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材料:
材料1:
2013年3月22日晚,暴雨突袭湖南省长沙,长沙城区不少地方瞬间涨水。21岁的女孩杨某不慎掉入一个没有井盖的深井,长沙市出动数十支消防、民警队伍进行搜救,长沙市海事局也在该下水道通往湘江的排污口和江面上搜寻,截至24日杨某仍下落不明。众多热心市民和网友纷纷为女孩祈祷,期待奇迹发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坠井女孩生还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据报道,出事的下水道口直径约1米,井盖的下水道口直径约1米,井盖不见踪影,里面的水流十分湍急。下水道口正对着街天桥的台阶,相距10多米,距离人行道不到1米,周围看不到任何提醒路人的注意的相关标识。
与杨某同行的同学称,杨某就走在她前面几米,她眼睁睁看着杨某突然不见了。事发后赶到现场的另一同学说,如果没有探照灯完全看不清路。落井女孩的朋友哭着问警察:“为什么这里没有井盖?”有警察回答称:“可能是地下水暴涨,从下面冲开了井盖,地面上湍急的流水直接将井盖冲走了。刚刚我们在赤黄路旁边的报刊亭那里找到了被冲走井盖。”也有人猜测,当晚雨势很大,地面积水近50厘米,而事发地点有个30度左右的斜坡,过多过急的雨水把下水道井盖冲开了。围观的几位市民称,这种情况在这里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这里的井盖经常被冲开,很不安全。
有评论认为,长沙女孩的悲剧,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更是这座城市的悲剧。在为女孩的不幸遭遇而痛心的同时,人们不禁要问:难道仅仅是城市排水管网建设严重滞后?难道是城市发展必须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作为城市管理者,在预知到危险之时是否尽到了养护与防范风险的责任?为什么总要等到悲剧发生了才去反思、才去补救?我们在面临可预见到的危险时是否忘却了必要的警惕?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任分析师庞某:井盖事件,并不是一个井盖这么简单,用我们的话说,这是一个小的舆情事件,叫“井盖舆情”。这个事件,已经逐步发展成一个全民的恐慌,同时“井盖”问题也多次面临拷问:2010年5月,广州,一个女孩坠入下水道身亡;2011年6月,北京,两名男青年在暴雨中推车时,不慎坠井,双双殒命;2012年3月16日,大连,一女子坠入热力井身亡;2012年4月,北京,一位年轻的妈妈在人行道上遇到路面突然塌陷,不幸掉入热力井中,全身99%被严重烫伤,最终不治身亡;2013年3月12日,广西,一名5岁男孩不幸掉入排污井而遇难......一次次类似的悲剧提醒我们:如果说高楼大厦是城市“面子”的话,深埋于地下的排水系统无疑是城市的“里子”。当突如其来的大水掀开城市的“里子”时,既会有全城瘫痪的尴尬,也会有举步维艰的窘迫,甚至还会有水道“吃人”。一个城市发展不能只重面子,不顾里子。一些看不见的基础建设工程,有时比看得见的项目更关乎民生利益。如果说这次的不幸只是偶然事件,那么这些一个一个的偶然事件叠加起来,就为我们摆出了一个城市管理漏洞的拼图。在这个拼图里,我们每个人都行走其中,人人自危,步步惊心。
材料2:
2013年1月18日,人民网:
杨先生生活在北京,在朝阳区的小庄附近工作,每天上下班经过小庄路口,那密密麻麻、高低不平的井盖总是让驾驶技术尚不娴熟的他发愁:又要一阵颠簸了,那些井盖又多又分散,很多就在行车线上,想绕过去几乎不可能。他觉得很困惑,为什么在我们的城市道路上,要有这么多井盖呢?为什么不但数量多,而且星罗棋布到处都是呢?为什么不能规划在一条线上,或者隐藏在绿化带里呢?带着杨先生的困惑,记者分别实地调查了西安市和北京市的部分道路井盖密度情况。
14日下午,记者从钟楼出发,沿着南大街一路南行,穿过古城墙的南门,上了长安北路,最后到达南二环与长安路立交交叉口。当记者走进老城区的街巷,东起端履门、西至南大街的东木头市双向两车道的路面上,不到700米的路程,密密麻麻的井盖却有近60个,一路驶过,少不了一番颠簸。
