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面试热点: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真的就不好吗
来源: 华图教育 关键词:面试热点,公务员,毕业生慢就业,公务员面试热点
空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随着大学小鲜肉的“上架”,已经“下架”的应届大学毕业生都已经离开了学校,并且大部分走上了工作岗位。不过,在这群毕业生中,也有不急着就业、不打算继续读书深造的人,他们选择暂时旅游、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创业考察,在家思考人生下一步轨迹。这样的一群人,被称为“慢就业一族”。(9月6日 新华网)
最近,校园招聘将迎来高峰期。有数据显示,预估届时将有1000万毕业生竞争有限的工作岗位。不过,其中一部分人并不着急就业,而是选择暂时游历、陪父母、了解市场等,成为“慢就业一族”。(10月2日光明日报)
空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光明网熊丙奇:事实上,针对“慢就业”提出的高质量就业要求,教育部门和高校更应改变目前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短线思维,从长远角度系统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当下,我国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都在抓大学毕业这一关口,但由于没有解决大学生培养质量和个性化指导服务的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一年难甚一年。
在笔者看来,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根本的措施有二。
一是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让学校有自身明确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不能办学定位模糊、办学千校一面,无论是人才培养质量还是人才培养结构,都和社会需求脱节。这要求政府部门放权,把办学自主权交给高校,同时对高校办学实行社会评价和专业评价,而不再是行政治校、行政评价。
二是大学转变急功近利的培养理念,关注每个学生的长远成长。要建立起把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也纳入学校办学的新体系,对已经毕业的校友,通过完善的校友网络提供持续的学校服务,而不是只关注毕业时的学生就业率,学生一离校就“人间蒸发”,母校与之没有任何联系。学校严控教育质量,要求每个学生达到学校培养标准方可毕业,毕业后长期跟踪服务,这是国外世界一流大学提升学校品牌,增加受教育者对学校满意度,获得高额校友捐赠,社会捐赠资金和校友捐赠资金成为学校重要办学经费的重要原因。
@人民网白龙:事实上,与其说“慢就业”是一种主动选择,毋宁说是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带来的客观趋势。面对日益激烈的求职竞争,部分大学生“错峰就业”,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用来积蓄力量,或者四处走走、多看看就业市场,这本身无可厚非,也应当是一种多元选择的权利。有些主动“慢就业”的毕业生,在就业理念方面可能比想象中更成熟。比如,他们会更加看重专业是否对口、薪酬是否合理,如果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宁愿再等等看,毕竟“入错行”的代价可能会很大。还有一些毕业生选择继续考研、考公务员,或者准备各种资格考试,提升自己的就业含金量,等等。这些选择,都很正当,也大都值得支持。和“拣到篮子里都是菜”的就业心态相比,这其实是成熟、理性的表现。
就业的“快”与“慢”之所以备受关注,某种程度上折射了我们在就业观念上的焦虑心态。对高校来说,这种焦虑感的重要来源,就是目前对大学生就业的统计方法,即采用毕业时间一次就业率和毕业当年年底就业率,使得大家都为就业快慢而烦恼。这一统计方法在提高就业积极性、督促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等方面有其积极性,但无形中也放大了焦虑心态。不时见诸媒体的高校就业率“注水”或“造假”现象,不得不说和就业率这个“硬杠杠”有莫大关系。
如果说“慢就业”已经成为就业现实的一部分,那么从教育主管部门到高校、家长和用人单位,应该给毕业生更多的选择。在保证大部分人顺利就业的同时,也应该允许部分毕业生更加从容、自主地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道路,给高校和学生都“松绑”。比如,能否参照国际标准,采用毕业后一定年限再统计就业情况的办法,让不管是“慢就业”还是“快就业”,都是“好就业”?又如,一些用人单位能否刷新观念,消除各种或隐或显的就业歧视,让毕业生们在更加公平的起跑线上竞争?等等。这些与其说是大学毕业季面临的困惑,不如说是给全社会的一道考题。
@蒲公英评论网程骞:对于“慢就业”现象,社会舆论不太认可,有网友甚至批评说这是为“啃老”找借口,是大学毕业生懒惰和就业能力欠缺的表现。其实,应该辨证地看待这一现象,不能一味地指责。有的大学生毕业后“宅”在家里,不学习也不做事,不跟家人交流也不跟外界往来。这的确是可怕的“啃老”,这样的小青年在思想认识上或心理上多少有点问题,理应受到批评。还有的大学毕业生一心想成为体制内的一员,年年考公务员、事业编,三五年过去仍然没考上,但仍躲在家里复习备考,这样的“慢就业”也有问题,其就业观过于单一狭隘,花这么长的时间在家复习不如边工作边复习备考,长期“赋闲在家”实在是虚掷青春韶华。
