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1-9999
您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频道 >申论热点 > 教育

公务员申论热点:北大取消行政级别树立了高校改革标杆

来源: 华图教育2016-11-11 14:38

申论热点材料阅读

申论热点材料阅读

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北大的综合改革正稳步推进,效果开始逐步显现。在人事改革方面,北大未来将尝试取消院系行政领导的行政级别,并采用聘用方式,进一步弱化行政级别,加强人员流动。取消行政级别以后,北大会采用聘用方式上岗。(11月10日新华社)

公务员申论热点:北大取消行政级别树立了高校改革标杆

申论热点独家模拟题及详细解析

模拟题

你对北大取消行政编制的改革怎么看?

【政策解读】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随着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这是中央文件第一次提出高校将取消“行政级别”。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可去行政化到底应该怎么改革,却并没有统一的定论。

今年7月,人社部又明确表示,高校将不再纳入编制管理。

【参考分析】

我国于2010年颁布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到,要逐渐取消学校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对此进行了重申。然而,从纲要颁布至今,我国没有一所公办高校取消行政级别,包括北大在内的多所高校校长在多个场合呼吁取消学校行政级别,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北大将尝试取消院系行政领导的行政级别,正是推进高校去行政化的重要一步,但要取得去行政化的实效还需要持续深化改革。

作为高等教育领头羊的北京大学,其综合改革过程的一举一动,都吸引着舆论的广泛关注。显然,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语境下,高等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此番北大勇敢迈出“去行政化”这一步,其势必引发“涟漪效应”,从而推动全国范围内的高校人事改革,这无疑释放出了积极信号。

北大弱化行政级别的人事改革,既是自身发展所做出的主动之举,同时也是客观环境所使然。2010年7月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克服事业单位的行政化倾向。今年7月,人社部又明确表示,高校将不再纳入编制管理。可见,无论是自身发展需求,还是当前深化改革的大背景,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所有高校,都需要及早思考自身人事管理问题。北大率先而为,虽然改革只是取消院系行政领导的行政级别,尚未涉及校级领导,但改革的意义显然重大,既解开了高校人事改革的序幕,也为其他高校的改革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提出对策】

想要彻底的达成去行政化的效果,就需要从斩断行政的根源和剥离行政对学术的指挥权和干预权,只有自上而下的去行政化之后,通过剥离行政权的方式把行政制度关进笼子里去,才能彻底的解决去行政化的效果。

首先,要改革院系行政领导的选拔任命机制,实行公选。如果取消行政级别后,仍采用行政任命方式,那行政领导还是会追求政绩,学校对院系行政领导的管理、考核也会套用行政级别管理、考核,这样一来,取消行政级别就会换汤不换药,无法促进院系行政领导的职业化、专业化。这种情况在我国中小学领域已普遍存在,中小学校长实行职级制改革后,由于选拔任命机制不变,管理考核模式不变,一些地方教育部门仍将校长作为一级官员管理,导致职级制的优势无法体现。取消行政级别后,院系行政领导的聘任,应该由学院理事会负责,进行公开遴选,要实行真正的职员制,而不能煮成“夹生饭”。

其次,要在学校内推进行政权和教育权、学术权分离,不能再由行政权主导教育和学术资源配置。学校可根据职务要求招聘、管理、考核人才,做到能上能下。如果取消级别后,教育权和学术权仍掌握在行政领导手中,并不能说解决了校内治理的行政化问题。取消行政级别,只是为高校不再按官员身份聘用、管理院系行政领导创造条件,更重要的是,要在高校内实行现代治理。在院系,教育和学术事务的决策权应该交给教授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不能是行政权力通吃。

已阅读28% 查看剩余内容
关键词: 公务员申论热点北大取消行政级别 编辑:华图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