机动车道如此,人行道又如何呢?记者来到咸宁西路与东二环交叉口,在西南角的一段人行道上,两个一列、东西并排的一连串密密麻麻的井盖构成了一组“奇观”——短短52米的人行道竟然有29个井盖。
17日中午,记者又来到北京朝阳区红庙十字路口,往东、南、西、北各走了100余米,发现这个路口竟然有475个井盖。
记者又从红庙路口向西出发,开始数人行道、辅路和主干道上井盖的数量。前行500多米走到小庄路口后,发现我们已被无数的井盖包围了。井盖上印着“污”、“电”、“雨”等各种各样的“身份”。有的是十多个依次排列开来,有的是大小不一、没有规则地聚集在一起。记者又来到金台路,发现这里的井盖数量和排列杂乱的现象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此密集且分布毫无规律的井盖,影响市容是小事,关键是带来了极大的管理难题和安全隐患。由于井盖丢失、破损、翘起等造成的事故屡见不鲜。
材料3:
华北某省会城市,遍布大街小巷的约15万个井盖分别属于供水、排水、热力、电力、通信等五大部门,由20多个单位负责管理。据统计,每年因各种原因丢失的井盖约有两三千个。如果不能确认产权单位,要修复一个“无盖井”最快也需15天。“部分单位只管建,却不管后期养护。”
华南某省会城市有各类井盖约100万个,主要属于通讯类、供水类、排(污)水类、燃气类、供电类、省(市)有线电视、供热、监控设施等八个主要行业、数十家权属单位及众多使用单位,市城管委一位工作人员坦承:现在对于城市窨井井盖的管理“有点乱”。
东北某市市民刘先生租了一间门市房,门市房前的一口窨井半个月前井盖坏了,刘先生四处联系管理单位,结果联通、电信、电力、供暖公司等单位均称与己无关,这让刘先生很无奈。“这口井应该不是下水井,但也看不出是哪个部门的井盖。”刘先生说。由于这个井口处在自己门市房的正门前,井盖坏了影响了自己生意,多以他才想到要找有关部门来维修。“可从3月15日开始到现在,前后打了不下20个电话,这些部门都说不是自己的井。”据刘先生讲,其中联通和电信公司接到他的投诉后,先后派人到现场进行了检查,最后确定不是自己部门的井。而其他几个部门根本就没有派人来看过。“晚上的时候那么黑,谁走到这儿万一掉里头咋整,到时算谁的责任啊!”刘先生说道。无奈之下,3月24日上午,刘先生只好自己掏钱买了个井盖,找朋友帮忙安装上了。刘先生说,他买井盖花了120元钱,钱倒是不多。但是他认为,有关部门应该出台一些规定,是哪个部门的井,那么在井盖上就应该有哪个部门标志,这样责任分明,出了故障,市民可以尽快找到责任单位。
材料4:
2012年3月2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1+1”节目专门就3月22日长沙女孩落井事件进行了讨论。
白岩松:发生在湖南长沙的这起事件不是孤立的,往回倒几年的话,几乎每年都有类似的事件发生,累加在一起的话,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问号。同时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一个小小的井盖却非常复杂,一个井盖有市政、供电、煤气、自来水、热力、广电、网通、移动、电信、交警、公交、园林等15家责任产权单位,这还是一个媒体报道的,有的地方可能会略多或者略少,但是“多龙治井”的情况的确是存在的。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李某:长沙的“3.22事件”我一直在关注。据估计,井盖有可能存在设计的问题,如排水能力的预测不足,也可能是因为施工过程监理、验收不力,井盖移位、丢失,不能第一时间发现和补救处理。从长沙窨井坠人事件,包括时有发生的其他地下管线安全问题,我认为更能够进一步地暴露出我国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层面上存在的严重缺失或问题。我曾多次呼吁加强监管和责任落实,采取必须的技术措施,改变传统落后的管理方式,不至于出现事故陷阱、隐患。
白岩松:李秘书长,现在很多人说,我们的面子越来越漂亮了,我们地上的建筑越来越漂亮,但是里子和地下非常的让人担心,老化,欠账很多,您最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您害怕不害怕、担心不担心?
