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1 10:06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作者:中工网-《工人日报》
在北京798艺术区对面的一栋办公楼里,马蜂窝旅游网总部的运营一切如常,丝毫看不出其受到此前“点评数据造假”事件的影响。
10月下旬,自媒体公众号“小声比比”以《估值175亿的旅游独角兽,是一座僵尸和水军构成的鬼城?》为题发表文章,披露马蜂窝网站上2100万用户点评数据中,有1800万是通过机器人从其他竞争对手网站里“搬运”而来的。在后续文章中,该公众号还指出,马蜂窝网站的游记里,也夹杂了不少营销水军和软广。
作为一家正在迅速成长的旅游平台,马蜂窝“被捅”,按理说会激起强烈反响。但事件发生后,除马蜂窝发表一则声明外,包括投资人、被爬取数据网站在内的各方均保持了“沉默”。
在马蜂窝事件之前,还有大众点评网站未经授权搬运小红书APP近百万篇用户笔记;甚至就在两三年前,马蜂窝用户的游记也被其他网站抄袭,为此马蜂窝官方微博还出面帮助维权。
“为了获得好看的数据和足够的资金,数据互爬和造假在行业内是公开的秘密。”采访中,业内人士的一句话道出了各方沉默的内在原因。
在大量“需求”之下,“刷流量”和“刷单”已形成了产业链。由于现有法律对互联网数据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规范还不完善,因此虽然上述行为给用户获取真实信息带来困扰,但目前还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法。
爬虫无处不在
创立于2006年的马蜂窝是一个分享型的在线旅游社区,用户可以在网站上写游记和攻略,是典型的将“用户原创内容(UGC)”作为核心竞争力的互联网企业。在国内,与之类似的还有合并前的大众点评网、豆瓣网等公司。对这些企业来说,优质的原创内容既是它们获得资本青睐的重要原因,也是决定存亡的生命线。
“越是依靠内容的产品,越容易出现网络爬虫。”在某互联网企业担任数据工程师的陈立(化名)告诉记者。所谓网络爬虫,是一种按照一定规则,自动抓取互联网信息的程序或者脚本。此次马蜂窝被指“搬运”数据,也是通过爬虫技术爬取而来。
“对初创公司来说,如何实现‘冷启动’是让人头疼的事情。”陈立曾在一家餐饮点评网站就职,刚上线时,由于没有用户,网站里就没有原创内容;缺乏内容,又无法吸引用户。面对“死循环”,从别处爬取内容填充网站成了最便捷的选择。
数据搬运早不是新鲜事。天涯社区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内容平台,其早期创始人李胜兵曾公开表示,早在那时,阻止爬虫和机器灌水就是程序员的日常工作之一。
即使是已拥有一定用户量的企业,也难免在数据上“动手脚”。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大部分互联网企业早期都难以实现盈利,因此除了营收,增长数据就成了衡量企业未来潜力的重要因素,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能否获得投资人的青睐。
刷出产业链
作为一名普通的用户,北京白领李嘉觉得手机里的某个点评APP“越来越看不懂了”。为了美发,李嘉最近对公司和家附近的美发店进行了搜索,让她没料到的是,在APP上,这些店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好评,“点评动辄写上两三百字,还要配上五六张照片”。在为数极少的中评和差评中,用户多是抱怨店里的实际服务和点评中的描述有较大差距。
根据经验,李嘉认为,大多数好评都可能是由商家刷单而来。“看来看去,反而更难选择了。”
正面的评价和数据能够影响消费者的选择,无论是平台还是商家,对刷单、刷量都有极大需求。不少线下营销公司根据这种需求,已经把刷单发展成一条产业链。
在淘宝网上以“马蜂窝、旅游”为关键词进行搜索,能够发现多家代写游记、客栈或餐厅推广的店铺。记者以火锅店店主的身份进行咨询,一家店铺提供了3种服务:直接从别处抓取非原创评论、店铺工作人员原创评论、店铺创作游记并在其中嵌入火锅店信息。相对于点评一条3~5元的价格,游记推广的价格则高达300~500元。店主承诺,游记会在目的地网页“占据显眼位置”,并提供长期维护。
除马蜂窝以外,也有推广公司提供途牛、穷游等平台的推广服务。在微博平台、视频网站平台,刷单、刷量也同样存在。报价方面,以视频点击量为例,根据达到的效果不同,1万次点击量的“售价”从2元到80元不等。
陈立告诉记者,对商家的刷量、刷单行为,平台都心知肚明,但刷单既给商家带来了客流,又为平台免费提供了内容数据,还让营销公司获利,“皆大欢喜,利益链条由此完整”。
与商家一样,平台自身也需要“刷量”。此前,在“知乎”社区中,有用户指出,蜻蜓FM后台有自启代码,不仅可以在用户手机的后台启动无窗透明界面,伪造日活跃用户数,还能自主触发广告商的广告,并回传给第三方数据公司,从而完成“用户自主点击广告”的操作。
沉默背后是法规的缺位
有爬虫就有反爬虫。
“普通用户最常见的就是验证码技术。”携程技术中心曾专门举行了主题为“爬虫VS反爬虫,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技术培训活动,并在活动中表示:我们所处的互联网,是一个爬虫的世界。
陈立介绍,由于受高利润的驱使,爬取方总是能不断升级技术突破反爬虫,因此这场战争中胜者几乎总是爬虫。不少从业人员都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形容双方的交锋。
在程序员互相比拼技术的背后,是法律条款的缺失。网络爬虫作为一种技术本是合法中立的,但其获取的网络信息的所有权以及获取信息后的使用范围,在目前的法律条款中,还没有明确的规定。
这或许也是此次马蜂窝“被捅”后,相关企业集体沉默的原因之一。在透明且缺乏版权意识与法律规范的网络世界中,爬虫是谁都可以钻的漏洞。有业内人士甚至表态:几乎没有任何互联网企业的数据和内容是完全“清白”的。
除了爬虫,造成不公平竞争以及给消费者带来困扰的刷单与刷量行为,目前也缺乏有效的约束方法。即使是平台公司有意维权,也面临着举证难和成本高的障碍。今年8月,国内首起因视频网站刷量而引发的不正当竞争案宣判,爱奇艺虽胜诉,但50万元的赔偿能起到的震慑作用微乎其微。
“抄袭的人得到好处,守规矩的人变得弱势,这是不公平的。”李胜兵表示,未来,要依靠互联网的“自滤”功能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才有望破解“数据造假”的难题。(工人日报—中工网 记者 罗筱晓)
精选国内外经济、文化、生态、人民时政、社会热点话题及时事热点评论,了解公务员时政考点,尽在论说公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