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审计机关在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最近几年在社会上刮起的“审计风暴”,充分证明了审计监督功不可没,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样的事实:“风暴”刮出问题款项多多,却似乎很少刮倒问题人物。尤其是面对巨额公款被侵吞、挥霍、挪用,负有管治之责、执掌决策甚至涉嫌参与的部门责任人,几乎不用承担法律责任,依然任职。显然,要扛起反腐的大梁,仅仅*审计是不够的。
由于有中央领导人的强力支持,审计署才得以击破各种中央大部委与其他强势机构的拒绝、掣肘、敷衍、遮掩等等屏障,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如此固然动静不小,但未必能够一贯而下,示范震慑。与中央审计机关的势能相比,地陕西警院教师金路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祖华
目前我国社会处于经济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重组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纷繁复杂、利益保护矛盾尤为突出,它是我国人民内部矛盾的集中表现。在这种形势下积极探索正确处理利益矛盾的途径,妥善处理各个阶层、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关注民生利益是党和政府工作的中心和主要工作,同时也是2007地方公考申论命题基点。
一、民生利益的主要内容
民生利益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
(一)、从主体层次上,包括国家利益(国防、国家政治安全、国家经济安全、社会管理秩序、经济管理秩序等)、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环境资源保护-----环境污染、水土耕地、草原植被、野生动物、资源能源节约等)、个人利益;
(二)、从个体需求上,包括精神利益(诚信程度、职业道德、文明程度、思想境界、心理健康、心理安全等)、物质利益(衣、食、住、行等);从内容上,包括人的生命(生存安全、工作安全、活动安全等)、健康(食品健康、药品安全、环境污染、职业病、医疗保险等),权利(教育发展权、人格尊严权、知情参与权、平等交易权、司法救济权、选举决策权、劳动生存权等);
(三)、从保护程度上,包括社会弱式群体(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受灾人员及地区、农民工、无保人员、妇女、儿童、高龄老人等)、失地农民(城中村改造失去生活来源的农业人口)、教育、医疗、保险等。二、申论考试为什么要关注民生利益
申论考试是对准公务员观察问题、概括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论述问题综合能力测试。
在利益保护主体中国家是主导力量,国家要通过法律、经济、行政手段来保护不同利益,公务员是国家利益保护职能主要的执行力量,因此,申论考试就是通过围绕利益保护存在的缺陷,给定一个或多个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来考察准公务员观察问题、概括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论述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国家和人民选拔优秀的利益保护者。三、利益保护在历届国家申论考试命题中的体现
纵观国家公务员八年的命题规律,考试内容都是围绕利益保护问题。2000年因噪音污染而导致纠纷的问题是围绕噪音污染对人的生命健康、生存环境命题的;2001年关于“PPA在全球引起的风波” 问题是围绕药品安全、用药心理安全命题的;2002年关于“网络安全”的问题是围绕社会管理秩序、人格尊严权命题的;2003年“安全生产和重大事故” 是围绕工作安全、社会管理秩序、经济管理秩序命题的;2004年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是围绕社会管理秩序、经济管理秩序、公共秩序命题的;2005年我国的农业问题是围绕农民利益保护命题的;2006年“公共安全应急机制” 问题围绕社会安全利益保护命题的;2007年“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围绕资源保护、失地农民利益保护命题的。四、利益保护在2007地方公考申论考试命题中的体现
民生利益保护在2007地方申论考试命题中的体现主要归纳为三点:理论热点、改革难点、社会焦点。
理论热点是指导党和国家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论热点以利益保护为出发点,同时又为利益保护提供方向。2006年理论热点主要有:“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等。这些理论不会直接考,但是包含的具体内容是必考的,另外重大理论是分析、解决问题、论述问题的工具。
改革难点是指党和政府需要逐步解决的社会、政治、经济问题。改革难点与广大群众的利益有密切的关系,改革的成功与否,一定程度上决定广大群众利益的实现。2006年改革难点有:教育体制改革、医疗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就业等。