李某:这也正是我所担心的,跟大家一样,我一直在行业内呼吁,我们不应该只关注我们看得见的工程,更应该关注我们虽然看不到但是直接关系我们城市安全、城市人民生活、生产安全的地下管线问题。
白岩松:其实简单的一句话就是面子的事能不能慢一点,里子的事能不能快一点;地上的事能不能慢一点,地下的事能不能快一点。不过长沙这个事件发生之后,很多城市在想办法,我们首先应该去解决什么样的事情?应该从哪儿做起?
材料5:
据中新社报道,自2012年2月份以来,美国纽约的布朗克斯、布鲁克斯、皇后区等地共有30多个井盖遭窃,在路当中留下乌溜溜的黑洞,甚是危险。联合爱迪生电力公司的一名负责人表示,估计窃贼将这些井盖当做废金属出售了。该公司引述一些目击者的话说,一些身穿工作服模样但无明显标志衣服的人员用千斤顶将井盖撬开后装车带走。报道同时指出,在纽约地区可能有个有关井盖的黑市存在。3月份,纽约警方就曾经拦截了一辆车,车内2人涉嫌盗窃8个井盖被起诉。
2013年3月28日大河网:去年3月份,许昌市文化路一窨井盖丢失,导致一路人被摔伤。许昌市及周边县市连接发生窨井盖被盗案,一夜之间,原本好好的窨井盖消失得无影无踪。许昌警方接连接到群众报案后,觉得将盗窃窨井盖系列案定为督办案件,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案组全力侦破。专案组民警经过排查,最终锁定嫌疑人作案用车为一辆黄色面包车。3月23日,民警将嫌疑人蒋某抓获。在证据面前,蒋某如实供述了伙同王某、李某等人多次在许昌市区及周边县市交叉作案:该团伙在短短3个月内,先后盗窃200套窨井盖,涉案价值14万余元。法院认定,首犯蒋某的行为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一审判处蒋某有期徒刑10年,另有9人也因不同罪名被判2至3年有期徒刑。
有关法律人士认为,窨井盖频繁被盗是困扰城市的顽疾,如果仅仅以盗窃罪来处理,很多盗窃者压根就不用承担刑事责任,这样不利于保护市民生命财产安全,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起点刑是3年,从这个角度看,许昌魏都区法院的判例有利于严厉打击偷盗窨井盖的行为。
材料6:
在大多数市民的认知中,“下水井盖”几乎是所有城市井盖的统称,事实上,这样的说法并不准确,由于产权单位和用途不同,银川市的井盖多达十几种,涵盖市政、自来水、中水、通信、广电、电力、天然气、企业等多个部门,而这几乎是所有城市面临的状况。近期,银川市发生井盖丢失造成的市民受伤事件,井盖管理的话题再度升温。银川市市政管理处监察大队杜队长说,随着城市建设的逐步完善,从井盖本身到井盖管理,都会逐渐完善,而所谓“无主”井盖也越来越少。他说,以往银川市每年都会发生十几起井盖丢失造成的事故,但近年来情况有所好转。随着市民认识程度的提高,很多市民都会第一时间找到井盖权属单位,“很多单位为了区别井盖权属,还会采用不同的颜色。”如果井盖丢失后,市民可以通过井口的铭牌来辨认权属。
2013年3月27日,河北新闻网刊发的《我省多市启动“补盖”行动》的报道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专门转发了报道,并向全省网友发出开展“问题井盖”随手拍活动的倡议。倡议中说,为避免“落井女孩”的悲剧再次上演,请大家一起随手拍下街头的“问题井盖”,该微博将派工作人员进行整理并反馈至各地城市管理部门,尽快协调维修。这一倡议得到了全省各界和网友们的热烈响应。3月28日,石家庄市容考评办在全省率先行动,动员全体市民共同加入“随手拍”活动,迅速得到省会市民的积极响应。同时,其他各地网友也纷纷主动加入到“随手拍”活动中来,积极“举报”身边的危险窨井。据不完全统计,仅28日一天,网民反映的“问题井盖”线索已达百余条。
与此同时,为预防窨井带来的潜在风险,石家庄市城管委今日全面启动城区道桥维修工作,对市区2812处道路病害进行维修的同时,对出现沉降、破损的窨井进行清理维修。而在秦皇岛市,窨井管理办法已经起草完毕,正在进一步修改,近期有望出台,同时,城市管理局应急处置中心也加大了对排水、供热、供气等窨井井盖的排查,暑假还将协调电信、电力等部门加大巡查力度。
