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 面试热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面试热点 > 就业

面试热点:毕业生“慢就业”有利有弊,不要盲目跟从

  来源: 华图教育  关键词:面试热点,公务员,毕业生慢就业,公务员面试热点

点击领取备考干货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11月,校园招聘迎来高峰期。有数据表明,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在770万以上,加上出国留学归国人员以及处于待业的往届毕业生,预估届时将有1000万人竞争有限的工作岗位。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2016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仍然不乐观。在大学生群体当中,近两年“待定族”(指调查时处于失业状态且不打算求职和求学的大学毕业生)和“慢就业”(毕业后不急于就业)的现象则越来越突出。(《新京报》11月16日)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中国青年报: “慢就业”的出现都反映了大学生就业观的改变,他们的选择也比以前更多了,很多大学生也在更多地考虑职业长期发展和就业质量。在我看来,这类现象的出现都是正常的,甚至是一种好现象。

如何应对“待定族”?一方面,高校要积极肯定毕业生灵活的就业模式,不以“就业率”论英雄,就业工作从以就业为主转向多元化就业并重。另一方面,针对“慢就业”的不同情况具体指导,对备考的和出国深造的学生,积极提供支持、帮助;对一时找不到工作的,学校要多组织一些招聘活动,尽可能多提供用人单位的岗位信息;对找工作缺乏自信、有畏难情绪的学生,要帮助引导这些学生更加积极地面对人才市场的变化,放低姿态,从基层做起,从而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提升竞争力。总之,要通过多方努力,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就业。

@中国教育报: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和高校缺乏对学生长期的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指导,忽视对就业岗位与个人兴趣契合度的测评,结果很多大学生在毕业离校的大潮中匆忙就业,很快却又发现自己并不适合选择的岗位,从而呈现出工作懈怠、情绪不高等消极状态,抑或在短时间内频繁跳槽,给个人职业发展和供职单位都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慢就业”的出现,是对大学生就业盲从现象的某种矫正。“慢就业”虽然表现在就业速度上慢了一点,但实质并不是不就业,或者无原则地推迟就业,而是在就业之前更加理性地评判自己、更加科学地规划未来。因此,从传统就业观念到“慢就业”的转变,其实是毕业生从关注就业效率转向关注就业质量的体现,这是好事。

以社会视角看,这一现象意味着现在的90后毕业生独立意识更强、自主意识更浓,对待生活、工作更加理性,不愿盲从、不愿简单屈从社会安排,而更希望凭自己的努力主宰未来,这样的就业理念,更有利于保护青年人的进取精神和创造性,这和新常态下强调创新的大背景是契合的。当然,少数学生的“慢就业”,离不开家长的支持,离不开一定家庭经济生活水平的支撑。是不是选择“慢就业”,还是要因人而异,并非人人“可以有”,不可陷入另一种盲从。正因为此,有条件“慢就业”固然是不错的选择,但“慢就业”只是正常就业形态的一种补充,没必要鼓励所有毕业生都去选择“慢就业”。所以我们乐见“慢就业”的出现,但更乐见的是年轻人展示出的那种理性、不盲从、个性化的生活态度。需要指明的一点是,大学毕业生是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已经到了应该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的年龄,如果把“慢就业”当作逃避竞争、不敢直面社会压力的借口,那就值得警惕了。

@羊城晚报:慢就业,如果是自我继续充电、社会实践、读一个有用的学位,或许还有点价值。但慢就业,说好听就是浪漫地享受人生,说苛刻些,就是回避社会竞争,回避家庭期许,回避加快成熟的通常路径。从长远人生来看,迟两年工作貌似无所谓。但,如果让你和比你年轻两年的人一起去找工作,你还真觉得自己很有竞争力吗?尤其是女生,大部分要在30岁前完成成功恋爱结婚生子的连锁“重任”。如果迟两年再工作,再开始积累财富,那只会望着楼价和CPI发愁,曾经的“慢就业”都不好意思说了。

说到底,我们不是在某些发达国家那样有良好的福利保障,可以随意辍学,随意上车下车,随便再等下一趟车。我们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唐朝的李白,明朝的徐霞客那样潇洒。在当下这个拥挤不堪、凡事先看有无“着数”的社会里,任何浪漫都是以存款和资产为前提的。年轻人所谓的追求自由,不过是在社会基本不认可的情况下对自己选择的一个辩护。至于毕业了还要啃老,这更是青春期还没渡过的标志。

@长江信息报:近年来,大学毕业生数量始终处于上升状态。大学生就业面临新挑战,“慢就业”也随之出现。一份岳阳市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办的201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中显示:我市今年有高校毕业生11441人,其中本科5431人,专科6010人。就业形势仍然严峻。这样的现象,在岳阳市劳动就业服务局副局长郭智峰看来,两者间也是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国家推动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都让毕业生的就业选择有了很大的改变。尽管如此,有挑战也意味着有机遇,“慢就业”并非强调在速度上,而是应该做足准备,以扎实的知识基础,形成自我优势,更好地状态迎接机会。就业也并非人人能“慢”,还需要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家庭的支持,毕业生应理性对待,不可盲目“慢”下来。

@东北新闻网: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最初的职业选择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直接决定着人生发展方向,必须慎重以待。故而选择“慢就业”的大学生希望从事更自由、更有创造性的、更适合自己性格的工作,选择“慢就业”也有利于部分大学生走创业之路,更好的规划自己人生的道路。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深度和广度有限,眼界较窄,毕业后不是能很好的融入社会,部分大学生毕业后不急于就业,而是通过在行走四方的过程中,积累社会经验,最终选准自己的职业方向。这么做,无可厚非,社会应当支持。

华图解析:何为“慢就业”?它指的是大学生在毕业后并没有马上就业,而是选择继续深造或暂时旅游、支教、创业考察等,以此慢慢考虑人生道路。

一直以来,“毕业即工作”的就业观念深入人心。而“慢就业”群体的出现,让更多的人对于“90”后的毕业状况引发关注。而从目前 “慢就业”的情况来看,通常发生在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和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毕业生之中,也就是说,这些毕业生不急于就业、暂不就业不是不准备就业,而是为更好地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从这一角度考虑,可以说“慢就业”是好事,它有利于让大学减轻就业率的过度束缚,真正把重心回归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上来。就业率高低本来就是个社会问题,疲于应付就业率,学校反而可能放松对培养质量的关注。

不过,“慢就业”稍有不慎也可能发展成为“啃老族”。所以,要预防“蛰居啃老”,全社会应该共同承担起帮助毕业生就业的责任。对国家来说,要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扶助,打造创业帮扶平台,努力为大学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对社会来说,对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多给予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迅速适应社会环境,树立良好的就业、创业信心。对家庭来说,应尊重选择“慢就业”的孩子们,多给予关心和理解,为毕业生们顺利踏上人生旅途,提供有力的支撑。

已阅读28% 查看剩余内容
编辑:华图教育

为你推荐

  • 推荐
  • 教育
  •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社会

延展阅读

高分经验更多>

下一篇

面试热点:女研究生被用人单位秒拒,女性就业形势堪忧

昨天,江苏省2016届研究生暨医药类毕业生供需洽谈会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招聘会现场,在一家药业集团的展台前,一位女性招聘人员当场退回了一位计划在毕业两年内就结婚的女研究生简历。(11月22日《现代快报》)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