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日媒称,该报记者近日走访深圳和唐山两大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经济一线,感受阵痛中的中国。
据日本《朝日新闻》10月20日报道,中国今年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低于7%,这是6年半以来第一次。以人民币贬值为契机、引发全球股市下跌的“中国冲击”发生两个月后,记者前往世界所关注的中国经济一线实地进行采访。被誉为“世界工厂”、充当经济主角的制造业城市,出现种种问题。
“8月、9月的工资我都还没拿到”。“公司倒闭了,可能还在清算当中吧”。位于制造类企业集中的工业城市之一、广东省深圳市的大型零部件生产商福昌电子技术公司,12日大门紧闭,6名年轻男子在门前围成一圈,站着聊天。他们表情严肃,在谈论着没有领到的工资。
这家公司一直向大量采购塑料元件的通信设备公司等供货,但4天前突然宣布破产。
报道称,由于人工费用高涨,加上竞争激烈,生产塑料产品的利润很小。最近智能手机壳从塑料换成金属,这一流行趋势也使得该类公司业绩受创。
据有关人员说,“今年以来,市内的工厂纷纷倒闭”。
报道称,在中国,务工人员开始减少,经济增长速度在放慢。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和人工费用等成本增加,这使各地企业疲于应付。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新兴产业,最近一年也频频发生零部件制造厂破产的情况。
在东莞市,日资线圈生产厂上野(总部位于山形县鹤冈市)也有5名员工在国庆节前辞职。负责中国业务的金庆河抱怨道,“难道只有涨工资一个办法吗?”平均每名务工者的人工费用上涨到10年前的大约10倍,该公司承受不住,而在去年前往泰国开设了工厂。在工业区的中心地带,也悄然出现了生产基地迁移到东南亚的产业空心化现象。
15日开幕的中国最大贸易展销会广交会上,展销LED设备的“通普科技”出口负责人贺先生自信地说,“中国经济现在处在制造业升级的暂时性‘阵痛’当中”。
报道称,高达30米左右的炼钢厂高炉,现在已经锈迹斑斑。因为已经停产一年半,也看不到排烟。
从北京市中心地带驱车3小时,就可到达中国大型的钢铁生产集散地、河北省唐山市。记者来到了位于这里的唐山建源钢铁厂。
每当有风刮过,剥落的镀锌板就发出声响,地上也长满很高的杂草。这家工厂从1992年开工生产,到停业时约有1000名工人。
只有6个人留下来看护工厂,其中名叫李鹏的人介绍说,“过去厂子很有生气,工人都三班倒,24小时工作”。他很担心地说,45岁以上的同事找不到新的工作单位,自己也有病,恐怕会失业了。
员工宿舍的大马路边,原来开着餐饮店、小卖铺、网吧等大约10家店,现在只剩下一家小饭店。店主王纪成说,“小店利润只有过去的三成,如果不迁到住家比较多的地方,恐怕就开不下去了”。
报道称,据说在当地,每三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从事钢铁相关行业的工作。在一家有8000名工人的钢铁厂工作的王凤满说,他们厂的产量和员工的月收入都只相当于鼎盛时期的一半。“其他的钢厂也恐怕会倒闭。政府说要向旅游业转型,不知道能不能顺利进行。”
钢铁行业是政府要“淘汰”的代表性行业,需求在减少,生产设备却过剩。从整个行业看,相对于需求的过剩产能将近有4亿吨。这是超过日本钢铁年产量3倍的数字。
报道称,由于大量使用煤炭造成严重大气污染,政府制定了严格的环保标准,达不到要求的钢铁厂将被迫停产。而在此情况下,很多地区找不到新兴产业支柱。从不断走弱的经济统计数据,也能明显感受到这种情况。
报道称,经济增长率降至7%以下,再次给人留下中国国内投资和生产低迷的印象。能否达到政府提出的“7.0%左右”的年度目标,情况有些微妙。
报道称,“新常态”是去年春天以后开始使用的概念,意思是接受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的现实,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由市场对产业进行淘汰。同时,要让开始增长的消费和服务业拉动经济。另外,要对以往一直依赖大量生产廉价物品的制造业进行升级,向新干线车辆、核反应堆等技术含量高、利润产出多的领域转变。
雷曼危机后实施的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带来了过剩产能和借贷问题,中国政府也将加以解决。在这一改革过程中,依赖传统产业的人们和地区会有“阵痛”。
报道称,在经济减速的情况下,中国政府还会坚持“新常态”相关改革吗?日本等国际社会对此很关注。对于日本来说,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出口对象。中国经济减速给世界经济造成的“冲击”不会小。市场对于中国自己视为“禁招”的大规模财政刺激措施也抱有期待。
材料二:
近期,兰西县民猪销售供不应求。来自省内各地的养猪场老板、养猪专业户,纷纷来到兰西县抢购种猪和商品猪仔。仅在县种猪场就抢购种猪、商品仔猪6000多头。青冈县、望奎县等养猪场老板、专业户,一次就拉走200多头。
今年,兰西县充分依托东北民猪优质种源优势,坚持把做大做强民猪产业作为调结构、促增收的突破口牢牢抓在手上,积极采取强龙头、壮基地、打品牌、拓市场等有效措施,全力推动民猪特色产业战略升级。
这个县重点围绕民猪屠宰加工、专用饲料、生物有机肥料生产,积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上马龙头企业,打造民猪全产业链条。目前,已经与富康集团、辽宁唐人神曙光集团等10余家农牧企业签订了投资协议;投资8000万元的安佑民猪专用饲料项目已经开工建设;黑龙江超越肥业3万吨生物有机肥粪处理项目,现已正式投产运营;已经有5个合作社与11户加工销售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参与农户达到200户以上。
按照“育在场上、繁在点上、养在户上”运作模式,推动民猪保种基地和养殖基地同步扩张。县种猪场民猪核心群已达到450头;民猪二级扩繁场(点)达到263个,全县能繁母猪存栏发展到4万头,商品仔猪供种能力达到80万头;42个年出栏200头以上的专业户建设完成,民猪养殖专业村、屯发展到12个,专业户发展到459户,专业大户发展到205户。
该县先后获得“黑珠”牌民猪肉类产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的认证、“兰西民猪”地理标志认证,同时以民猪肉“原始自然、营养保健、肉鲜味美、绿色安全”的优势特点积极开发卖点,打造特色民猪肉类品牌。先后在中央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宣传,在中国农业网建立民猪网站,在各大畜牧业交易会和哈洽会“寒地黑土”专区设置了宣传展台;相继在北京、哈市、大庆、绥化、绥芬河等大中城市及周边县市建立民猪肉类连锁、餐饮店32家,达到日销量600头,全年20万头;与省畜牧业协会、苏州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中心合作,开设了生猪中远期交易网络平台,现已开设交易账户42个。
