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考生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得申论者得天下,申论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考生能否进入面试。因此,考生要对申论的复习引起足够的重视。申论备考的关键是对材料的分析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总结分析申论材料呢?专家建议考生在阅读材料之前先要对材料有整体性的把握,在此基础上运用不同方法对材料进行具体分析,最后对主题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所产生的原因加以探索和研究。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提炼材料主旨
申论所给定的资料往往都是围绕一个问题,这些资料大都是不够全面准确不够清晰的半成品资料。所以考生要善于透过这些资料的表象抓住事物的实质,而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
申论材料涉及面广,社会救助、网上募捐、环境保护、生产安全以及粮食安全等问题都有可能进入考查范围。考生要在阅读材料的同时,要迅速清楚地分辨和提炼出这些材料是围绕什么问题进行叙述,也就是材料的主旨是什么。
在概括材料时,考生要善于抓住关键词句。申论考试中给定的资料虽然比较繁杂,但是不管材料多么冗繁,总有一些标志性的关键句在引导考生,这些关键句在揭示材料主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句在材料中的作用一般有三种:
1.提示段意。主要是段的起始句或结论性的句子;
2.提示材料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主要是位于材料开头、结尾的结论性、概括性语句和段落的中心句;
3.提示材料脉络层次的句子。
申论材料中的重点词一般表现为: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前提、性质、特征、实质、观点、认为、方式等等。对于这些意义比较重要的词语,考生要先理解词语所在句段的内容,从该词的基本意义出发,结合上下文做出合理的引申或推断。
二、掌握分析方法
考生在对材料产生的问题或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时,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至关重要,对此,华图公务员考试申论辅导专家建议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 从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角度进行分析
现代社会纷繁复杂、瞬息万变,每一社会问题存在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因此,考生在分析问题时可以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加以进行。
譬如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涉及的“土地征用与土地的持续利用”问题,就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角度进行分析。
从政治角度分析,某些政府角色定位错误,直接参与其中,从中谋取私利,或在态度上倾向企业一方,严重影响了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
从经济角度分析,最大的问题是征地赔偿与征地收益之间存在巨大的差额,不符合价值规律,势必造成社会矛盾;
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土地征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农民的利益,引起了失地农民的不满,导致了冲突、上访等社会现象;另外,要清醒认识粮食安全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要解决好土地的合理利用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
更多请关注 公务员考试 国家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 教师考试 选调生 村官 课程 图书教材
(责任编辑:姬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