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一年多之后的2012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公布,意见指出,5年过渡期内,事业编制只减不增,5年内将逐步取消公益类事业单位行政级别。
一年多以来,广东、山西、上海、浙江、重庆等5个试点省市,事业单位改革分类工作进展较快,许多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然而,就广东已经先行先试的一些部门和单位的实际情况来看,压力与挑战依然严峻,有的改革甚至举步维艰。
比如,部分已经推行改革的事业单位,变成“亦政府亦企业”,处于行政管理体制和市场双重压力之下;另外一些难以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则深陷“非政府非企业”的窠臼,改革难以展开。
事关广东两百万“事业人”的这项重大改革,将如何推进、又将带来哪些改变?
改革样本
剥离官方背景,知易行难
广东有500多家质监检验事业单位,国有全资的约占78%,可见,这类技术机构仍带有浓厚的官方色彩。
“我的单位是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下属的副厅级直属机关事业单位,员工700多人。”阿强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对外人来说,要搞清他们单位的名字和性质,很不容易。“事业单位改革以来,我们单位名字改了几个,此前叫广东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也叫做广州电气安全检验所,现在大家一般称为广东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所。”
刚过而立之年的阿强是一线员工,他一直是广东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见证者。
阿强的工作就是负责电气产品的检测。不过事业单位的身份已经跟他关系不大,阿强只是靠检测产品的业务量吃饭,他也没有政府财政掏钱的养老金,单位给他买的是医保和社保。
“改革后,有时业务量大,收入就高;业务少,几个月都没有奖金。”阿强说,政事分开后(政府和事业单位分开),他的单位还是接受省质监局的行政领导,单位领导也是副厅级干部,单位的业务来源是省里和国家分配:承担国家和省有关部门下达的电气产品和其他有关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统一检验和定期监督检验。由于提供服务质量口碑不错,阿强说自己的单位在市场大潮中“活”得还不错。
“我们做出检测报告,还要送到北京。检测费用我们拿一部分,北京拿一部分。整个单位的财政来源是自己挣一部分,财政也会提供一些。”阿强说,“现在的检测市场,国内外竞争很激烈,提供的检测服务越多,我们报酬越多,单位也在不断扩大业务量。我们单位虽然还有财政拨款,但是企业化管理已经十分明显了。”
类似阿强所属单位这样的质监检验事业单位,广东省还有500多家,其中广东省质监局直辖和垂直管理的就有近130家。500多家质监检验机构中,国家级的检验机构127家,省级检验机构113家,地、市级的检验机构126家,县级132家。在这些检验机构中,国有全资的超过390家,约占78%,可见,这类技术机构仍带有浓厚的官方色彩。
一直参与2007年以来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广东省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质监技术机构的法人地位已经明确。
“各质检机构的法人地位逐步明确、社会化程度有所提高,并实现了质检技术机构在财政上过渡和转化:事业单位职能由财政核拨向核补过渡;经费由核补向自筹过渡;人员向企业化管理转化。”
更多请关注 公务员考试 国家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 教师考试 选调生 村官 课程 图书教材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