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 面试热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面试热点 > 教育

面试热点:防止虚假学区房“戴高帽”,教育均衡发展是关键

  来源: 华图教育  关键词:面试热点,公务员,虚假学区房,公务员面试热点

点击领取备考干货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买房就能上××小学”、“距国贸仅30分钟”,从2月1日开始,这些话语不能在售楼广告中使用了。国家工商总局日前发布《房地产广告发布规定》,该规定将于2月1日起施行。其中要求房地产广告必须真实、合法、科学、准确,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其中规定,房地产广告中不得含有广告主能够为入住者办理户口、就业、升学等事项的承诺。(2016年1月6日 《京华时报》)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广州日报左崇年:有需求就有市场,于是开发商把“学区房”当成“教育配套资源”的香饽饽,进行拉郎配绑架,打着“学区房”旗号对外售卖。可是当买主买到所谓的“学区房”后才知道上当受骗,所谓的“学区房”原来离学区相差太远,而且即使离“学区房”不远未必就能在那个学区入学。不少家长遭遇了“伪学区房”,距离名校虽近却进不了名校,因此引发权益纠纷矛盾。

房地产商看中了如今的父母“再穷不能穷孩子”的心理,但是“房地产广告新规”,只能是让房地产商“闭嘴”不言“学区房”,并不能让“天价学区房”变成普通价,适合大众需求;也不能让稀缺的优质教资源实现均衡匹配。即使没有“学区房”广告该买的还是要买,买不起还是不买。不打通稀缺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不保证教育资源平等的情况下就近入学,只会催生“天价学区房”吃香的怪胎,教育公平仍然离普通家庭很远。

@人民网王兆才:市场上打着“学区房”名义售房的现象屡见不鲜,对于房地产商打出的这个卖点,消费者往往信以为真,但在买房后,问题接踵而来,所谓的学区房并没有得到教育划片的认可,想让孩子在认定学校就读的希望就此落空,这与当初房地产商的宣传承诺完全相悖,购房者怎么不怨。由学区房引来的社会问题既让消费者吃了亏,又造成了社会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经由房地产商一手策划的销售方式,实际上是一种欺骗行为。

其实,无论从事哪一行业的销售,必须坚守最基本的诚信底线,对于消费者的承诺必须做到,否则就不要以此为卖点,恶意欺骗消费者,捆绑消费或许是时下比较流行的销售理念,其前提首先要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而消费者本身也要提高警觉,全面了解政策,客观分析,避免“愿者上钩”的烦忧和悔不当初。房地产这种销售方式只是个缩影,任何一种销售都不能以“戴高帽”的行为去绑架消费者,而必须要规范自身的销售行为,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红网杜建锋:不知什么时候起,房产商打起了“学区房”的概念,房子还是房子,一旦贴上“学区房”的标签,那可是价值翻番,利润成倍的增长,如此好事,房产商自然是趋之若鹜,炒作、欺骗等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全然不顾广告必须真实的属性。而家长们也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买房上当受骗、对簿公堂也是常有的事,你说是虚假宣传,他说是理解误差,“学区房”让家长们伤透了脑筋。

在此背景下,国家工商总局发布了《房地产广告发布规定》,规定房地产广告必须真实、合法、科学、准确,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不得含有广告主能够为入住者办理户口、就业、升学等事项的承诺。只是这一切,再也不能以“学区房”的旗号来促销,概念需要变,但房子还在那里。只有剥除掉学区房附带的“教育资源”,学区房才可能回归房子的本位,只是居住,无关教育资源优劣。

@京华时报郭元鹏:学区房的问题,不是工商部门能够治理的,即使所有开发商都不再扛着学区房的大旗了,学区房就不是学区房了?学区房是事实存在的,即使广告上不作说明,家长在购买房子的时候,依然会寻找学区房,他们会自己观察判断,他们会追逐着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的步伐狂奔。他们不是在购买房子,而是在购买“上重点学校的资格”。

学区房的问题根深叶茂。这说到底,还是教育不公平的问题。假如说,所有的学校发展是平衡的,教育的投资是均衡的,学校之间的教学质量是一样的,也就不会有了学区房的说法。消灭学区房乱象,需要终结教育不公平,当学校没有重点普通之分的时候,当教学质量大学校和小学校没有区别的时候,谁傻到砸锅卖铁去买学区房?那个时候,也就没有了所谓的学区房。 治理学区房广告,不过是一把杀牛的铅笔刀。

@济南时报关东客:学区越好,房价越贵,这种正相关的关系并不会因为广告不让打了,就会失去。所以说工商部门的禁令最多解决了一个广告不让说的问题。重点学区存在,学区房就会存在,这一点短时间内恐怕无法扭转。

不让打学区房广告,这很容易做到,但要想让学区房概念消失,还要依赖于教育部门的统筹规划,科学设计。比如,在不少城市试点的教育集团制度,将某个区域所有的学校归到一个集团内,师资统一调剂,课程统一规划,从而淡化重点与非重点的区分,让学区概念淡化,就值得借鉴。从长远看,教育资源分配越均衡,学区房也就越没有价值。

华图解析: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就读名校,以便将来能有一个好的前途,而房地产商就是看中了父母这种“再穷不能穷孩子”的心理,把自己的楼盘与名校“捆绑”在一起,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卖出高价格,还能促进市场销售。至于房子出手后,入住民众能不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便利的生活环境和顺利入户,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其实,学区房之所以存在,其一是教育资源本身配置上的不公,有个三六九等,有个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上学要和房子、户口挂钩;其二是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存在着焦虑心理,盲目认为进名校等于教育成功,等于孩子成功。

说到底,这些都是教育不公,不能均衡发展造成的,而想要“禁炒学区房”,首先要终结家长对于“学区房”浓郁的情结,这就要求教育资源的均衡化,这或许比颁布新的房地产广告规定更为有效。唯有让更多家庭的孩子能够公平享受优质的教育,才能从源头解决“学区房”越来越热的问题。

已阅读28% 查看剩余内容
编辑:华图教育

为你推荐

  • 推荐
  • 教育
  •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社会

延展阅读

高分经验更多>

下一篇

面试热点:为何60%科研经费用于开会出差

近些年,一批科研单位频发贪腐,引发各方对科技经费投入方式的广泛关注。而事实上,过去数年间,全国科研经费大概只有40%是真正用于科技研发的,60%都用于开会、出差等。而好消息是,随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发布,有望改变不合理的现状,进一步加强科研经费的使用率。(1月5日《中国企业报》)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