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热议“阶梯电价”
近期,北京、上海、重庆、广东、辽宁等多省市紧锣密鼓地进行“阶梯电价”听证会,电价调整已“箭在弦上”。按照国家发改委此前公布的实施方案,除了第一档电价价格维持不变之外,第二、三档电价都要上涨。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表示,实施居民“阶梯电价”制度后,70%到80%的居民用电价格能够保持基本稳定。对大多数居民家庭来说,电费支出基本不受影响,只有少数用电量多的居民家庭电费支出会有所增加。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表示:“居民阶梯电价的改革,比较好地体现了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市场化改革方向,也体现了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和对收入分配关系适当调控的总体原则。”
对于各省市公布的听证方案,百姓最关心的还是价格维持不变的首档基本生活电量。从目前各省市公布的听证方案来看,上海的首档基本生活电量最高,为每户每个月260度,其他省份如江苏204度、河南150度、天津200度等。陕西最低,为每户每月120度。此外,多数省份还表示,对于低保户、困难户等每月将给予10度至15度的免费用电额度。
综合东西部的情况,第一阶梯标准相差约一半。多数居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基数定得太低就是变相涨价”。也有网友建议,“既然鼓励节约用电,是否可以再增设一个优惠档,对用电特别节约的居民实施电价下调,让他们享受更多优惠,突破现行方案的‘加价’定式”。
“成本透明是赢得消费者理解的关键”
实际上,在今年通胀水平可能整体回落的背景下,资源类公共产品价格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水价调整年初就开始了。2月1日起,长沙居民用水价格从每吨1.88元上调至2.58元;2月29日,广州听证会讨论了两套水价听证方案,居民用水价格每吨分别比原标准高出0.7元和0.6元。
气价调整也稳步跟上。4月上旬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召开天然气价格调整听证会,自4月25日起,将居民用天然气价格由每立方米1.95元调至2.40元。
虽然此前国家有关主管部门负责人曾明确指出,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重点是理顺价格关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引导资源配置的作用,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涨价”,可事实上,听证会密集扎堆,水电气价格“逢听必涨”已成客观事实。
以往我国资源类公共产品价格比较低,为理顺价格关系,改革的方向可能表现为“加法”多一些,“减法”少一些。但在做加法时,缺乏成本公开、成本监审机制,已成为一些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的主要障碍。
“成本透明是赢得消费者理解的关键。”在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看来,发展中国家资源类公共产品价格改革要形成透明的定价机制、透明的企业成本和公平有效的补贴政策。
以成品油为例,定价机制改革和提价有时是必须的。对于公众来说,缺乏成本透明的成品油定价就是一笔糊涂账。每次成品油提价都演变成供需的博弈,不涨价就闹油荒,公众难免会产生置疑。
华东师大教授余南平表示,水电油气等资源性公共产品与民生关系密切,其公益性的方面如何体现和保障显然至关重要。制定阶梯价格是一种有效措施,但在导致资源价格成本上涨的因素里,哪些该由市民分担,哪些不是,上涨多少才合理,这些问题有待厘清。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一些地方,已经打算先向公众公开成本,再开价格听证会,这不失为一种进步。否则,调价的公平性难免受到质疑。
价改不能忽视资源性产品的公共属性
资源性产品也是公共产品,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所以调价首先应确保中低收入群体不能受到太大影响,所以设计改革方案必须细化,考虑到特殊群体的民生保障。譬如燃气使用中,一些低收入群体很少外出就餐,使用量可能反而高于高收入群体,这种消费特点与电、油、水可能都不同,在调价中应该区别对待,并且有所体现。
“要充分考虑基础价格上涨带来的连锁反应。”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CPI牵涉国计民生,能源等要素价格改革必须坚持有节奏、错峰式调价,不能集中涨价,更不能为了一步到位而涨幅过大。
李慧勇表示,既要保障生产者的合理利润,也要保障终端消费者有能力承受。在调价的同时,应该加大对弱势产业和农业领域的补贴,以及完善弱势群体民生保障托底制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邓郁松认为,资源类公共产品价格改革之所以会遇到较大的阻力,除了关乎民生之外,很多行业存在资源垄断、缺乏有效竞争,这也是引发置疑的重要原因。
专家指出,资源性产品调价,目的是优化资源消费结构,抑制浪费,绝不是为个别行业甚至企业牟利。目前国内个别能源企业一边哭穷要求涨价、一边坐收巨额利润,是公众不能接受的。
以石油行业为例,中海油总公司首席能源研究员陈卫东表示,世界石油工业体系像千层饼,上中下游层与层之间是分割的,几乎没有股权瓜葛,而国内石油工业体系却是上下游一体化的蛋糕。
当国内油企在为炼油巨亏“喊冤”时,却不曾提及上游油气开发带来的暴利。此外,这些年来石油化工生产效率提高了多少,生产成本下跌了几成,这些也是一本需要公开的账目。否则,资源类产品涨价很可能演变成为垄断行业坐拥暴利的护身符。
邓郁松认为,对于有自然垄断属性的行业,需要相关部门给予强有力的监管,敦促其提高效率以保障民生。对于可以放开的领域,应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实现“择优上岗”。
更多请关注 公务员考试 国家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 教师考试 选调生 村官 课程 图书教材
(责任编辑:刘隽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