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 面试热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面试热点 > 教育

面试热点:河南邵东杀师少年,该引起怎样的反思

  来源: 华图教育  关键词:面试热点,公务员,河南邵东杀师少年,公务员面试热点

点击领取备考干货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12月4日早晨,在父母眼里“内向乖巧”的邵东少年小龙(化名),当着母亲的面,杀害了班主任滕昭汉。(12月10《京华时报》)

“看到他倒下时痛苦的眼神,我就不自觉地想笑。”“我从来没把他的命放在心上。”“我的世界就我一个人。”——湖南邵东县少年杀师案嫌疑人小龙的自白,让观者不寒而栗。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京华时报杨耕身:早在2003年河南杨新海特大强奸杀人案发生后,舆论就提出,对“反社会人格”形成过程的干预和阻断,是新的社会课题。然而十多年过去,试问教育对学生的心理评估是否有了体系,对“反社会人格”是否有了主动干预的手段与途径?显然很难称“是”。而临床表明,反社会人格障碍通常在少年后期达到高潮,对于它的干预与阻断,教育本身其实至关重要。别忘了教育的本质,除了升学率之外,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我注意到有媒体以“记者手记”的方式,斥责有些评论“了解得太少,评价得太早”,认为一些媒体把问题草率地扣上“教育顽症”的巨大帽子。但谁又能否认,此类事件中真的不存在一些常见的“教育顽症”?常见而未杜绝,才更值得反思。

@新京报吴非:龙某的反社会人格怎样形成的?贫穷不是理由,亲情缺失也不是理由。报道突出了他的“看小说”,但是,能把他的暴行归咎于“看小说”吗?中小学学生应当多读文学作品,在阅读中感悟思考,获得教养。但我觉得,龙某的“阅读”没有给他的精神带来滋养,反而助长了他的暴虐——不是他读多了,是他读错了!龙某在阅读中,感兴趣的人物是“腹黑的、智商高的、感情淡漠的反派角色”,“喜欢的反派死了,我就换一本”。这样的审美趣味是怎样形成的?和当今社会文化有没有什么关联……这真值得我们反思。人在成长期开始有人格追求,往往精神饥渴,需要大量地阅读人文学科知识,需要优秀文化熏陶,而目前的应试教育,能担负得起这样的重任吗?

@人民网蒋萌:少年犯罪或被侵犯之后,各界总是希望探究案件背后的成因,但结果多半是盲人摸象与一知半解。套用一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一个人产生反社会人格并严重犯罪,原因必然是错综复杂的。很多时候,某些专家犹如发现“新大陆”般揪住嫌疑人或罪犯身上的某一点,大侃一套自己“擅长”的理论,那种想当然的“专业断定”,可能使你产生“拍砖”冲动。比如,在药家鑫杀人案中,对于他连捅受害人八刀,有专家说这是“弹钢琴杀人法”。将反复练琴与连续捅刀联系在一起,解释为“习惯成自然”,令人大跌眼镜。本例中,小龙爱看小说中的反派角色,被一些人认为是他暴戾杀老师的原因。但对小龙为啥不青睐正面英雄,却没人解释。此类“深刻反思”,对社会有多少现实意义?

@光明网:少年的这种暴戾之气从何而来?在媒体的叙述与刻画中,小龙作为一种反社会人格的形象已然毋庸置疑。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特征,比如高度攻击性,缺乏羞惭感,不能从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行为受偶然动机驱使,社会适应不良等,都不难从小龙身上获得印证。甚至作为此类人格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即“拒绝型养育方式、父亲低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低”,在小龙身上也都得到印证。少年这是病了,可是对于社会来说,有药吗?

事件发生后,邵东官方也在积极检讨应对,比如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学校安全隐患排查等。但行政手段的药,能医好反社会人格的心理病吗?临床表明,反社会人格障碍通常在少年后期达到高潮,对于它的干预与阻断,教育本身其实至关重要。别忘了教育的本质,除了升学率之外,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钱江晚报戎国强:滕老师很受学生喜爱,他的责任心、他的师德无可指责。而且滕老师通过与学生打成一片的工作方式,尽可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已经把应试教育的负面作用降到最低。但是,既然受控于应试教育的体系,要完全排除“教育顽症”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小龙存心要杀滕老师的原因只是滕老师不让他看小说,而滕老师劝他少看小说,是不让他的学习成绩下滑——滕老师关心他的结果是他越是恨滕老师,这不能不让人扼腕叹息。

老师流血倒地后,小龙的“镇定”、“冷静”也令人吃惊;案发后记者采访发现,小龙的冷漠、冷酷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要杜绝此类悲剧的重演,不是哪一个教师能够单独完成的任务。从教育指导思想到教育、教学的组织和运作方式,都需要有根本性的变革。校园悲剧屡屡发生,除了一些官样文章,我们无从知道,各级教育管理者,内心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改变现状的具体打算?

华图解析:不得不说,当看到如此残忍的事件发生在一个刚满18岁的学生身上时,除了惊讶之外,更多的是痛心。想想,他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却因为不满老师阻挡其看小说,而将教了他三年的老师杀害,却没有丝毫恻隐与畏罪之心,这种冷血与残酷,与他们的年龄极不相称,更让我们无法理解这种凶残与暴戾从何而来。

近年来,校园暴力行为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造成他们这种行为的原因有很多,家庭和学校都有一定的责任,因为他们关注最多的是他们考试成绩,而忽略学生的人格养成,从而导致很多学生未能守住道德底线,使他们变得冷血,残酷。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所以,有责任帮助求学者树立良好的人格修养,而非只关注分数,作为家长,更应该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生活中的细节问题,同时社会层面也要多开展积极向上的活动,引导学生走上“心灵健康之路”,这样才能防止这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已阅读28% 查看剩余内容
编辑:华图教育

为你推荐

  • 推荐
  • 教育
  •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社会

延展阅读

高分经验更多>

下一篇

面试热点:修改研究生复试成绩,有损公平原则

近日,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方流芳在微博上称,该校中欧法学院2014年研究生招生复试中,两名考生复试总分未超过60分,按学校规定不可录取,但经私下更改复试笔试考分而被录。记者调查发现,两名考生的复试笔试答题纸确实进行过修改,在每道题分数未变的情况下,总分栏上均被阅卷教师拔高了15分。(《北京青年报》12月21日)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