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的有关精神,按照“降低费用、提高水平、规范功能、加强管理”的总体要求,以收支两条线管理和医保费用总额预付制为抓手,稳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有效缓解了群众的看病就医问题。在此基础上,2010年2月,上海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联系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之一。上海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国家确定的各项试点任务,扎实稳步推进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改革成效。
一、改革的总体思路
上海市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考虑:一是以能力建设为主线,稳步推进“上海特色”的三个专项试点。即聚焦提升群众享受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优化公立医院结构布局;聚焦提升医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聚焦提升居民健康管理和卫生信息化水平,推进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卫生信息化建设。二是以体制机制为核心,全面覆盖“国家要求”的三大领域,即完善服务体系、改革体制机制和加强内部管理。
二、改革的基本进展
(一)三个专项试点成效明显
一是优化公立医院结构布局。上海市从2010年起,由市、区两级政府已出资约50亿元,全额保障基建、开办和运行经费,实施了郊区三级医院建设“5+3+1”项目,即在4个郊区新建5家三级医院,将3个郊区县的中心医院提升为三级医院,迁建1家郊区三级医院,建成后将实现每个郊区县都有一家三级医院。
二是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从2010年起,上海市开始探索在全市统一的公共平台上,建立统一标准规范和考核评估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两年来,全市已累计招录3809名住院医师,第一批92名住院医师已出培训基地。
三是推进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卫生信息化建设。从2010年起,上海市启动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卫生信息化工程,建成覆盖全市的健康信息网,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自动建档、自动更新和共享利用”,实现“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
(二)三大领域改革稳步推进
1.完善服务体系。一是制定实施《上海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1-2015)》,严控中心城区公立医院规模,加强康复、老年护理、精神卫生等短缺资源配置,引导中心城区公立二级医疗机构功能转型。二是推进新虹桥、浦东两个国际医学园区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医疗服务业和培育多元化办医格局。三是启动了瑞金-卢湾、新华-崇明两个医疗联合体试点,推动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更为紧密的分工协作机制。
2.改革体制机制。一是推进管理体制改革。2011年,上海市政府作出调整,实现医保与卫生、食药监统筹由一位市领导分管;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进一步落实院长负责制,完善院长绩效考核办法;加强全行业属地化管理,积极开展部市合作与共建共管。
二是推进补偿机制改革。以破除“以药补医”、强化公益性为重点,积极推进投入机制、价格机制、支付机制综合改革。积极完善财政补偿办法,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力度,进一步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体系,积极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初步形成了医保预付为主体,多种支付方式并存的模式。
三是推进医疗服务监管机制改革。围绕推进公立医院规范执业,上海市制定实施了《进一步推进上海市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行动纲要(2011-2015年)》;围绕推进公立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启动了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工作;围绕推进公立医院履行公益职能,启动了以公益性为核心的综合评价工作。
四是完善医患纠纷人民调解机制。市、区县分别成立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办公室,设在司法行政部门,共配置49名专职人员;各区县均成立了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组建了由906名专家组成的咨询委员会,解决医患纠纷的独特优势逐步显现。
(三)加强内部管理
2011年,上海市多个部门联合发文推出“进一步加强医院门诊力量配置,推进门诊预约诊疗服务,优化医院就诊流程”等9项便民惠民举措,要求全市各大医疗机构积极落实执行。2011年成立了医保-卫生联合投诉电话办公室,目前已累计接听电话1000多个,有效处置率达90%以上,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更多请关注 公务员考试 国家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 教师考试 选调生 村官 课程 图书教材
(责任编辑:刘隽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