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 面试热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面试热点 > 反腐

公务员面试热点:“招商引资喝茅台”折射畸形“酒桌文化”

  来源: 华图教育  关键词:面试热点,公务员,招商引资喝茅台,公务员面试热点

点击领取备考干货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区长专用‘坐骑’伪造挪用车牌,双鸭山市党政机关换届期间搞领导干部‘小圈子’聚会,喝高档茅台酒。”近日,这样一则举报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山区区长的信息在网络上流传。近日,当地区委宣传部工作人员给记者的回复称,给领导开车的司机因挪用车辆号牌已经接受交警队处罚,区委书记、区长等领导喝茅台酒是为了招商引资请客商。(8月23日《法制日报》)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深圳晚报温琼: “招商引资”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是推动当地经济的“主要抓手”。在过去,招商工作与酒桌紧密相连,逐渐形成畸形的“酒桌文化”,部分公务人员认为要想招商引资成功,必须要先在酒桌上把客商陪好。这种畸形的“酒桌文化”给招商领域带来诸多问题,本身应是建立在当地资源、销售市场等投资要素上的招商投入,异化为酒桌上的“感情联系”。这往往导致招商引资的粗糙:招商门槛过低,重“量”轻“质”,违规的政策“优惠”, 引进的项目不一定能带来大收益,相反可能还会抑制当地经济的发展,激化各种社会矛盾。

其实,这种“招商引资”的老思路也让大部分相关公务人员和客商心生不满。客商本质上还是看重当地的投资环境以及政策稳定性,建立在酒桌文化上的投资虽然有效但却缺乏政策稳定性,其主要是依靠和当地领导的感情关系,领导一换,政策不一定能够连贯,从而让客商陷入被动局面;对于负责招商的公务人员来说,也是苦不堪言,喝酒甚至成为变相的工作。不过,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许多地区招商工作已经告别“酒桌文化”,回归到商业范式上来。“现在招商引资这么难,我觉得喝点茅台酒应该不算什么”。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部分领导干部将招商引资的突破重点仍旧放在酒桌上,对新形势下的招商工作认识不到位。需要搞明白的是,招商引资之所以这么难,并不是酒喝得不够高档,而是没能找准当地市场卖点,前期投入不够。

招商引资,重点是解决投入问题。有了今天的投入,才能有明天的产出、后天的发展。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不及时转换工作思路,还像过去一样靠喝酒靠联络感情来招商引资,招商引资只会越来越难,相关工作人员甚至还会在违规违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中国网许小刚:这次喝酒事件的真相尚未彻底公开,当地官员解释“吃饭时喝茅台酒是为了招待一名招商引资的客商。”“现在招商引资这么难,我觉得喝点茅台酒应该不算什 么。”弦外之音,并未把区长用茅台请客当回事。换种说法,高档酒请客在当地应该具有一定的市场,甚至成为了“明规则”。所以,才不把区长用茅台招待客商当回 事。

几百上千元的茅台不算什么,几乎等同于所有的高档酒都可摆上当地招商的饭桌。这种风气,显然已经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相违背,更与节俭之风背道而驰。对一 个政府部门来说,一瓶茅台酒或许算不了什么,但由此纵容出来的铺张浪费、奢靡作风却不容小视,大家相互攀比,抬高接待标准,“三公”经费必然只升不降,也 难以向人民群众交出满意的答卷。

诚然,发展经济离不开招商引资,各地政府为了拉个项目,甚至拼得头破血流,把商人像菩萨一样供着。对他们来说,在巨大的投资期望之下,喝几瓶茅台又能算什 么!多一分热情,多几分付出,就能迎来商人的特殊亲睐吗?显然未必。商人不是傻子,投不投资,投多少钱,完全会有自己的“算盘”,赚钱才是他们不懈追求的 目标。谁能让他们赚更多钱,谁就对他们有最大的吸引力,这不是几瓶茅台的事。

“禁酒令”不是儿戏,早在2014年8月, 为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黑龙江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明确了公务接待的具体要求,省级领导班子和省直单位在公务接 待中一律不允许饮酒,实行最严厉的“禁酒”政策。如今,宝山区区长触碰了“禁酒令”,理应按照相关制度,依规处治。

@东北新闻网李梅:事实上,招商喝茅台的区长盖焕友真的就那么“无辜”吗?在笔者看来,盖区长至少有“四错”。区长盖焕友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没有管好身边人,此是一错。报道中说,拉载盖焕友的车接连出现挪用车牌号、压双实线、逆行、闯红灯等违法违纪行为,从司机肆意接连不断出现违法行为不难看出,车辆后排坐着的区长盖焕友,根本没有对司机进行及时提醒、制止、批评和教育,更没有要求司机主动到公安交警部门接受处理。否则,作为一个普通司机,他敢那么胆大妄为吗?

区长盖焕友涉嫌泄露举报人信息,此为二错。报道中说,区政府办公室调查了解到,举报指使人是一名客商,是因为一个棚改项目区长没批准而结怨。区政府办公室能够调查出举报指使人,应该和区长盖焕友进行过充分的交流沟通,一般说来,如果没有区长盖焕友提供充足的信息,办公室就没法调查了解到举报指使人的。究其目的,不过是为了转移公众视线,好让自己“脱身”而已。这样一来,岂非错上加错?

