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申论热点:中国式“相亲鄙视链”映射了怎样的婚恋观
来源: 华图教育2017-07-14 18:22
申论热点材料阅读
申论热点材料阅读
最近网上各种相亲要求流行了起来,主要讲述了北京和上海这两个地方多个公园的相亲角见闻,主要是对找对象的的各种条件进行了细化,主要从“京籍京户”“住房环数”到“海归学历”等等,还有的直接说如果有北京户口,就是本身有残疾也会接受,这些奇葩的找对象的要求在公众当中引发热议。
申论热点独家模拟题及详细解析
【模拟题】
新时代里我们提倡的是恋爱自由,但是相亲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的择偶途径,相亲途径也对择偶对象物质条件的考量,也是有现实意义的。在这相亲里面,通过相亲条件我们看到了中国式“相亲鄙视链”,那么中国式“相亲鄙视链"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这个中国式相亲?
首先,我国自古以来有着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式婚姻观,那就是门当户对,传统思想是比较根深蒂固的,是不容易改变的,因此这个观念至今还仍旧存在,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也表明门当户对的婚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并不完全那么地世俗。因为家庭背景相近的男女,在三观、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上更为接近,生活在一起更容易一些,相比之下,如果两个人有着一定的生活差异,那么以后生活在一起也会容易出现婚姻问题。
在一个就是人们对阶层下滑的担忧和焦虑。在靠奋斗实现向上流动机会越来越小的现实环境下,选择门当户对或者找比自己更高阶层的婚姻,这是避免阶层下滑的重要保障手段。
中国式“相亲鄙视链”更多反映的是父母的思想观念,处于适婚年龄的80后、90后青年人未必持相同观念,当下追求小鲜肉的小姐姐并不少,关键就看你本人在婚姻上是选择爱情还是选择物质和世俗。
对于这种现象,有论者早已指出,对“门当户对”的追求,背后是当事人对现有阶层的“保护欲”和对滑落的焦虑。当然,这并不是难以理解的心态,很多人在择偶的时候都会考虑的一点就是:“婚后的生活质量,至少不能比婚前差”。
与相亲市场上的“明码标价”相比,一个更耐人寻味的现象是,无论是文章中提到的相亲角,还是其他城市的类似场所,主流的参与者几乎都是父母,真正的“当事人”却很少踏足。
如今的社会,虽然早已过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但在子女的终身大事上,父母依然掌握着相当的话语权。这本身不能说是坏事,但在对标准的评定上,子女和父母间往往存在代际差异。
出现在相亲角的父母们,对物质条件的看重一方面是出于功利心态。另一方面,诸如户籍、学历、收入等因素也更容易形成排序,更契合相亲对效率的追求。相对地,你很难说“活泼外向”和“温柔内向”哪个更好,“热爱阅读”和“”喜欢运动”哪个更该看重。
问题是,物质条件尽管可以作为基础,但不可能确保将来的美满。父母对子女择偶上的大包大揽,又因为关注点过于单一,就存在着出现偏差的风险。一切正常倒还好说,一旦婚姻出现不和谐,家长就很容易成为受到指责的对象,进而伤及原生家庭的关系。
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乃是人间无可比拟的幸福。婚姻不能没有物质基础,更不能没有感情基础。明码标价的婚姻不可能幸福,故此,那些锱铢必较的婚姻市场,不怎么靠谱。但是,不必太把“相亲鄙视链”当回事。有人认为相亲角的婚姻市场,只是一些老人打发时间的“社交”方式,不管是打发时间还是焦虑子女婚姻,对此这些老人,我们理应理解多过抨击。
在婚姻关系中,要求门当户对不是原罪,没有爱情基础的门当户对才是问题。步步精心计算,患得患失,往往误了他人也害了自己。所以想要有一桩美满的婚姻,我们应该要坚持现有一段以爱情开始的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