针对上述诸多做法,有专家认为:一座城市,看的见的,是面子;看不见的,是里子。在这一路走来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中国大多数城市建设者,各埋各的管,各挖各的道,并且今天埋了的,明天重挖再埋,许多部门把地下糟蹋了,最后连个设计图都没有留下来。这种急功近利、低成本的建设,已经给后人留下一个花巨资也难以收拾的烂摊子。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突飞猛进。我们的城市,楼房越来越高,市容越来越漂亮但地下管网却越来越脆弱。这类基础设施工程,往往是利在千秋,功却不一定在当代,是看不见的民生问题。如何关注窨井这个貌似小细节却关乎公民生命的大环节?杜绝窨井吃人,需从技术方面加以考量,更须提高职能部门的责任意识;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更须科学的制度保证。技术再先进,公众参与再广泛,如果不从细节和制度上防范悲剧,捍卫生命的尊严,吃人案例便不会消失。
材料7:
城市名片是城市形象的象征,承德的外八庙、景德镇的陶瓷、北京的故宫、上海的东方明珠……都成为城市亮丽的风景线。在日本,下水道的井盖已经成为鲜明的城市名片。19世纪50年代末,日本东京的工程师改善了井盖的表面纹路,增加了一些凹凸图案设计,这样既增强了表面摩擦力,又更美观。不同的花纹还有利于明确各行政主体的管辖范畴。市和区、町各级别政府管理的下水道,在井盖上分别采用市花、区花、町花,一旦需要维修,立刻就能识别责任主体。如果是私家用地的地下水道,则会在井盖上标有“私”字,以示区别。最近,一些地区还在井盖上装有卫星定位系统。
德国是个水灾频繁的国家,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让德国人痛定思痛,不断改进下水道。对于下水道井盖,德国人从设计到管理都做了周密的考虑。如:对井盖和井口的配合公差之精密和严格,需要使用块规(厚度精确的长方形金属块,是用来检验工件长度的工具)来计量,保证了井盖在汽车反复碾压下不变形、不破碎、不产生噪音。
为保证安全。德国一些地区将井盖等公共设施“承包”给附近的居民,居民们义务帮助照看,有损坏时随时报告给市政部门,市政部门了解问题后,若再出现市民安全事故,按照德国法律,市政部门就得负起法律责任;在修补下水道期间,市政部门会在警示标示到达之前,由穿着发光警示服装的市政工人拿着手持式警示牌站在下水道边指导行人,以免行人不小心落入水井;在维修期间,事故水井周边要围起三道“防护墙”:第一道“墙”直接用红白相间的警示带围住事故点,第二道“墙”则是1米高的厚重的立式栏杆墙,第三道“墙”则是在人行道前后两边竖立起警示牌,表明“前方水井损坏,小心落井”,甚至对人行道旁的机动车道也实施不超过每小时30公里的限速。
目前,世界各国关于公共设施致害的赔偿责任立法在归责原则上虽然有所不同,但大都采取“无过错责任原则为主,其他责任原则为辅”的归责原则。无过错责任,也称无过失责任,是指当公共设施致害时,只要是发生了实际损害,国家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而不问行政机关及公务人员在主观上是否存在过错。如在美国,不论水、电、气、污染、交通及电信,地下通道的管理统一归市政一家。如果出现问题,责任完全在市政。2004年,一名纽约市民在遛狗时不小心踩到了一个带电的铁质井盖而被意外电死。事后,纽约市长称,负责该井盖的统一爱迪逊公司对这起悲剧负有直接责任,但市政部门也应该配合该公司保证井盖的安全。
为提高井盖的安全系数,纽约市环保局2012年宣布将在市内数十个下水道井盖下方安装电子监视器。目前,昆斯区和布鲁克林等地的21个下水道枢纽正在安装电子监视器。
此外,许多国家为避免行人误入窖井,有关部门会通过各种媒体向民众宣传安全常识:(1)遇到路面积水,尽量绕行,不要淌水;(2)遇到安装不牢靠的圆形井盖,尽量迈过去,不要踩过去,更不能踩在井盖上跺脚,那样是很危险的!而一旦落井,需要按照下述方法逃生:(1)找到某种光源;(2)站直身体前行;(3)等到深夜行动;(4)向“上游”移动。
材料8:
