网络舆情的变化瞬息万变,而一些抱着传统思维的地方宣传部门仍是被动的解决,这样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而另一些地方政府甚至是抱着“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想法消极应对,甚至出现烂尾新闻。这些做法,都是以牺牲政府公信力为代价的,这对于政府的形象有很大损害。
因此,如果地方政府能变换思维,快速介入调查、公布调查结果,就会为重塑政府公信力赢得机会。调查核实后,如果舆情热点虚假,那么当地政府可以第一时间辟谣,避免权威信息失语,让谣言跑赢了真相;如果舆情反映真实,那么第一时间对害群之马进行处理,将压缩负面信息滋生空间,还能赢得公众信任。
因此,要想做好应对网络舆情可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要健全应急管理机制。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现着政府的人本和责任意识,建设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不仅要做好事前的预警工作,同时也需要建好事件发生后的重建、补偿、调查等机制。
第二,要做到信息公开透明。“谣言止于公开”,突发事件发生时信息公开可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也是杜绝谣言传播维护政府公信的需要。
第三,积极应对负面舆情。面对舆论中产生的各种质疑、批评甚至谩骂,有关人员要在掌握事件信息和民众诉求的基础上及时对外作出回应,不能自说自话、打官腔,要站在普通群众的立场上做出思考和回答。
第四,要真正的关注民众权益。无论突发事件的发生有多紧急,给政府造成多大的压力,政府不能只靠事后平息网络舆论,被动应对,而应从现实根源入手,防患未然。政府部门应该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总之,现实社会中工作体制机制的完善能够使领导干部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应对网络热点事件,这是不断推进各项改革,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