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公务员考试的一门必考科目,申论试题一般提供4000字左右的文字材料(近两年材料文字有所增加,一般达到5000-6000字),中央、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材料会更多一些,有时会达到8000字。要求考生在40分钟内认真阅读这些材料,进而归纳大意、提出对策、进行论述等。因此,阅读文字材料是作答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申论考试成败的关键。
一般而言,40分钟内阅读完5000字的文章,对大多数人来说应该问题不大,但要在阅读的同时把握文章的全部内容,尤其是提炼出材料的主要观点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且,材料阅读是申论考试的第一步,这个环节虽然不用文字在答卷上直接反映,却是完成其他环节的前提条件。可以说,材料阅读如果不能准确完成,是“一子走错,全盘皆输”的局面,切不可忽视。
一、阅读材料的基本要求
材料阅读虽然不是考试的最终目的,但却是申论考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了顺利通过考试,为后面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阅读材料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全面阅读材料
在阅读材料时,重点当然是理解材料内容,但也不能忽视材料的形式。只有全面把握了材料的形式、文体等,才能有效地把握关键的问题。有时候,材料的题材还能成为破解整篇文章的“捷径”。例如2006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申论材料就是以访谈稿的形式出现的,如果考生能迅速觉察到这个特点,就能很快从文章中找到主要观点,分清是非。
2.注意材料的中心思想
申论考试所给的文章一般而言都是经过加工的“半成品”,也就是说,既然把这些材料组织在一起,它们就一定有一些内在的关联性,阅读时一定要重点把握。简单地说,就是“形散而神聚”。而且一般材料的主题思想所反映的问题都是热点问题,内容为人们所熟知,所反映的问题大部分已有定论。因此,阅读时一定要注意材料内容所反映的主题,这往往是考查的核心所在。
3.注意材料的内涵
申论材料的阅读一般要求对材料进行深入挖掘,切不可就事论事。有时候为了增加题目难度,甚至会用一些反面的观点和材料对考生进行迷惑,一定要认清材料的引申涵义,仔细加以区分。
二、阅读材料的常见问题
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申论材料很多时候涉及的都不是一个问题,而是几个相关的问题。而很多考生通常只看到一方面的问题,就匆匆下笔,导致因为反映问题不够全面而丢分。更严重的是因为阅读材料时粗枝大叶,以偏概全或者断章取义导致离题千里。
2.吹毛求疵,浪费时间
这是很多考生容易走的另一个极端。阅读时因为害怕概括问题不够全面而仔细研究每个字眼,结果既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又未能通过阅读为以后概括、提出对策等打下基础。
3. 深度不够,流于表面
很多考生认为阅读文章只要对字面意思有详细准确解就够了,不懂得抓住文章的主体部分进入深入阅读,导致后面写作很难写出有深度的文章,自然难以获得高分。
三、阅读材料能力的训练
申论提供材料的字数多,内容复杂,整个阅读过程不能简单地认字识词,为读而读。虽然申论考试时间紧张,但阅读环节丝毫不能马虎。“书读三遍其义自现”,本人认为,申论材料也要读大约三遍才能完整了解其内涵。
(一)第一遍——了解材料大概内容
第一次阅读是考生第一次接触材料,所以这次阅读的主要目的就是了解材料的主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要注意:
1.把握材料的关键句
一般而言,申论考试的材料虽然看似毫无头绪,但是文章结构还是有章可循的。要注意把握文章中的关键句。所谓关键句,主要有三种:(1)概括段意的句子:这种句子一般会出现在段首和段尾,对本段内容起一个提纲挈领或者总结概括的作用;(2)概括材料主旨和主要内容的句子:这种句子一般出现在材料结尾,起到总括作用;(3)还有一些起转承作用的句子,一般在段落衔接处。这种句子一般都有比较鲜明的标志词,比如“而且”、“然而”等,平时练习时要注意识别。
2.注意做标记
平时练习时就要注意养成对一些重点词语、句子的做标记的习惯,例如画圈、画线。对于大段的简单事例的列举,也可以作出记号,第二遍就可以简单带过。这样做可以减少阅读的难度,也节省了时间。
(二)第二遍——归纳材料主题,理清文章脉络
经过第一次阅读,考生对材料内容已经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第二次材料阅读的目的就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这次阅读前可以先阅读一下题目要求,然后有针对性地去阅读材料。这次阅读相比第一次就要仔细地多。
在这次阅读后,要大体分清整篇材料的层次,总结出每段的大意,将阐述相同观点的段落进行一定的归纳,从而理出文章的主题。考生这时一定要注意不同材料与主题的一致性,因为申论材料虽然比较混乱,但一定有一个统一的主题。
(三)阅读第三遍——各个击破
第二遍过后,考生一般对这篇文章有了很深入的了解,基本上可以开始做题了。第三遍阅读主要起一个印证核对的作用。在每篇文章落笔之前,对相关材料再进行一次阅读,仔细检查有无疏漏和错误。要仔细推敲个别重点词语的语境和涵义,确保文章内容的准确。
总之,申论的三遍阅读采用整体略读-大体精读-分段精读的过程,经过这三个步骤基本上就抓住了材料的核心,可以开始答题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