违反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最严禁酒令”,此为三错。早在2014年8月,黑龙江省明确要求公务接待一律不允许饮酒。涉及招商引资可提供地方酒,绝不允许提供高档酒。请注意,这里是“绝不允许”。本次公务接待中,区长盖焕友使用的是贵州产的高档茅台酒,此举显然直接无视“最严禁酒令”,更错。

事情发生后,不深刻反省,不主动检讨,更没有自觉请上级组织给自己“把把脉”“诊断诊断”,此为四错。

其实官员也是人,也会犯错。问题是有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相信组织,一味地狡辩,推责。这,才是比错误本身更值得我们警惕的地方。

@网易曾小明:当然事情发生之后,各方的评论,无论是专家评论员还是一些网络的业余评论都是苗头向一边倾倒的,那就是这件事,领导们就是没有做对的,毕竟拿着“皇粮”,还要喝着高档酒,这难道是身为公职人员该有的待遇?特别是有媒体用这样的标题来评价该事件:“媒黑龙江领导喝茅台招商:如果做事干净,何必拼吃喝?”然而此事在笔者看来,不应该一味的就去责怪领导们是否招商引资喝了茅台,更应该是从根源去着手解决问题。

但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一些地方政府之所以为了招商无所不用其极,原因很简单,无非是因为企业能够给当地带来财政上的好处。有的地方迫于发展的需要,或者仅仅为了政绩的需要、为了别人对“良好投资生态”的肯定,就将招商引资和为企业“保驾护航”赋予了过高的意义。是投资就欢迎,是企业就讨好,无一例外给予各种“超国民待遇”,由此带来了不少问题,甚至把招商变成了“招伤”。

面对招商引资,需要寻求一种好的方式方法才能够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招商引资达不到标准,地方又没法发展,那么责任还是由官员自己来抗。喝酒会误事,这是肯定的,但是喝点酒活跃气氛,这也是有作用的。总之还是一个度的问题,不是说做事干不净的问题,而是一种社会交际的问题。

@红网钟烁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对于群众的监督和举报,当地还振振有词:“区政府办公室调查了解到,举报区长的幕后指使人也是一名曾经招商引资来的客商,因为投资开发一个棚改项目,有”空手套白狼“的嫌疑,区长在一些手续上没给他签字批准,让这个客商损失了几千万元。就这样,盖焕友得罪了这名招商客人而引发举报。”言下之意,如果没有这么一个情况,或许天天喝茅台都不会有人举报。这样的辩解何其牵强。

以纪律制度管人,防患于未然,是每个领导干部都明白的道理。纪律制度不是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领导干部更要率先垂范、带头执行,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更或,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纵观一些落马的领导干部,都是由于平常不注重小节,一步一步酿成了大错,最终覆水难收沦为人民的罪人。这应当引以为戒。

按规矩办事,拿纪律约束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真正树立起纪律和规矩意识,心中有戒,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别在茅台酒的醉意中,稀里糊涂碰触纪律高压线,更或终结自己的政治生命。

华图解析:现在,招商引资已成为公款吃喝的常见理由。随着八项规定、反四风的深入实施,很多地方都对公务接待作出了明确规定,一些省份还出台了禁酒令。虽然说这些规定的出台,得到了公众的欢迎和认可,也对大吃大喝起到了遏制作用。但是,这也为招商引资埋下了隐患。很多地方的禁酒令并不限制招商引资,有的提出了禁止喝名酒,但并没有禁止喝酒。比如黑龙江省对涉及招商引资的公务接待就规定:“可按标准提供省内地产酒,绝不允许提供高档酒”。

在我国,历来就有酒桌上谈生意的传统,其实,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更多真正注重发展且有担当的企业,首先考虑是地方的投资环境如何,以便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不是被美酒左右,从而失去判断能力。

不得不说,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真正树立起纪律和规矩意识,心中有戒,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别在茅台酒的醉意中,稀里糊涂碰触纪律高压线,更或终结自己的政治生命。

所以,“喝点茅台挨个处分”其实一点也不冤。每一名领导干部都应积极贯彻落实从严治党要求,把心思用在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上,从我做起。招商引资工作的关键不是赢在吃喝上,其重点是当地商业发展潜能、良好的社会氛围、看得着莫得实的政策优惠的凸显和挖掘,我们要把功夫用在完成工作的实质上,切莫剑走偏锋公款吃喝。

已阅读28% 查看剩余内容
编辑:华图教育

为你推荐

  • 推荐
  • 教育
  •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社会

延展阅读

高分经验更多>

下一篇

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副司长骗房补,岂能不了了之

近日,人社部党组发布了《关于专项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其中披露了一位“幸运官员”:原任政策研究司副司长,去年因骗取住房补贴16.5万元,受到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处分并被免职。两个月后,该官员转任劳动保障报社副总编辑,行政级别仍是副司级,工资待遇大幅提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