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 面试热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面试热点 > 政治

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公务禁酒”虽好,仍需要制度配套

  来源: 华图教育  关键词: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国家公务员,国家公务员

点击领取备考干货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近日,安徽安庆桐城市纪委下发通知强调,自2016年6月17日起,除外事和招商引资工作外,省内公务接待一律不准饮酒(包括所有含酒精类饮品)。 “公务接待全面禁酒”并不只局限于桐城市,而是全省范围内的统一行动。这意味着,安徽省内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工作日及节假日执行公务接待时,不管中午还是晚上,一律不准饮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2月19日澎湃新闻网)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济南日报张贵峰:近年来,全国许多省份以及政府职能部门都曾推出过公务活动“禁酒令”。据报道,近两年浙江、黑龙江、吉林、江苏、湖南、安徽、新疆等省区都已出台公务禁酒规定,此前全国公安系统的“禁酒令”也早已为人们所熟知。

不过应当看到,在“公务活动全面禁酒”问题上仍有许多需要健全完善之处。比如现行公务“禁酒令”主要局限于部分地方政府或部门系统层面,还不是在全国层面覆盖所有公职人员。另一方面,与之相配套的制度规范也有待健全完善,比如针对公务接待中的烟酒消费,目前《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仅规定“工作餐……不得提供香烟和高档酒水”;一旦违反公务“禁酒令”究竟应如何追责处罚,目前在国家层面同样缺乏十分明确和具有针对性的相关规定。

只有将“公务活动全面禁酒”进行顶层设计,上升为全国性的普遍公务规则,才能最大程度地充分释放和实现公务禁酒的积极社会价值,才能让公务禁酒成为全国各个地方、所有公职部门都必须遵从的基本公务规则,真正做到除了“外事接待”等特殊场合,任何公务人员在任何公务活动、公务场所、公务时间都不饮酒、不陪酒、不买酒,严格恪守“公务不饮酒、饮酒不公务”和“公款不买酒、买酒勿公款”的公务禁酒条令。

@青海日报:贵州公务活动全面禁酒的规定,从理想状态,可以避免一些人打“擦边球”,也可以避免变通行为的发生,而对执行本规定不力者“严肃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责任”,则实现了一责多担,威慑力大为增强。

善政最需要执行力,公务活动全面禁酒,更需要全面的监督、执行、查处来保障落到实处。从全面监督上说,不仅需要相关部门监督,更需要老百姓监督。对于公务禁酒,也要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把群众举报查实并及时回应,同时保护举报人不会遭到打击报复,甚至可以有奖举报违反禁酒令的行为。也要发动媒体通过暗访曝光来监督。有了组织、社会、媒体构建的立体监督,公务全面禁酒才能真正实现。

从全面执行与查处上说,对违反禁酒规定者,在组织处理上,当少用批评教育、通报批评,多用调离、降职、责令辞职、免职等能让当事人“长记性”的形式;在纪律处分上,亮出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等利剑,而非警告、严重警告了事。虽然违反禁酒规定的情形有轻有重,最终如何处理要视具体情形,但既然禁令在升级,处罚也要升级,偏紧而非偏松,不管是违规主体、还是负有监督之责的领导。在公务消费的资金安排、账务报销上,一定要细之又细、慎之又慎,严防任何人浑水摸鱼。

@红网雷正宇:在日常生活中,酒文化可以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某种程度上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如可以拉动内需,创造了生产力;可以联络感情, 加深了解,增进友谊,特别是对初识的人来说,酒成了增进感情的媒介,有利于缩短彼此的距离。民间也流传着许多关于酒的佳话,如“无酒不成宴席”“酒逢知己千杯少”等等。但公务人员作为特殊群体,作为党和政府形象的代言人,公务活动全面禁酒更容易被群众理解和接受。

一是有利于公务员身心健康。喝得酩酊大醉,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影响的是身体健康和办事效率。特别是实行公车改革之后,公务员大多自己驾车,如果酒后驾车将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如果公务员能把喝酒的时间节省下来多读读书、多进行体育锻炼、多陪陪家人,蓄精养锐,则更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工作效率,促进家庭和谐,于身心健康有益。

二是有利于维护公务员形象。在酒文化日益盛行的时下,公务员沉湎于酒桌之上丑态百出、庸俗不堪,特别是对那些“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的人来说,禁酒是最好的保护。禁止喝酒,有利于公务员在工作圈内保持健康的精神风貌,从而塑造作风严谨、务实、认真的良好形象。

三是有利于节约公务接待开支。当下许多单位的非生产性支出数额巨大,最主要的就是烟酒公务接待,饭桌上撤了酒类,公务接待成本必将大幅度下降,有利于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