上述两类情形的确涉嫌“啃老”,不宜提倡和效仿,有志青年应该自觉抵制。但社会是发展变化的,年轻一代的就业观也在慢慢改变,有的不再恪守“毕业即工作”的传统模式,而是更多地考虑就业质量。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家人又支持,自己的确又是本着提高就业质量的目的,那么这样的“慢就业”就应被宽容和理解,他们“慢就业”的效果也值得期待。
在国外,“慢就业”不是什么新闻。国外大学有“间隔年”的传统,即大学生毕业后不着急找工作,而是用一年的时间各处游历、做志愿者等,从而丰富阅历、开阔视野、了解社会,并逐步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和人生规划。显然,这样的“慢就业”就不是浪费时间,一年的阅历会让刚毕业的大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短长,更好地熟悉社会、感知生活,更科学地规划未来的职业。有了长期的思考和经验准备,一旦入职往往也适应得快,就业质量比较高。
“慢就业”在国内还是新鲜事,因不合传统,家庭和公众接受的程度较低。但不妨辨证地看待这一现象,对分明在“啃老”的做法要反对,对为追求就业高质量的“慢”则应理解、包容和支持。
@中国青年报:考上大学、直至毕业,他们才觉得身上的绑带彻底被松开,而一个被捆着长大的人活动手脚也需要时日。他们不想再被约束也是自然而然,放松、思考,不着急工作,想想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并非全都是消极的成长。许多人学钢琴小提琴虽然为了考级,但音乐鉴赏力已经形成;学画画为了考证,但是艺术的种子从小种下才能开花;他们会享受生活,他们会创造娱乐……这些也是人格完善、健康成长的基础。
大自然需要休养生息,草原轮牧、森林禁伐都需要如此,在经济增速放缓,人民幸福感需要提升的今天,让这些主动选择“慢就业”“缓就业”的学生放慢脚步,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态度。国家需要丰富的社会供给、高精尖的科技设备、优质的基础设施,也需要文学、艺术、教育、哲学思想、完善的社会管理、相对合理的社会福利等其他软实力的提升。
当然,如果只是把父母当做银行,不思进取,不对家庭和自己负责,无限期“啃老”,这类年轻人不能得到任何人的宽容和理解。
对于那些需要用工作来解决生存的学生,还是要实事求是,弄清楚自己的特长是什么需求是什么,现在最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如此才能安心开始职业之旅。而广开就业渠道,提供就业信息,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政府和学校责无旁贷。
@长沙晚报苑广阔:对于这种新的社会现象,有人可能觉得无法理解,因为在多数70后、80后看来,毕业之后马上找一份工作,然后开始人生的积累与发展才是人生正途,不就业而去游学、支教甚至什么都不干,这不是游戏人生、浪费生命吗?但是“慢就业族”却并不这么看,他们有人觉得“一入职场深似海”,一旦就业,以后再想出来就难了,所以还不如趁着没有正式就业的时期,把一些未了的心愿完成,以免人生留下遗憾。
而还有一部分“慢就业族”,并非是拒绝就业,而是不想仓促就业,他们需要一些时间来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以便就业的时候能够一步到位,而不是频繁跳槽,这样才有利于自己人生与事业的发展。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充满理性和长远眼光的就业理念,并没有什么好指责的。
不过也有人抛出了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那就是“慢就业族”不就业、不工作,那么他们靠什么来维持生计?如果“慢就业”成了“啃老”的代名词,那自然没有什么值得肯定与赞赏的。而实际上除了极少数家庭条件优越的“富二代”外,绝大多数“慢就业族”并没有“啃老”,他们“慢就业”,但并不代表没有收入。比如有人借着出国旅游的机会做代购,然后用赚得的收入继续旅游;再比如有人在徒步全国的过程中依靠打零工的方式,边赚钱边寻找“诗和远方”。
从这个角度来说,“慢就业族”不是完全不就业,只是拒绝到一个单位、一个企业过那种“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从根本上来说,这反映了社会的日益多元与包容,他们的选择遵从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到了这种选择带给自己的人生幸福与意义,而且也无碍于社会与他人,那么这种选择就是值得尊重的,至少也是应该被宽容看待的。
华图解析:当前,大学生“慢就业”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我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我们应该以理性包容的眼光来看待。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是复杂的。一方面是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应届大学毕业生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长远的计划,比如准备创业、准备公务员考试、参加技能培训,或是准备考研、出国留学、入伍等,所以他们不是急于就业而是再进行一番沉淀;当然也有部分学生则是为逃避就业压力,或者对前途一片茫然而不愿就业。
