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 面试热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面试热点 > 生态

面试热点:垃圾该去哪儿?

  来源: 华图教育  关键词:面试热点,公务员,垃圾该去哪儿,公务员面试热点

点击领取备考干货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21CN新闻》:5月25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下称《规定》)。根据《规定》,单位和个人应该“定时定点”投放生活垃圾,违者按照有关规定,个人最高罚200元,单位最高罚5万元。

《网易新闻》:《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历经4年“暂行”,增加32条内容,从“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五个环节对垃圾分类全流程予以规定。昨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该《规定》。根据《规定》,单位和个人应该“定时定点”投放生活垃圾,违者按照有关规定,个人最高罚200元,单位最高罚5万元。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模拟题

不久前,某市出台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根据《规定》,单位和个人应该“定时定点”投放生活垃圾,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解析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多地引起各国的重视,节能、环保也成为了新的发展主题,而垃圾处理也成为了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越来越多的城市出台了相应规定,要求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定时定点投放,这无疑是一项多方共赢的举措,是值得我们肯定和提倡的,当然我们应该全面考虑,让这一举措可以真正落到实处,达到效果。具体而言,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看法。

毋庸置疑,该规定的出台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来会使街容市貌整洁,避免脏乱。生活垃圾的分类定投可以让垃圾有明确的投放地点,从而减少随地乱扔、四处乱丢的现象,同时也便于环卫部门清理,减少工作压力,也使卫生“死角”更少,让市容市貌更加整洁。

二来便于垃圾回收利用,促进环保。分类投放要求在投放前做好垃圾的区分,这样环卫们在收集、运输、处理垃圾时可以更有针对性,如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送往相关工厂做进一步加工处理,使部分资源能重复利用;将难以回收利用的则进行压缩填埋等无害化处理,使垃圾不再污染环境。

三来能让市民养成习惯,提升素养。严格的规定能够让市民提高意识,自觉去讲垃圾分类投放,而意识到分类繁琐的同时,也会无形之中更加注意节约与环保,从而从源头上减少垃圾,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市民整体的文明素养程度。

与人方便,才能与己方便,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固然可圈可点,然而,我们也不应该否认,要想生活垃圾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单纯出台一项规定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全面考虑,多管齐下,我有如下建议。

第一,立法更需执法,维护规定的权威。一项法律或规定是否有效在于它能否被执行到位,因此,垃圾分类定投的规定也需要严格的执行作为保障。所以,该规定有必要明确细则,量化规定,让其可操作、便于执行,与此同时,相关的配套设施也要及时到位,为该规定的执行打好基础。在出台后,一定要宣贯落实到位,让各单位、各社区都能及时了解、参与和配合,对于不配合的个人或落实不到位的单位也要按照规定及时予以惩罚,避免其流于形式、成为一纸空文。

第二,惩恶也应扬善,树立榜样的力量。在对违反规定者严格惩罚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毕竟该规定制定的初衷并非罚款,而是让更多人对环境保护提高重视程度,减少垃圾污染,故而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增强大家意识,如评选奖励分类小窍门、表扬优秀单位或个人等,让更多人可以纷纷学习和效仿,从而借鉴或发扬,从而让更多人能参与其中,并乐在其中。

第三,治标还要治本,发挥源头的作用。正本还须清源,根治重在预防,规定的完善和执行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垃圾可控,但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从人们的意识层面着手,有了环保节约的意识,才会力行节约、避免浪费,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垃圾。那么,这就需要大力的宣传与教育,要多渠道宣传,尤其是发挥公益广告的作用,要针对性宣传,特别是从娃娃抓起,通过“耳濡目染”,让环保行为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总而言之,保护环境,不能单纯依靠一时、一地、甚至不能全部托付给一人、一规定,保护环境也不应该是众人交口称赞的“大感动”,而更应该是每个人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小举动”。保护环境,从垃圾开始,就在你我身边。

已阅读28% 查看剩余内容
编辑:华图教育

为你推荐

  • 推荐
  • 教育
  •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社会

延展阅读

高分经验更多>

下一篇

面试热点:“制度”为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入冬以来,中国许多地方出现严重雾霾天气,PM2.5大大超标,其中以北京及其周边地区最为严重。中国工程院钟南山先生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大气污染比非典可怕得多,非典可以隔离,但是大气污染任何人都跑不掉。的确,没有人在这种环境下还可以做到自强不“吸”,只是公众在了解危害之后更需要知道,下一步怎么办?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并提出用制度作为“硬约束”。那么,这些“硬约束”是什么?如何能真正硬起来?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