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上面试课,小伙伴们又遇到了一个老问题:词穷,信息点串不起来。我相信这是很多小伙伴在答题时经常遇到的问题。
2018国考面试词穷,该怎么办?
来源: 贵阳分校2018-01-18 15:14
明明知道该怎么答,知道有几个点,但是一张口,就是难以完整的把内容说出来,心理干着急。其实,我们答题遇到词穷的情况是很正常的,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里面是有很多原因的。
一、长期不说普通话。
长期不说普通话,导致很多标准的普通话词汇忘记了,这点对于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小伙伴来说特别明显,2014年,我上的一个面试班里面,有几个学员在基层工作了十年,十年的时间里面,无论是与同事交流还是与群众交流都是用浓浓的贵州方言,结果就是答面试题时,知道怎么回事,但是一张嘴就犯难,说不出来,最后花了三天才习惯过来。这点在少数民族集中的地方尤其明显,长期的非普通话交流场景,是答题时词穷的一个因素。
二、专业局限。
对于在校的大学生,不同的专业,语言表达的机会次数不同,最终也会影响语言表达能力,通常来说,物理学、机械、地理、化学等理工科专业的考生平时表达的机会较少,对于答题时的题目,表达时词汇也相对匮乏,反之,师范类专业的考生,因为专业的原因,表达的机会较多,表达时基本不会遇到词穷的情况(但是体现在个体上则因人而异)。
三、性格因素。
人的性格不同,表达能力也有所不同,通常,性格内向的人不太喜欢与人交流,那么在答题时,词汇也会相对匮乏,就会经常遇到词穷的情况,反之,乐观开朗的小伙伴,因为平时就喜欢与人交流,所以沟通表达能力强,在面试时基本上处于优势地位,也很少出现表达词穷的情况。
以上这三个因素基本上是考生在答题时词穷的主要原因,知道了这些原因,也就为我们解决词穷提供了一些思路,具体来说,要在答题时避免出现词穷的情况,可以通过下面几个主要方式来解决。
一、多写。
特别是对于长期没有语言表达环境的小伙伴来说,表达能力弱,词穷是必然,这时建议多写面试的真题,将答案从头写到尾,多写写,通过的写的方式,不断找到语言表达的感觉,唤醒基本的表达词汇,通过这种方式连续写个几道题,写完之后,多读一读,练一练,能够有效解决词穷的问题。
二、多读。
平时有时间,多读一读一些精彩的文章,读时政要闻,读一读别人写的一些比较好的答案,这不仅能增强语感,积累词汇,还是提高表达的节奏感的有效途径,很多小伙伴在表达时,语气语调很平淡,没有起伏感,吸引不了考官的耳朵。读,这种方式相对来说是一举多得的。
三、多画思维导图。
基础较好的,基本能开口说话的,思维导图是提升表达能力,克服词穷的另一个有效的方式,所谓思维导图就是根据题干的关键词,结合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把认为重要关键信息点通过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答题的时候看着思维导图里面的关键词,这样在串信息点时既不会出现卡壳的情况,还能有效训练表达的流畅度,训练过渡与转折能力,自然词穷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词穷,是我们在答题时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这是保证答题完整性和流畅性的前提,能让我们的观点内容清晰直观的呈现在考官面前,决定我们面试的结果,所以,解决词穷,清晰表达,准确表达,对于提升面试能力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