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1-9999
登录

三支一扶招聘考试

各地
招考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三支一扶考试网 > 备考资料 > 公共基础 > 2018三支一扶考试:隋朝政治史简述

2018三支一扶考试:隋朝政治史简述

2018-09-26 08:44:35 三支一扶招聘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三支一扶招聘考试网华图教育发布:2018三支一扶考试:隋朝政治史简述,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更多资讯请关注华图三支一扶考试微信公众号(htszyf),欢迎加入全国三支一扶备考交流群:764172889。

三支一扶考试中,公共基础知识是必考内容,但公共基础知识点浩如烟海,华图三支一扶考试频道为考生们汇总了公共基础知识之人文类常识的相关复习资料,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助力考生顺利三支一扶考试。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隋唐两朝地位突出,笔者认为其重要程度不亚于商周之变。隋朝虽然存在的时间不长,但是笔者认为,其历史地位可以与唐朝比肩。唐朝的基础以及诸多制度,都是直接继承自隋朝。本文将从隋朝的统一和统一后的政治改革两个方面,带大家宏观的理解隋朝的政治历史。

首先,对比中欧两大文明发源地,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中国的东汉和欧洲的西罗马帝国崩溃的时间都差不多,这也就是历史学家口中所谓的公元三世纪危机。由此,欧洲和中国都走向了大分裂的时代。中国经历了魏晋南北朝将近400年的分裂,最终由隋朝完成了统一。而欧洲则在分裂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到近代民族国家兴起以后,更没有统一的可能,反而是现在的欧盟在一定程度上让欧洲有了经济统一的前景。其中原因几何?那就要从隋朝的建立说起。在隋朝统一之前,中国一直处于南北朝的大分裂状态。经过几百年的民族争斗和融合,在北方有一个王朝——北周,终于相对完善的解决了当时最大的问题——民族融合。众所周知,西晋短暂的统一并没有带来安定繁荣,反而由于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斗,引起了八王之乱,进而让少数民族趁虚南下,这就是中国史书中的“五胡乱华”(知识点:五胡指的是在中原先后建立了十六个政权的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按陈寅恪先生的说法,整个南北朝的主题就是“胡人的汉化和汉人的胡化”。其中,胡人的汉化改革中最彻底的要数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了(知识点:北魏孝文帝改革)。但是,北魏的改革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族矛盾,但却造成北魏统治阶级内部的分裂,于是引起了北方六镇军队的叛乱,最终导致北魏的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两个傀儡政权,其政权的实际控制者已经不是北魏皇族拓跋氏了。其中,宇文泰专制西魏朝局长达二十二年,其掌权期间,对内团结各方,澄清政治,建立府兵制,以扩大兵源。形式上采取鲜卑旧八部制,立八柱国。对外立足关陇,争战东魏,蚕食南梁。可以说,宇文泰的改革是成功的,奠定了其身后关陇政权一统天下及隋唐王朝强盛的基础(知识点:关陇集团——西魏在府兵的顶端设置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在当时战火纷飞的状态下,西魏是军政合一的,这八柱国、十二大将军都是出将入相,不光是军队的统帅,同时也是国家的领导核心,还是当时关中地区最显赫的二十大家族,各方面都处于社会的顶端。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皇帝都出自这个集团,其中,西魏、北周和唐朝的始祖都曾是八柱国之一,而隋朝的始祖曾是十二大将军之一)。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官至柱国大将军,封为随国公,杨坚承袭父爵。其长女杨丽华在周武帝宇文邕死后,由太子妃晋封为皇后,杨坚因为是皇后之父又晋升为柱国大将军、大司马,从此主政北周。其后,于公元581年,逼迫北周静帝禅位,建立隋朝,进而用武力统一全国。隋朝的统一可以说是北方不断改革,民族不断融合的必然结果,在解决好民族问题之后才可能避免更持久的分裂。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隋朝统一后进行了哪些政治方面的改革。这部分在公基考试中考点较多。

一、三省六部制。要理解中国古代皇朝的政治改革,其实有一条主线,主线抓住了,改革的脉络和原因就清楚了。而这根主线就是皇权的不断强化。要知道,中国皇帝以一人驭天下,其本身也很危险,一旦皇帝失去对权力的掌控,他自身及其家族就有万劫不复的危险(历史上被族灭的皇室家族数不胜数)。以隋文帝的视角来看,对皇权的主要威胁来自权臣。如何避免皇权旁落,就需要一番制度安排。而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分权。让以前属于丞相一人的权力分散给多个部门、多个大臣,让他们相互掣肘,皇帝居中调节,这样皇权就相对稳固了。具体做法就是三省六部制了。这套制度是西晋以来长期发展形成,隋文帝将其正式确立。具体的组成及职权划分如下图:

二、创立科举制。中国古代不同于欧洲。欧洲是贵族政治,地方的统治者是各级世袭贵族。而中国是中央集权的,地方各级的官员由中央任命,不能世袭。因此就需要有与此相适应的选官制度。在隋朝建立前,选官主要依靠“九品中正制”。该制度形成与曹魏时期,是曹魏政权争取地方豪强地主支持而建立的。它的主要特征就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也就是说,选官的最大因素是查看被选者的出身。出身于豪门士族地主家族的被选者肯定授予较高级别的官职,而出身不好的,则只能授予低级别的官职。这一制度往往会形成官员的世袭垄断,阻碍了阶层的上下流动,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而且这些士族子弟往往不学无术,鱼肉百姓,无德无才者较多,不利于王朝的稳定。因此,从隋炀帝开始,中国形成了一套延续了1300多年的新的选官制度,那就是科举考试。科举考试改变了只看出身的弊端,更多的看重被选者的才能,而且相对公平,扩大了统治基础,打击了豪门士族的势力。对加强中央集团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为后世所沿袭。

由于篇幅有限,笔者主要就说以上两个方面,后面的唐朝笔者将在后续的文章中与各位同学分享。希望对大家理解政治历史有所帮助。

贴心微信客服 Q群福利小灶
微信号:华图三支一扶htszyf 2022三支一扶备考群:369915574
领取2022备考礼包 加群免费领取备考资料
考试资讯抢先看,专业客服答疑 点击加入三支一扶备考群
(编辑:admin)

官方图书推荐

更多>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