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申论热点:运营商面对万次骚扰电话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来源: 华图教育2016-09-01 10:07
申论热点材料阅读
申论热点材料阅读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基数庞大的电话扰民事件每天都在发生,不少电信诈骗犯罪就“藏身其中”。一些被用户标记了上万人次的骚扰电话,仍在疯狂扰民甚至害人。有的电话打过来,显示被标注了三四百次甚至成千上万次的骚扰电话,为什么这些电话还能打?多位专家说,在不能判定诈骗性质,或者没有接到相关部门对于该号码涉嫌违法违纪的关停通告,运营商并没有权利擅自停止服务。
申论热点独家模拟题及详细解析
模拟题
运营商应该如何解决电话骚扰的问题?
【政策解读】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障法》规定,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电信运营商应有法定责任与义务在保证用户人身、财产安全方面有所作为,也有条件分析判断骚扰、诈骗电话。普通市民的手机能标注并识别骚扰、诈骗、销售等电话,电信运营商比市民更有便利的条件和技术优势,也可以利用大数据或用户的标注信息,对骚扰、诈骗电话,予以揭示或提醒。
电信运营商守土有责,改进服务,维护手机用户的合法权益,骚扰、诈骗行为就很难成功,普通群众受到损害的几率将大大减小。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第5款规定: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你的行为就属于发送其他信息,如果次数较多,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对方就会到公安机关进行报案,要求进行处罚的。
【参考分析】
自山东“徐玉玉事件”发生以来,电信诈骗给人们带来太多思考,面对被标记万余次的骚扰电话仍在扰民,有人质疑“难道这种现象没有人管吗?”答案恐怕也真是如此。
电话骚扰的最根本原因是信息泄露,造成这一点的是多方面的,有用户登录其他网站、注册信息泄露的,也有一些不良网站主动出卖。信息泄露的监管是一个大难题,只能希望用户能够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但电信诈骗的问题不只是信息泄露造成的,更关键的是不法分子借助电信的平台进行了明目张胆的诈骗犯罪行为。
对于电信诈骗,运营商知道吗?
很显然,他们是知道的,只不过局限于本身的权能,或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让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放过了这些危害其他用户的行为。
运营商这种“不作为”、“熟视无睹”的举动很显然放纵了电信诈骗的行为,无形之中成为了诈骗分子的帮凶,让诈骗分子更加猖獗。我们大多数人每月、甚至每天都能接到不少的被标注为骚扰电话的来电,被骚扰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日常。
无法从信息泄露这个源头掐断诈骗分子的来源并不代表着无法对诈骗分子的行为作出限制。面对这种情况,运营商要做的就是加强信息管理,作出更多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