不管是什么原因,“慢就业”的出现都反映了大学生就业观的改变,他们的选择也比以前更多了,很多大学生也在更多地考虑职业长期发展和就业质量。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大背景下出现“慢就业”,对于充实个人能力或经历大有好处,还可以缓解当下的就业压力。不急于就业、暂不就业不是不准备就业,而是为了更好地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那么,在舆论一直关注强调就业率的氛围下,应该积极适应这种变化。
一方面,高校要积极肯定毕业生灵活的就业模式,不以“就业率”论英雄,消除“慢就业”影响高校就业率的顾虑,形成新的共识,理性客观看待毕业生的“慢就业”。就业工作从以就业为主转向多元化就业并重。另一方面,针对“慢就业”的不同情况进行具体指导,对备考的和出国深造的学生,积极提供支持、帮助;对一时找不到工作的,学校要多组织一些招聘活动,尽可能多提供用人单位的岗位信息;对找工作缺乏自信、有畏难情绪的学生,要帮助引导这些学生更加积极地面对人才市场的变化,放低姿态,从基层做起,从而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提升竞争力。
此外,大学毕业生也应该尽早树立起自己的职业理想,形成相对明确的职业规划,这样未来的发展之路才会更加顺畅。总之,要通过多方努力,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就业。
为你推荐
- 推荐
- 教育
-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社会
-
面试热点:“党旗下的中国青年” 政治 ·
-
在2021年7月1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的中国青…
关键词:面试热点,面试备考,党旗阅读全文
-
面试热点:鸿星尔克捐款事件背后的思考 社会 ·
-
去年,网友们集体“心疼”运动品牌鸿星尔克。7月郑州水灾时,鸿星尔克的微博评论冲上…
关键词:面试热点,面试备考,鸿星尔阅读全文
-
面试热点:“野生网红景点”,真的安全吗? 社会 ·
-
互联网的便利,让人们足不出户,通过网络信息便能了解到哪里是更值得游玩的地方,许多…
关键词:面试热点,面试备考阅读全文
-
面试热点:数字化建设赋能乡村振兴 生态 ·
-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变革,推动我国…
关键词:面试热点,面试备考,乡村振阅读全文
-
面试热点:坚决守住农村社区这道疫情防线 社会 ·
-
自6月26日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开始,在短短十多天时间里,安徽泗县共报告确诊病例逾300例…
关键词:面试备考,面试热点阅读全文
-
面试热点:依法严厉打击涉疫网络谣言 社会 ·
-
5月12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32场新闻发布会上,市委宣传部副部…
关键词:网络谣言,谣言打击,公务员阅读全文
-
面试热点:学习型社会,如何向“新老人”打开更多新窗口? 社会 ·
-
求知欲是人的本能需求,而在现代社会,学习更是成为每个人的一生需要。对于一些想在晚…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新老人,公务员阅读全文
-
面试热点:完善三孩生育政策以及配套措施 社会 ·
-
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修改后的人口计…
关键词:三孩子生育,三孩子政策,公阅读全文
-
面试热点:青少年沉迷网络 社会 ·
-
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调查显示,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已达99.2%,显著高于我国…
关键词:青少年上网,沉迷网络阅读全文
-
面试热点:浅谈知识产权保护 社会 ·
-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
关键词:公务员面试,知识产权,知识阅读全文
延展阅读
-
-
面试热点:“党旗下的中国青年”
关键词:面试热点,面试备考,党旗政治 ·
-
-
面试热点:鸿星尔克捐款事件背后
关键词:面试热点,面试备考,鸿星尔社会 ·
-
-
面试热点:“野生网红景点”,真
关键词:面试热点,面试备考社会 ·
-
-
面试热点:数字化建设赋能乡村振
关键词:面试热点,面试备考,乡村振生态 ·
-
-
面试热点:坚决守住农村社区这道
关键词:面试备考,面试热点社会 ·
-
-
省公务员面试热点:别让感恩变成
关键词:省考考前必知,省考应急情况社会 ·
-
-
省公务员面试热点:北京健康宝“
关键词:省考考前必知,省考应急情况社会 ·
-
-
省公务员面试热点:爱国教育基地
关键词:省考考前必知,省考应急情况社会 ·
-
-
省公务员面试热点:畅通消防通道
关键词:省考考前必知,省考应急情况社会 ·
-
-
省公务员面试热点:常态化核酸检
关键词:省考考前必知,省考应急情况社会 ·
面试礼仪更多>
话题讨论更多>
高分经验更多>
-
-
经验分享:23年公务员备考申论的概括归纳
如果一个概念的外延范围中包含了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那么这两个概念之间具有属种关系,外延大的称作“属”,外延小的称作“种
-
-
技巧分享:申论考试中没有难的题型,只有难的材料
备考中很多考生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疑问,而最大的问题便是哪一种题型难,哪一种比较简单。很多人可能会说,综合分析题很难,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