150多年前,法国作家雨果曾在《悲惨世界》中发出“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的感叹。作为城市的良心,井盖作为城市的名片,既是检验城市公共安全和公民幸福指数、城市是否宜居的重要尺度,也是检验城市管理者有无智慧和人本情怀的重要尺度。良心是一种责任,良心更须一种行动。修补井盖,就是修补良心;关注地下排水系统这种隐蔽的“形象工程”,就是关注老百姓翘首以盼的民心工程。
2013年3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署名文章认为:抓住症结才能解决问题。但长期以来,一些管理者习惯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满足于应急之策,而不愿去改变造成结果的真正源头。比如,地面井盖丢失,往往忙于界定属于哪家单位,甚至不惜动用地下管线专家“会诊”,却没空想一想,为什么电力、电信、煤气、自来水、热力等都要“各自为井”?渐成常态的治标就这样代替了治本,以至于井盖管理应急处置中心都成了正式编制。而一提到治本,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出现,出了状况先以非常措施救救急,缓下来后,治本又被一再搁置。许多城市就这样成了生病的美人,地面光鲜亮丽,地下炎症不断,直到拖得转成慢性病,最后不得不移肝换肾。文章认为,管理者缺少治本的动力,甚至缺少治本的思维,原因就在于:为官一任,根治下水道这类事情,利虽在长远,功却可能不在当下。这就造成了一种短视的行为;任上看不到成绩的工作不急,积重难返的问题往往是出了人命才能高度重视,媒体曝光才能协调出动,上面检查才能突击应对。文章指出,下水道问题,单靠指令或是单靠民意都无法根除。上级政府部门首先必须改变问标不问本的考核办法。有不少市长,因为大水淹死人而被问责,却没有哪一位市长因为水漫城区而请辞。下水道等平时看不见的民生工程也应该纳入考核范围,通过立法或行政界定直径和深度等具体标准,确立阶段性目标,达不到就要问责,这就能够迫使城市管理者重新评估治本的价值。
第1题
根据给定资料,分析频繁出现井盖“吞人”事件的原因。
要求: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楚,简明扼要,语言流畅。不超过300字。
审题要点:
本题要求分析井盖“吞人”事件的原因,也就是需要从材料中找出哪些事件导致“吞人”事件的产生。需要注意的是,题目是让我们“分析”原因,而不是“概括”原因,分析题的答题宗旨是源于材料而又高于材料,因此,除了材料中明确有标志词的地方需要我们注意外,我们还应该注意与井盖“吞人”有关联的事件,这些事件反映出了事实有可能也是“吞人”出现的原因。作答要求中没有明确制定作答本题可以依据的材料范围,那我们就按照要求,通读全部材料来筛选和本题作答相关的信息。
解题思路:
审题明确我们要去材料中找井盖“吞人”事件的原因。特定事实本身就是一个消极的事件,导致消极事件产生的原因也应该是消极性质的事件。我们首先带着这个目的去阅读材料,找出符合的信息点。资料1提到井盖丢失,缺少提示标志,灯光暗看不清路,井盖安装不稳固被地下水冲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管理存在漏洞;资料2井盖分布密集无规律,带来安全隐患;资料3井盖管理单位多,确权难,维修慢;资料4媒体、专家分析长沙事件存在和暴露出的问题,“多龙治井”、技术验收问题、管理方式落后;资料5由于之前是按照盗窃罪对偷盗井盖者进行处罚,盗窃者违法成本低;资料6根据如何关注窨井这个工程的对策,反推出之前存在技术、职能部门责任意识、公众的参与和制度上的问题;资料8管理者短视行为,对地下工程建设不重视。第二步,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归类整理,按照同类合并,异类罗列的原则展示信息点。
参考解析:
1.井盖存在设计问题,排水能力预测不足,施工中监理、验收不力,安装不稳固,受天气影响经常被冲开;2.事发场地灯光暗淡,缺少警示标志;3.井盖分布密集毫无规律,存在管理难题和安全隐患;4.井盖管理制度混乱,所属管理单位多,职能部门责任意识不强,后期维护不到位,井盖丢失后确权难,责任认定难;5.井盖盗窃事件的法律惩罚力度较轻,偷盗者不用承担刑事责任;6.公众的参与度低,对问题井盖的监督不到位,反映不及时;7.没有将此类民生工程项目纳入官员考核范围,造成管理者短视行为,管理者政绩观不端正,不注重地下管线这种短期看不到成绩的基础建设工程。