四是有利于融洽干群关系。公务活动禁止饮酒,公务员少了酒精催化出的霸气和戾气,能沉下心来一门心思干事业,扎实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更容易获得百姓的点赞和拥护。

@四川新闻网胡建兵: “酒桌文化”实质是“权力文化”,“酒桌办公”本质是权力寻租。当权力从办公桌转战酒桌,当公务办理变成“吃喝办事”,规矩和底线往往在推杯换盏中被扔在一边,交情和利益成了“通行证”,酒桌也就成了交易的舞台。其出现的后果是,“不请客吃饭”不办事、“请客吃饭”乱办事;通过“酒桌办公”要资金、跑项目、争考核名次或谋取不当利益;党员干部及公职人员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在开展调研、培训、召开会议等公务活动中接受公款宴请;向下级单位和企事业单位及个人转嫁招待费用以及同城部门、上下级之间相互公款宴请等。安徽出台全面“禁酒令”是大势所趋。

安徽出台“公务接待全面禁酒令”,是一道真正的“禁酒令”,使那些不干实事,仍然寄希望于“酒桌办公”的人再也没有了念想。可以使更多的官员不再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酒桌上,使他们在有限之年,有更多的时间、机会和足够的精力为百姓服务。铲除了一些滋生腐败的土壤,清洁了公务员队伍,重树了公务员在老百姓中的形象。同时,也为国家、政府降低了一大笔不必要的开支,把省下来的钱投入了更需要的民生服务之中。

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安徽出台“全面禁酒令”,一些人可能还会想办法钻空子。譬如:把原本普通的公务接待说成是外事、招商活动等。所以,安徽除了明确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党(工)委、党组书记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外,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多长一个心眼,会同相关部门,通过财务检查、审计和明查暗访等形式,对“酒桌办公”问题进行不定期督查,使不遵守“禁酒令”的情况无处藏身。

@长江网涂亚娟:公务禁酒早已经实行,但是部分地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午严禁公务接待喝酒,那就晚上喝、躲着喝、活动喝、自带喝,以种种方式变通后继续“过酒瘾”。贵州公务活动全面禁酒的规定,厘清了“公务活动”的范畴,且对执行本规定不力者“严肃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责任”。这是全面升级版的“禁酒令”,对公务接待或活动中的饮酒行为约束更细致、更严格。它的推行,不仅能够保护机关干部的身体健康,还能抛却公款吃喝的毒瘤、有效遏制三公经费不必要的开支,更能维护正常的公务秩序,强化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公信力和美誉度。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繁荣与诱惑同在。加强党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从严禁公款吃喝,到工作日中午禁酒,再到现在升级版的禁酒令,规定越发细致具体,说明整治腐败正在实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量变到质变。在这样的态势下,全体党员干部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从严执纪,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强化监督、敢于问责,让“最严苛的禁酒令”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最终内化为各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真正实现让党员干部从“不敢腐”、“不能腐”到“不想腐”。

“开工没有回头箭,反腐没有休止符”,党的建设,要贯穿在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之中,以“禁酒令”为强烈的反腐信号,让全体人民迈着稳健的步伐去追逐中国梦!

华图解析:全面禁酒令一出,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对于那些不愿喝酒、不想喝酒、不能喝酒的干部来说,禁止饮酒,既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应酬,腾出更多的时间用在工作上,也可以保养好自己的身体,可谓好处多多。然而,对于那些习惯了公款大吃大喝、请客送礼等的干部而言,全面禁酒无疑是端掉了他们的“酒碗”。不仅会心生怨恨,更会想尽办法将公款吃喝、公款饮酒披上隐形的外衣。

全面禁酒到底是不是摆设、能不能消除质疑的杂音,不在于有没有相关规定,而在于能不能有力执行。再好的制度,没有落实都是一个“空”,其生命力在于执行,其威严在于践行。如果一味地唱高调,只会沦为“纸上谈兵”,人们常常戏谑的“酒精考验的干部”,终也难“久经考验”。

说实话,公务员的主要任务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一味的在意吃喝,反而会影响办事效率,增加贪污受贿的机会,如今,公务活动全面禁酒令,有助于让一切权力暴露在阳光下,有效避免“官场酒桌”上的权力勾兑、利益输送;同时,于干部而言未尝不是一种保护和爱护,对其身体健康与家庭和睦都有益处。因此,公务活动全面禁酒令,最终效果如何,还需要各级干部真正给力,遵规守纪远离酒桌,才能扎实工作,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已阅读28% 查看剩余内容
编辑:华图教育

为你推荐

  • 推荐
  • 教育
  •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社会

延展阅读

高分经验更多>

下一篇

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喜迎十九大,听这19位名家的文艺“初心”

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喜迎十九大,听这19位名家的文艺“初心”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