年初以来,对上共争取民猪标准化配套项目16个,争取资金490万元;借助哈兽研帮扶机遇,围绕制约民猪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瓶颈、重点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和开发利用。开展定期授课300余次,培训人数达到1万人次以上,养殖大户专业化水平达到95%以上。
据了解,预计到年末,该县力争使民猪饲养量达到99万头,商品量达到60万头;民猪系列产品加工能力实现2万吨;饲料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粪肥转化加工能力实现15万吨;民猪产业实现产值9.6亿元,农民人均可增加收入800元。
材料三:
标题一:
当前,随着中国经济迈入“新常态”,“人口红利”逐趋消失,资本投入也进入规模报酬递减阶段,推动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全要素生产率经济驱动模式势在必行。
近年来,受制于农村劳动力流转造成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短缺、新型城镇化加速的土地的城乡再配置以及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压力,使得长久以来以劳动和资本投入推动的农业经济发展遭遇了困境,遇到了瓶颈,要素投入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亟待转变,农业产业面临转型升级。
标题二:
长久以来,我国农业是注重产量的粗放型生产方式,这种单纯依靠土地、化肥等生产要素投入的生产方式无法持续实现农民增收、粮食增产。同时,农业企业多以“家族式”经营模式为主,产权不清、管理理念落后,从而导致运营效率低下,难以做大做强,所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改善经营管理、以效率促效益,实现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变是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这就要求在改进生产技术上,一方面要在农业领域加快推行创新驱动战略,尽快建立起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对农业生产新工具、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投入,通过补助企业搞研发创新或购买研发创新成果转化等方式,激发农业企业开拓创新的热情和自主研发的能力,形成自己的研发团队和创新机构,让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持续化、日常化,切实提高农业企业的投入产出比。另一方面要集合现有的成熟的农业技术,进行广泛的推广和扩散,实现农业技术资源在不同地区间的交流和应用。在提升管理效率方面,应在农业企业引入“产权明晰、权责清楚、管理科学、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制度,植入先进的管理理念,推动建立规范有序的内部控制制度,具体可以通过创新管理战略,引入国外农企管理经验;创新融资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创新人才吸纳机制,引入专业管理人才等方式,从提升内部自主革新动力和强化外部竞争压力两方面,敦促农业企业着眼长远,向管理要效率,以全要素生产率在体制改革上的创新激发企业活力。
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基金(以下简称“中国农业基金”)通过对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的投资,直接提升了被投资企业的资金实力,并向被投资企业提供技术、管理咨询、客户嫁接、资本市场融资、商业模式等一条龙服务,从技术到市场,从营销到管理,持续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专业性的指导,通过向农业龙头企业提供多种增值服务,切实为企业带来技术革新和管理创新,提升被投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农业企业的转型升级。
标题三: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迫切需要,也是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关键所在。有研究表明,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处在比较低的水平,其中要素配置扭曲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突出表现为农业技术效率较低、人均产出较少、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对农业产业生产要素进行重构,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产业生产要素的资源配置效率,尤其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切实提高农业产业运行效率。一是重视农业产业中龙头企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促进、带动和引导行业发展,推动一个区域经济繁荣,并且具有极强的辐射效应。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资金实力比较强,可以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促进农业生产、加工技术提升,提升行业效率,释放劳动力,缓解劳动力短缺。二是围绕市场,充分发挥资源、产品、区位优势,推动产业发展、变革、转型升级。目前,我国农产品的差异化程度比较低,农产品优化升级严重滞后于市场要求,导致一些农产品滞销,一些农产品供不应求,农产品供给与需求不能有效对接,同时还存在部分农业产业附加值较低,急需升级换代产品,实现产业突围。通过资金、资源支持,以市场为导向,采用市场手段促进资本、劳动等要素有效流动,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率和要素配置效率,可以有效解决农业产业存在的这些问题,助力农业产业发展。