社会焦点是指一个时期(阶段)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应引起党和政府重视和解决的社会、政治、经济问题。当利益保护存在的缺陷或造成损失时,就会引起关注。2006年发生的社会焦点比较多,主要有:八荣八耻〈义利、诚信、公共秩序、职业道德〉;环境污染(松花江水质污染)、商业贿赂(医疗“红包”、采购回扣);社保基金安全(上海社保基金案)、文化体制改革、个人所得税调整;教育改革(教育乱收费、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免收学杂费);医疗改革(医疗乱收费、药价虚高、医疗保险、社区医疗服务);房价(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控制;能源(石油价格调控、能源危机、能源节约);药品安全(“哈二”假药案、“欣弗”事件);校园安全;重大安全事故(交通事故、矿难);人文奥运;文化遗产保护(端午节被韩国注册、无极事件)、问责制(国家环保局局长辞职、河南省副省长、郑州市委书记问责等)、公共秩序(《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实施);政府公信力(牙防组织案、“3"15”信得过产品、宝马彩票案)、重走长征路、《2006感动中国》、食品安全(上海瘦肉精事件、河北保定“红心鸭蛋)等。方审计机关的处境仍然尴尬——地方利益盘根错节,游戏潜规则也心照不宣,地方审计机关无法独立于地方政府,也无法像中央审计机关那样从最高行政长官那里获得“尚方宝剑”。因而地方审计的职能虚置,效果不彰。而论及中国的腐败现象,地方层面的质与量,又岂是可以睁只眼闭只眼的?所以,即便审计署于中央层面反腐有力,也不过更像是一桩特例,而非一项可以普及的常识。因此要查出官员腐败现象,审计署面临着一个极为棘手的难题,即怎样既实现监督又防止制约。而事实上,长久以来,中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之间的分工,已经形成一种以行政权力为主导的协商关系。
从审计到发现腐败的线索之后,进一步的调查、处理,已然超出审计机关的职权范围,而需检察机关介入调查。惩治腐败,是一项接踵联动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加强审计的同时,其他部门也要做好配合工作。要通过审计加强反腐力度,除了中央领导的重视以外,应做好以下工作:
(1)让地方审计独立出来,不要受到政府部门的限制。由于地方审计机关受到政府的限制,不能发挥出其作用,很多腐败问题也就无法查出,因此要真正惩治腐败,就不能仅限于中央的大案,地方的腐败切实损害人民的利益,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
(2)审计工作实现信息化、现代化。在信息化时代,审计人员不使用计算机就会影响工作效率,为确保审计工作与时代同步,市审计局应强化培训,积极引进、开发、使用计算机审计软件,开展计算机审计,促进审计工作从单一的事后审计向事后与事中、事前审计相结合转变,从单一的静态审计向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转变,从单一的现场审计向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转变,增强审计机关在计算机环境中查错纠弊、规范管理、揭露腐败、打击犯罪的能力。
(3)加强部门协调,检查机关紧密配合。随着中央对审计的重视,审计查出了很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却搁置起来,让腐败分子继续腐败,这样审计工作就失去了价值,因此要惩处腐败,还应加强审计和其他部门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职能,例如和检察机关的紧密配合,让腐败分子能够及时得到严厉惩处,以免继续危害国家和人民,这方面还需要国家法律制度的完善,使相关部门在执法过程中有据可依,从而巩固审计结果。
(4)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接受群众监督。审计机关应把审计结果通过各种媒体及时公布出来,对那些数额大、情节严重、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大案要案的公开曝光,往往能起到震慑一批、事半功倍的效果,带动整个部门单位乃至一个系统财务管理的规范。当然,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也对审计成果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做到100%的准确。同时审计机关应接受群众的反馈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媒体的作用是很大的,我们的媒体应详实报道,在传达信息的同时应加大宣传力度,对于群众举报的问题及时向审计机关反映。
审计机关通过不断完善制度,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在其他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把腐败分子查出来,并严厉惩处,将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