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 面试热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面试热点 > 教育

面试热点:解读新时代劳动教育亮点

  来源: 华图教育  关键词:面试热点,面试备考,新时代劳动教育

2020年3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主要是为了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而提出来的,与以前印发的有关文件相比较,《意见》有诸多方面的新亮点,以下是具体解读。

一、加强劳动教育的新要求

(一)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原文】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长期以来,各地区和学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对此,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

【解读】

意义: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成绩: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十分重视劳动教育,反复强调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长期以来,各地区和学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问题:改革开放后,在教育实践中出现了片面强调智育的重要性,忽视劳动教育的倾向,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变得比较薄弱。还有些人有意无意淡化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

把劳动教育简单看成一种技能训练。这些错误思想和行为不仅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负面影响非常大,而且严重影响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

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对此,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

(二)劳动教育的指导思想

【原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解读】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17年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

2.党的教育方针:党的十八大指出,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十七大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十六大党的教育方针: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全国教育大会精神:2018年9月10日至11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大会,深入分析研究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发展作出战略

部署,为新时代教育事业构划了蓝图、指明了方向。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三)劳动教育的五大基本原则

【原文】1.把握育人导向。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解读】

1.把握育人导向。《意见》在继承我们党有关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将“把握育人导向”作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首要原则,不仅体现了新时代对劳动教育最根本的要求,而且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劳动教育理论和实践过程中偏离育人导向错误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纠正。

【原文】2.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

【解读】

2.遵循教育规律。这里的劳动教育是以体育劳动为主,符合大中小学学生的年龄特点,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体验,重视劳动过程,主要是为了提升育人实效性。

【原文】3.体现时代特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深化产教融合,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解读】

3.体现时代特征。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这里的劳动新形态是指:对于当今世界而言,劳动形态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信息化生产已经成为带有主导性的社会劳动形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的劳动教育,还是主要基于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时代的劳动形态来开展劳动教育,那么,劳动教育的时代性必然是难以保障的。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劳动教育实效性。因此,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必须高度关注信息社会的劳动形态特点,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

【原文】4.强化综合实施。加强政府统筹,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家庭劳动教育要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要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要多样化,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解读】

4.强化综合实施。全面加强劳动教育,需要多个主体综合施策,协同育人。要使家庭劳动教育要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要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要多样化。

【原文】5.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区和学校实际,结合当地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条件,充分挖掘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可利用资源,宜工则工、宜农则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避免“一刀切”。

【解读】

5.坚持因地制宜。劳动教育要根据各地各学校的特点,实现宜工则工、宜农则农。

二、构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

【原文】1.把握劳动教育基本内涵。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解读】

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

劳动,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原文】2.明确劳动教育总体目标。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解读】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其基本内容是:劳动创造了人 本身。劳动创造世界。在人类社会中,正是人的劳动,才使自然、社会和人本身不断进步,世界不断发展。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的劳动是社会财富的来源。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劳动仍然是必要的。在这个社会的第一阶段,劳动仍然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在其高级阶段,劳动则成为个人全面发展的表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点,有利于树立起牢固的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念,对于促进劳动热情的提高、劳动条件的改善以及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原文】3.设置劳动教育课程。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解读】

新体系在顶层设计上体现出新特点。把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要求大中小学各学段劳动教育必须贯通,这是一个创新。以前有关劳动教育的文件一般分为高校和中小学两个阶段,分别由不同的部门制定,单独颁布,无论是设计上,还是具体实施上,很难做到大中小学各学段劳动教育的贯通。

【原文】4.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建立公示、审核制度,

确保记录真实可靠。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

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解读】

新体系将劳动素质评价制度化。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从制度上为大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保障。

三、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原文】1.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学校(家委会)和社区等组织开展学生生活技能展示活动。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情况要按年度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家庭要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家长要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孩子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

2.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学校要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明确实施机构和人员,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组织实施好劳动周,小学低中年级以校园劳动为主,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可适当走向社会、参与集中劳动,高等学校要组织学生走向社会、以校外劳动锻炼为主。

3.社会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

【解读】

措施:大中小学各学段劳动教育要贯穿学校、家庭与社会等方面,而且要求强化综合实施,以形成教育合力。《意见》明确要求要加强政府统筹,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其中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社会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形成协同育人格局。这些措施具有很强的创新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意见》体现了时代特征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的科学构建,一定能够使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展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开创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已阅读28% 查看剩余内容
编辑:chenxiaohui

为你推荐

  • 推荐
  • 教育
  •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社会

延展阅读

高分经验更多>

下一篇

7月恢复部分雅思、托福考试 多所高校将开启考试场所

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官网消息,教育部考试中心29日发布通知称,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及各海外考试考点实际情况,经研究并商相关国外考试主办机构,决定对7月份海外考试做如下调整: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