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省考申论热点之交通执法不能只讲手段而失去温度
来源: 河南分院2021-06-01 18:27
申论热点材料阅读
【热点背景】
今年5月初,西安市发生的一则事件引发网络热议,一辆出租车在路旁停留,司机躺在驾驶座位,交警没有询问就直接开出罚单。目前看来,在交警到来前,司机就已经死亡,这件事的争议在于,交警看到车内有人,并没有敲门敲窗,先教育劝离,而是进行直接处罚。事件在网上曝出后,社会各方讨论不断。
【提出观点】
事件发生后,人们把目光聚焦在了交通执法者身上,交警执法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维护城市交通秩序,规范日常道路出行,还是为罚而罚,完成“心照不宣”的KPI?就执法的根本目的而言,交通执法不能只是一张冷冰冰的罚单,不能只讲求手段而失去了原本应有的温度,更不能因为利益而忘记了执法的初衷。
【影响分析】
1、损害执法者威信。如此执法可能使部分群众对执法者的身份产生误解,产生“不服”与“反感”的心理,进而损害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与形象。
2、违背执法宗旨。影响城市管理职能有效发挥,甚至可能会激发群众的极端行为,导致社会冲突与矛盾,使执法变味走调。
3、滋生权利寻租。如果允许这样粗暴生硬执法方式存在,难免会诱发部分执法者通过执法获取利益,滋生权利寻租。
【原因分析】
1、执法理念偏差:一些地方的交通执法导向出了问题,功利心过重,只见利益,缺乏职业道德,为了罚款而不顾其他,背离了“执法为民”的理念。
2、执法能力不足:部分地方对于执法方式和程序的重视程度不够,队伍建设跟不上,执法人员职业素养不高,过程过于简单粗暴,没有依法遵守执法程序和应尽的义务。
3、监管机制不完善:对执法程序的监管不到位,缺乏高效的监督反馈渠道,问责机制和处罚机制建设较为滞后。
4、对干警的考核制度不合理:一些单位的绩效考核指标设置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注重对违法纠察、现场违法查处、酒驾整治等容易量化的指标的考核,而对于执法质量、群众满意度、工作作风等不易量化的指标考核较少。
【提出对策】
1、统一认识,转变理念:执法单位可以开展教育整顿活动,让广大干警明确执法的目的不是为了罚款,而是为了规范城市秩序,根本目的是为群众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因此,要换位思考,牢记初衷,使执法行为越来越人性化。
2、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常态化、持续化的培训机制,通过对执法人员的定期培训,进一步提高执法队伍的专业技能水平,强化法律知识和职业素养,提高自身的执法能力。
3、健全完善执法监督机制:执法部门要加强内部监督,可由上级领导部门成立执法监察小组,定期对干警进行执法检查;对于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违法,甚至是暴力行为要严惩不贷。同时,也要健全监督体系,开通外部监督渠道,政府可以搭建监督投诉平台,通过线上匿名留言、线下投诉等方式,激发群众的广泛参与。
4、改革执法考核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执法部门内部要对考核指标进行科学设计与论证,既要有量的考核,也要有质的评估,确保考核的全面性与合理性,从而对执法行为作出正确的引导。
【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