第2题
资料6中说:“一座城市,看得见的,是面子;看不见的,是里子。”资料1中说“一个城市发展不能只重面子,不顾里子。”根据给定资料,谈谈何为城市的“面子”,何为城市的“里子”?二者是何关系?
要求:
要求:理解准确,分析恰当,条理清楚,文字简练。不超过250字。
审题要点:
根据作答要求,此题共有两问需要我们回答。第一问是需要我们解释城市的“面子”和“里子”,这一问并不难回答。第二问是两者关系的比较,这是一个典型的分析题提问的方式。常用的比较展开的角度有两者之间关系比较即“A是B的...,B是A的...”类型和两者之间基于某个共同体展开的比较即“A是C的...,B是C的...”类型两种,需要根据具体材料内容确定适合哪种形式组织答案。本题依旧没有给出具体的参考材料,我们需要在通读全篇材料的情况下锁定相应的信息点展开作答。
解题思路:
审题得知,第一问需要去材料中概括出有关“面子”和“里子”的表现与重要性的表述;这部分在材料中的表述比较明显,有关于“面子”和“里子”的表现表述,从材料中概括出相应的信息点即可。第二问比较两者之间关系,通读材料,判断两者之间关系比较是第二种类型,材料分别展示的是“面子”和“里子”与城市的关系,作答中按照这个比较类型组织展开。第一问作答材料中的信息点有:材料1高楼大厦是城市“面子”,深埋于地下的排水系统是城市的“里子”;材料4面子是看得见的工程,里子是虽然看不到但是直接关系城市安全、城市人民生活、生产安全的地下管线问题;材料6面子是楼房和市容,里子是地下管线。第二问作答材料中的信息点有:材料1城市发展不能只重视“面子”,不重视“里子”;当“里子”出问题时,带来城市瘫痪,出行困难,危机人民生命安全;看不见的基础建设工程,比看的见的项目更关乎民生利益;材料4面子越来越漂亮,地上建筑越来越漂亮;材料6我们的城市,楼房越来越高,市容越来越漂亮但地下管线却越来越脆弱;
参考解析:
城市的面子指的是地面上、看得见的建筑和工程项目,如高楼大厦,道路桥梁等;城市的里子指的是地下的、看不见的但关系到城市安全、城市人民生活、生产安全的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如地下管线、电缆等;“面子”和“里子”二者都是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子”呈现出的市容市貌反映了城市发展建设的水平,代表经济繁荣程度,体现了管理者的成绩;“里子”工程建设可保证城市正常运转,保证居民生产生活安全,若被忽视,则会出现城市运转不良,市民出行困难,危机市民生产生活安全的后果。因此,城市建设应该是“面子”、“里子”兼顾,更应该注重“里字”,如地下管线工程建设。
第3题
资料7集中介绍了国外井盖管理的做法。这些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要求:
要求:内容确切、全面。分析恰当、合理,语言流畅、简洁。不超过250字。
审题要点:
本题作答资料锁定给定资料7。题目性质为启示题,启示题本质是从事件中概括出成功的经验或者失败的教训。材料中国外管理井盖的做法都是一些成功的经验,因此作答这道题我们就从材料事例中概括出这些成功的做法并转换成对策表述形式。
解题思路:
第一步从材料中找出各国管理井盖的成功做法,第二步转换成对策表述形式。材料7-1日本改善井盖表面图案,增强摩擦力和美观的同时区别不同的责任主体进行管理和维修,井盖装上卫星定位系统。材料7-2对井盖的设计和管理都有周密考虑,例如严格控制井盖和井口的公差;将公共设施承包给居民照看,及时反映问题;政府部门承担造成居民安全事故的法律责任;维修期间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提醒行人,防止事故发生;材料7-3采取“无过错责任原则为主,其他责任原则为辅”的规则、原则,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材料7-4给井盖安装电子监控器;材料7-5向群众宣传安全常识和逃生技巧。