中国农业基金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投资,通过整合利用金融、政府等多种资源,支持龙头企业技术和新产品研发、跨境并购等,同时引导社会资本进入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的技术效率,优化了农业产业的产品结构,促进农产品流动,使农业产业生产要素配置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提升了农业产业全要素生产率。
标题四: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的情况下,要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业竞争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推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可持续增长,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业体制机制是保障。从当前来看,一是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要进行农村土地流转,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便于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土地流转和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二是要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提高农民的专业化程度。通过创新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的规模化经营;三是要深化财政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进程。农业是公共财政重点支持的产业,也是公共财政重点服务对象,应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倾斜力度,同时,要扎实推进金融服务“三农”,按照城乡一体化布局的新要求,加强农村金融基础建设,推进农村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发展,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和农业保险。
为农而生的中国农业基金自成立初期,就致力于在农业金融体制改革的框架下,创新财政支农的新方式,拓宽农业产业融资的渠道,发挥市场的撬动作用,实现政策向导和市场经营有机结合,带动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三农”,为农业企业的转型发展和做大做强提供充沛的资金保障。
标题五:
虽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企业中高学历员工占比也不断增大,但受制于地域差异以及农业产业开放程度等的影响,农业经营者总体的人力资本质量较二、三产业仍有较大差异,提高农业经营者人力资本质量是保障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切实创造经济价值的关键一环。因此,要加强对农业经营者技术培训和经营培训的投入,对重难点技术以及核心技术要领进行一对一的言传身教,在农村开展多种形式和面向不同群体的职业培训,系统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对农业企业建立常态化的调研、培训和咨询机制,将产学研紧密协同,实现技术成果与生产效率提升的对接和耦合。同时,为了激发农业经营者实践新技术的热情,可以在各地广泛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通过合作或合营的方式,形成新品种以及新技术的引进、标准化生产、加工、营销、物流等的示范园产业链,以产品、技术和服务为纽带,有效促进农产品增值,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
近年来,中国农业基金通过陆续帮助被投资企业建立起互联网平台,在农业企业引入“互联网+”的新思想,培育农业经营者树立起基于互联网的先进营销理念和基于市场的先进生产理念,并指导培训这些企业构建起“互联网+产业链”的协作新模式,实现被投资企业电商模式的全覆盖,将农业企业带进互联网营销的大时代,进而大大提升了企业的营销效率,加快了农业企业迈向产业化和现代化的步伐。
五、大作文
以“努力打造中国产业升级版”为题,写一篇1000字的文章。(40分)要求:(1)参考给定资料内容,自选角度,自拟标题;(2)观点鲜明,分析深刻,逻辑严谨,表达流畅。
【答题思路】
本题为一道命题作文,标题就是文章写作核心,考生可以围绕“努力打造中国产业升级版”写出产业升级的重要性或是具体做法。
努力打造中国产业升级版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质上就是要改变比较优势,从而改变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即实现产业升级。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加剧,世界经济进入衰退,多种因素叠加可能使全球经济面临长达数年的调整。一般意义上讲,调整就意味着淘汰、整合、创新、升级。虽然衰退对经济的影响是消极的,但从长远看对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可能是积极的。利用全球经济调整契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抓住战略机遇期,推进产业升级。这既是应对目前危机的治本之策,又是增强经济长远发展后劲的关键所在。
