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 面试热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面试热点 > 就业

面试热点:农民工返乡创业潮

  来源: 华图教育  关键词:面试热点,公务员,农民工返乡创业潮,公务员面试热点

点击领取备考干货

模拟题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推动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对此现象你怎么看?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推动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

《意见》指出,支持农民工、大学生和退役士兵等人员返乡创业,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广袤乡镇百业兴旺,可以促就业、增收入,打开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新局面。要加强统筹谋划,健全体制机制,整合创业资源,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创业环境,全面激发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热情,全面汇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加快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催生民生改善、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和谐稳定新动能。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随着沿海地区劳动力需求的紧缩,部分春节后外出的农民工出现返乡现象。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促使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步伐明显加快。当然,与外出务工相比,目前回乡创业的农民工在总量上还不大,今后一个时期,农民工总体上外出大于返乡的格局不会改变。但是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加快,农民工回乡创业前景定是十分广阔的。

以前农民工外出打工,只是把钱寄回老家,虽然这对农民增收有很大帮助,但是对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大。改变中西部工业薄弱现状真正能够依靠的,还是农民工的回乡投资。

总体来看,农民工回乡创业已经打破了农村劳动力长期向城市和发达地区单向转移的旧格局,呈现出双向流动和双向就业的新局面。其积极意义是十分显着的:

第一、农民工回乡创业以其特有的方式,在带动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加快不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推动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给家乡发展带来巨大变化。

第二、回乡创业的农民工不仅是农村致富和带动群众致富的领头人,是农村基层干部的后备力量,更是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推动者、开拓者。

第三、农村劳动力正在由单向输出向双向流动转变,这是一个必然而且重大的转变,对促进全民创业、城乡统筹发展意义重大。

虽然说农民工回乡创业意义重大,国家亦出台了政策扶持,然而依然面临以下主要困难和问题:其一是创业环境差、贷款难、用地难,其二是有些人对农民工回乡创业认识不足,未能公平对待,缺乏优惠政策,其三是农民工回乡创业开业时主要靠自有资金,把打工中积累的有限资金集中用于租地建厂和设备投资,开业后缺少流动资金的情况比较突出,其四是很多创业者早年外出打工,文化水平较低。基本上是只懂技术,但是不懂管理,直接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其五是企业发展缺乏环保意识,企业在狭小的市场空间内展开的低水平过度竞争,处于产业链的底层,造成了资源和财富的严重浪费。

面对农民工回乡创业出现的诸多问题,对农民工创业,总体上要实行“尊重创业,因势利导,积极支持,完善服务”的方针。

一要尊重创业,就是尊重农民工自立自强求发展的创业精神,尊重他们自主创业权力,他们创办企业的市场经济主体地位,使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二要因势利导,就是引导农民工服从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选准创业门路,防止高污染企业向中西部转移;诚信守法,重视消费者和职工的权益。

三要积极支持,就是把农民工回乡创业列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凡是外出务工经商后返回家乡所在县市范围内创办各类企业,从事个体经营,兴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无论规模大小,只要符合法律和国家产业政策,并吸纳一定数量的当地劳动力就业,就要予以鼓励支持,实行优惠政策,改善创业环境。

四要完善服务,就是强化服务理念,解决农民工回乡创业普遍遇到的融资难、信息及人才缺乏、办事难、市场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改善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管理和服务,放宽准入条件,简化审批程序和办事手续,清理和规范收费项目,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

相信有了政府政策的支持、以及广大农民工的不懈努力,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仅能够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格局增添新动力,也将促进不同地区均衡发展。此举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加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节点迫近的背景下意义重大。

已阅读28% 查看剩余内容
编辑:华图教育

为你推荐

  • 推荐
  • 教育
  •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社会

延展阅读

高分经验更多>

下一篇

面试热点:公务员跳槽热

节后离职潮中,哪个行业人群最活跃?在近日智联招聘发布的调查报告中,令人惊诧的是,被认为抱着“铁饭碗”的公务员竟成为了跨界跳槽最活跃的白领人群。调查显示,春节后半数白领都有跳槽意愿,已经跳槽的达到了将近14%,其中跨行业跳槽人群最活跃的是公务员,同比去年增加超过三成,令不少人感到惊诧。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