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1-9999
您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频道 >申论热点 > 社会

申论热点:乡村善治

来源: 山东分院2021-08-04 17:21

申论热点材料阅读

一、基本介绍

乡村善治的目标是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是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特点,更加完善有效、多元共治的新型乡村治理体系。自治是乡村治理体系的基础,村民是乡村治理的重要主体,乡村自治做好了,就能充分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法治是乡村治理体系的保障,乡村治理必须实现法治化,自治只有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才能有法可依,有条不紊;德治则是乡村治理的支撑,有利于提升自治与法治的效能,提高乡村治理的水平和质量。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相互衔接和补充,最终实现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各方观点

@中国农业新闻网:今年全国两会,乡村振兴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代表委员围绕“创新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这一主题,纷纷建言献策。他们建议,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人民日报:在当前阶段,乡村善治的意义在于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稳定有序的发展环境;从长远看,乡村善治则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夯实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

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实现乡村振兴,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既是重要内容,也是重要基础和保障。

三、深度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乡村自治方面主要问题及原因:一是农村管理体制机制落后。主要表现在农民群众办事不能一次性在村上或者乡镇办理完毕,增加农民群众办事成本;增加了办事难度等。二是村民自治机制没有得到落实。主要表现在村务监督委员会形同虚设,两务公开不按时按要求,村民议事会、村民代表会形式多于内容等等。三是没有组建红白喜事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偷会等有益组织。这些有益组织未组建,致使我们“四好村”建设效果不明显,尤其是“好习惯、好风气”建设推进缓慢。

乡村德治方面主要问题及原因:一是受传统男尊女卑思想的束缚,妇女地位低下。比如不同程度存在“钻帐篷”、“爬墙墙”等走婚陋习,致使“单亲家庭”存在;二是感恩意识不强。长期受宗教意识的影响,农民群众对寺庙僧侣奉如神明,而对党委、政府的惠民政策泰然处之,不存感恩之心,不怀抱恩之情;三是文化阵地作用发挥不够。主要表现在农家书屋、娱乐设施、健身器材形同虚设,广播站、文化室没有发挥作用。

乡村法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是“乡霸”、“村霸”在少数地方存在。他们控制境内资源,强买强卖;他们纠集无知人员,阻工扰民;二是宗教影响社会事务管理的现象还未根除。受传统习俗的影响,全民信教的民众对寺庙的盲从依然存在;三是乡村干部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脱贫攻坚的压力之下,部分村干部处理问题简单粗暴,不依法依归推进工作,只求完成任务而不求任务质量等。

(二)乡村善治的建议

1.乡村善治必须要求基层善政。对农牧民来说,“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党的领导放在树立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首位,着力构建“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服务群众有能力”的村级党组织班子。畅通村后备干部培养渠道,严把政治关,注重从带头致富和带领致富人、优秀青年农牧民、复员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中发现优秀人才,作为村两委会班子后备人选进行重点培养。

2.乡村善治必须全面推动乡村依法治理进程。深入实施“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依法查处阻工扰民、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突出问题,严厉打击农村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和非法宗教活动、境外渗透活动,依法制止宗教干预农村公共事务管理、滥塑宗教造像等问题。强化乡村干部的法制观念、法治为民意识,将各项涉农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深化“以戒管僧”工作,持续推进重点寺庙集中整治,坚持法律法规和戒律教规双管齐下对僧尼进行教育,使其法律和信仰同时入脑人心。通过有重点多形式的普法宣传,进一步提高村干部、群众和僧尼的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其积极参与村务管理,自觉守法并利用法律维护自身权利的能力。高度重视村干部和党员学法用法,建立村干部学习制度,征订各类涉法书籍,设立法律书柜,为村干部学习法律知识创造条件,村干部的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的能力要有明显提高。组织具有文艺专长的村民编制法制文艺节目,使村民和僧尼办事依法、遇事靠法、平时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同时引导广大宗教教职人员爱国爱教、守法持戒,维护宗教正常秩序,推动宗教活动健康发展,促进全县和谐稳定、长治久安。村里重大决策和重大事务都要请司法工作者参与,以保障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确保实现“无黑恶、无毒害、无赌博、无刑事犯罪、无治安案件、无邪教、无群体性事件、无重大安全事故”的“八无”目标。

3.乡村善治必须全面提升基层明主管理能力。创新农村管理体制机制,整合优化公共服务和行政审批职责,把资源、服务、管理下放到基层,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综合服务平台,运用网络手段逐步完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加快推进村规民约全覆盖,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完善“一定两议三监督”村务公开和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制度,注重发挥新乡贤积极作用,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加强群众自治组织的领导,以党组织引领发展红白喜事理事会和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等有益组织,规范管理农村公益慈善类、农村服务类社会组织,大力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维护村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特别法人地位和权利。

4.乡村善治必须全面构建乡村社会新型道德规范。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感恩奋进教育主题活动,联系实际以“知恩感恩报恩爱党爱国爱家”为主题开展感恩文化活动。组建村民文体队伍,举行农闲运动会,开办节日联欢会,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深入推进“孝善和俭”道德模范活动,加大乡村道德模范典型事迹宣传力度。深化推进文明村镇建设。制定农村村规民约,提倡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爱护环境、遵纪守法的文明风气,以贫困弱势群体作为帮扶的重点,广泛开展扶贫献爱心活动。积极开展“五美”文明家庭、“五美”文明村寨评选活动,塑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大力开展农村综合环境卫生教育活动,美化乡村人居环境,改善村民居住条件,让农民住得安心、活得开心。构建特色乡土文明,加大对本土文化人才的培养,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本土文化,开办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打动人心的优秀电视节目,不断丰富农牧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教育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办好农村广播站,利用好各村的文化院坝和文化活动室,添置健身器材,增设娱乐设施,创建好村民集体活动场所。要提升农牧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增添对农民生产生活有用的书籍,组织农民在空闲时间到农家书屋阅读书籍,增长见识。要有计划地对群众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增强群众的民族情怀,以此激发村民互帮互助互亲互爱的热情,增强他们之间的亲近感和友谊情,让美丽乡村处处洋溢着浓厚的乡情和记得住的乡愁。提高干部的精神境界,充分发挥党员队伍的带头作用,采用党员干部带头的方式,组织村党员干部学政策、学科技、学法律,提高基层干部自身素质,提高党员干部的组织管理能力,提高干部群众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振兴乡村、发扬文明乡风。乡村是最基本的治理单元,既是产生利益冲突和引发社会矛盾的重要源头,也是协调利益关系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关键环节。乡村治理的好坏不仅决定着乡村社会的发展、繁荣和稳定,也决定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败。因此,贯彻落实乡村善治工程既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创新动力,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举措。相信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州乡村善治工程一定会走在全国民族地区的前列,一定会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充不竭的动力,一定会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已阅读28% 查看剩余内容
关键词: 公务员申论申论热点乡村善治 编辑:hua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