产业升级是大势所趋。产业是人类生存、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的发展决定着全局的发展。很多省通过近几年的投资拉动,实现了经济高增长,产业结构向好的方向调整,产业层次逐步提高。但冷静审视很多省的产业格局,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有些产业仍未摆脱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高资源消耗、高环境消耗、低附加值的状态。突出表现在部分产品档次低、成本高、产业技术落后,有竞争优势的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主,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滞后,亟待提升产业层次。尤其是很多省正处在工业化的提速期、城市化的加速期,这个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经济发展的大势要求推进产业升级。生产要素的转换和流动是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基础。从经济大势看,能源紧张、资源短缺、环境危机严重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共性问题,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也成为很多省经济发展面临的严重约束。此轮世界经济衰退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是暂时的、偶然的,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层次整体提升的必然结果,它给经济发展带来的约束和压力还将持续加剧。以主导产业制造业为例,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全球制造业迁移路径大体上是:欧美——日本——亚洲四小龙——中国的珠三角和长三角——越南、印度和哈萨克斯坦转移。转移是必然的规律,越转移利润空间越小。承接转移关键是提升转移产业的“含金量”。2006年,我国已跃居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制造业大国,但增值率和利润率反而下降,2006年制造业平均资产利润率为3.79%,同比下降14%。究其原因,就是这种发展模式将中国制造业锁定在产业链低端,附加值较低,目前的平均利润率不到10%,且呈下降趋势。从这种经济大势来判断,中国正逐渐失去“扭曲”的低成本优势,靠能源、资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高投入来换取经济高增长的发展方式已走到尽头。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产业已没有出路。
产业升级的主导原则,推进产业升级,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科学发展,就本质而言,是真正的发展,是质量发展。产业升级应是第二产业内的层次提升。从当前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和很多省的产业结构、产业层次来判断,很多省的经济已到了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跃升的转折点,到了从粗放发展向科学发展跃升的转折点。在这一起点上推进很多省经济跃升,关键在于产业升级。这里所讲的产业升级的内涵,不是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升级,而是第二产业内在的层次提升。因为很多省才刚刚进入工业化的加速期,工业化是长期的主要的发展任务,还没到突出提升第三产业的历史阶段。只有着力提升二产业的层次,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很多省经济的成长性。产业升级应是动态比较优势方面的层次提升。积极培育和有效发挥很多省在全国甚至是全球经济中的动态比较优势,应是很多省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如果脱离很多省的要素禀赋和其他优势条件去盲目追求产业、产品结构的高级化,这不仅不利于充分发挥很多省现实的比较优势,也不利于在国内国际分工中获得比较收益,还会带来省际的重复建设和产业结构趋同化。要围绕很多省支柱特色产业优势,推动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对接,建设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新型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产业升级应是更高起点上的层次提升。人们存在一种思维误区,就是一说发展,就习惯性地想到几个熟悉的传统产业,想到几种传统的资源,想到跟随国内成熟的产业走,再就是想到承接产业梯次转移,认为这才是实事求是的发展道路,这其实是培根所说的“洞穴效应”造成的认识假象。靠这种思维是不能实现科学发展的。抓传统产业,传统产业已经没多大发展空间了;抓传统资源开发,迟早都要面临资源枯竭的危机;跟风走,结果是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等搞起来了,市场也已经饱和,效益空间也已经最小化;承接产业梯次转移必须是有选择的,否则往往承接的不是真正的发展,而是环境污染,是资源消耗,是落后。我国东南沿海有些地区过去产业承接搞得很兴隆,结果现在出现相当复杂、严重的问题。保持很多省经济长期增长,最重要的是保持产业不断升级。要改变落后地区只能发展低端产业的模糊认识。高端产业不是绑定在发达地区发展的,低端产业也不是绑定在落后地区发展的。落后地区也有能力发展高端产业,后发地区实现有限赶超,必须致力于做强新兴强势产业。
依靠人才,善于经营人力资本。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是新兴产业、高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灵魂和支柱,是最重要的资本。推进很多省产业升级,必须善于经营人力资本。近年来,很多省人才外流严重,这与没有把人才作为资本来经营有关。人才作为一种资本,哪里能实现获利最大化,就往哪里流动集聚,这是经济规律。要想“孔雀东北飞”,要做的工作就是给人才提供比“东南”更好的机遇、舞台和市场,让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根本在于让人才找到实现自身价值的用武之地。所以,要把功夫集中用在搭好舞台上,搭好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舞台,舞台集聚人才,人才拓展舞台,要努力促成这种良性循环。
产业升级需要一个过程。日本、韩国、我国台湾地区的产业升级,都经历比较艰难的过程,但如果我们不从现在开始就抓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难以应对越来越严重的挑战和压力,在这方面我们应未雨绸缪,政府、社会、企业都需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推进产业升级的紧迫感,更需要正确的发展路径、发展机制、发展模式来引导和促进。
——《经济纵横》抓住全球经济调整机遇 加快推进吉林省产业升级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将于29日进行,华图名师对申论热点进行模拟预测题然后详细解析,希望能帮助考生顺利通过笔试申论考试。美梦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