参考解析:
国外做法启示我们对井盖的管理可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入手。在技术上:改善井盖的花纹设计,增强摩擦力和观赏性的同时区别不同责任主体;使用精密工具计量,检验井盖和井口的配合公差,保证井盖在使用中不出问题。在管理上:将公共设施承包给居民照看,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报告管理部门;设施出现问题维修期间,设置明显的警示标示、配备专门的现场维护人员提醒和疏导行人,避免发生事故;根据无过失责任原则,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给井盖安装电子监视器,卫星定位系统;通过媒体宣传,增加群众安全常识,防止事故发生。
第4题
资料8中说:下水道作为城市的良心,井盖作为城市的名片,既是检验城市公共安全和公民幸福指数、城市是否宜居的重要尺度,也是检验城市管理者有无智慧和人本情怀的重要尺度。请结合给定资料,以《“城市名片”与“城市良心”》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章。
要求:
要求:见解深刻,主题突出;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字迹清晰。不少于1000字。
审题要点:
题干为命题作文。写好这篇文章,首先要明白“城市名片”和“城市良心”分别在材料中的意思。城市名片在材料中一共出现过两次:第一次出现是在材料7中指出城市名片是城市形象象征,并列举了承德、景德镇、北京上海等地的建筑和人文特产这些看得到的建设和文化作为代表。还拿日本举例,指出井盖以其外形特征也成为了城市的名片。第二次出现是在材料8井盖作为城市的名片,承接材料7对中日本井盖成为城市名片的意思。总体上,城市名片出现的上下文情景,我们可以概括出来“城市名片”是指城市建设中外在的、能够呈现出城市特色的建筑工程、设施,这些工程和设施体现出城市的特色和文化定位。而“城市的良心”就是指的城市的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因此“城市名片”与“城市良心”就是指的城市的地上工程设施建设和地下管线建设,这两者都是城市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两者共同检验城市公共安全和公民幸福指数、城市是否宜居的重要尺度,也是检验城市管理者有无智慧和人本情怀的重要尺度。第二,文章标题围绕“城市名片”与“城市良心”展开,最直接的角度是对比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但是结合材料我们发现材料中重点说明“城市良心”——地下管线建设不足的问题。因此,文章写作的角度可以有论证“城市名片”与“城市良心”建设工程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如何在打造“城市名片”的过程中更好的进行“城市良心”建设等。
解题思路:
根据审题结果,选择如何在打造“城市名片”的过程中更好的进行“城市良心”建设作为文章写作的主题,将文章写成一个以论述对策为主的策论文。通过读材料,我们可以从每则材料中找出“里子”建设存在的问题:资料1提到井盖丢失,缺少提示标志,灯光暗看不清路,井盖安装不稳固被地下水冲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管理存在漏洞;资料2井盖分布密集无规律,带来安全隐患;资料3井盖管理单位多,确权难,维修慢;资料4媒体、专家分析长沙事件存在和暴露出的问题,“多龙治井”、技术验收问题、管理方式落后;资料5由于之前是按照盗窃罪对偷盗井盖者进行处罚,对盗窃者不需承担刑事责任;资料6根据如何关注窨井这个工程的对策,反推出之前存在技术、职能部门责任意识、公众的参与和制度上的问题;资料8管理者短视行为,对地下工程建设不重视。从这些问题中选择典型的问题进行对策分析,形成文章写作的主体内容。
参考解析:
“城市名片”与“城市良心”提到承德,我们想到的是避暑山庄;提到北京我们想到的是故宫;提到景德镇我们想到的陶瓷......这些呈现在地面上的、能够收入我们眼底的建筑和景观,成为我们了解一个城市的窗口。这些标志,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就是对外展示城市文化内涵的“城市名片”。每个人都希望自己送出的名片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于是乎,对于城市外在的建筑和市容市貌建设就显的格外重视。然而,城市除了有我们看得到的地上建筑这张外在名片之外,还有一颗埋在地下保证城市正常活动的心脏——这就是城市的地下管线系统。最近一段时期以来,这颗脆弱的心脏问题频发,危及到了城市的正常运转甚至吞噬掉人的生命。最根本的原因,地上工程建设是最直接能够让人看出成绩的地方,于是在城市管理中注重地上“名片”工程建设,而忽视地下的管线工程建设。城市真正的发展应该是地上硬件设施和地下工程建设并重的,能不能把不显示成绩但确实关系民生的地下管线工程做好,确实是一件城市建设中的“良心”工程。要想真正打响城市的名片,城市的良心工程建设是必须要做好的。可以说塑造“城市名片”,打造“城市良心”是一个城市快速、健康、持续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导致结果。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决定了有什么样的发展结果。注重城市发展的“面”,忽略城市发展的“里”,本质在于某些地方领导政绩观不端正,一味追求单一的经济发展,谋求片面发展,短视行为带来了严重后果,这严重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精神理念。科学发展观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宣教文件,要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况贯彻落实,最重要的是通过教育和学习,让官员体会到可持续发展不是个人的前途可持续发展,是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这个前提真正实现,社会中的个人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完善考核机制,考核标准多元化是塑造“名片”、打造“良心”的核心。考核机制决定着工作标准,工作标准体现在工作中就是管理者的政绩观。单纯以经济发展为考核标准的考核机制,就决定了官员单一追求经济总量,注重体现经济成绩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而忽略短期内难以显示出成绩的“里子”工程。因为“里子”工程埋在地下,人们看不到,不长“脸面”,体现不出自己的“劳苦功高”,最为重要的是体现不出对经济的贡献。因此,考核机制必须多元化,尤其是关系民生、影响长远的内容要成为考核的硬指标,做到全面评估,整体考核,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规范引导城市建设走上科学规划、持续发展之路。政出多门、职能交叉、独立分散导致具体管理中责任主体不明确,有利益一起上,有责任一起闪,管理错位、缺位、相互推诿现象频发。使得本来就脆弱的地下管线工程一出问题就呈现出病态,迟迟得不到治愈。因此,我们首先对地下管线的管理进行科学的规划布局,统一由固定的部门进行审批管理;并且可以借鉴日本做法,对井盖进行差别化的设计,明确权属性质,做到责、权、利分配明确,是谁的责任,一目了然,坚决避免“多龙治井”、搪塞、扯皮现象发生。与此同时,应加大监管惩治力度,完善问责机制,切实增强责任行政主体的服务意识。塑造“城市名片”、打造“城市良心”任重道远,亟需每个民众尽一份心、出一份力,也需广大民众积极参与、管理和监督,只要政府、相关社会组织、民众能齐心协力,城市化进程不仅“面子”工程能做好,“里子”工程也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