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1-9999

循环经济贵在“循环”

  循环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近年来,循环经济在发达国家已经逐渐成为一股新的经济潮流和趋势,这些国家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涌现出来的许多概念和做法,值得我们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学习和借鉴。
  随着经济增长、人口增加与资源不足,环境恶化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人们经过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反思,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以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全新经济发展模式受到重视,成为国际经济界的新话题,这就是国内外媒体频繁出现的“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从物质流动的方向看,传统工业社会的经济是一种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即“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排放”,其增长依*的是高强度地开采和消耗资源,同时高强度地破坏生态环境。循环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以最大限度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达到资源能够多次利用和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近年来,循环经济在发达国家已经逐渐成为一股新的经济潮流和趋势,这些国家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涌现出许多值得借鉴的概念和做法。
  新型概念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概念提出,其早期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开始受到人们重视的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宇宙飞船理论”,认为地球如同太空中飞行的一只宇宙飞船,需要不断消耗资源而生存,如果无节制地开发资源以及破坏自身环境,地球就会走向毁灭。国际经济学界许多专家认为,鲍尔丁的这一理论可以视为循环经济的早期思想代表。上世纪70年代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仍然是污染物产生后如何治理以及减少其危害,即后来人们常说的环境保护的末端治理方式。上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关注采用资源化的方式处理废弃物,但对于如何从生产和消费源头上防止污染产生,仍然缺少成熟的理念和相关的措施。
  人类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资源需求的矛盾日益凸现,人们在不断探索和总结的基础上,源头预防和全过程污染控制逐步成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政策制定的主流思想,强调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污染排放最小化,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开始形成。
  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要求摒弃传统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发展思路方面彻底改变长期形成的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发展,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的倾向,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展循环经济,重在合理地、持久地利用物质和能源,节约各类能源和资源,尽量减少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最大限度地预防浪费和再生利用各种材料,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政府立法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法律规章作为保障,用法律形式约束政府、企业和国民履行循环型社会义务,对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循环型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0年6月日本颁布《促进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法》,强调建设循环型社会,要求生产、流通、消费、废弃过程中对物资采取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限制资源的浪费,降低环境的负担。后来又先后制定《家电循环法》《汽车循环法》《建设循环法》等一系列法律,规定将零排放作为企业的新型经营观念,逐步实现以清洁生产和资源节约为目标的新型产业结构。近年来日本循环经济发展迅速,到2002年全国回收家电已经达到850多万台,资源循环利用率空调为78%、电视为73%、冰箱为59%、洗衣机为56%。随着新的环保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日本的目标是循环资源回收率达到100%。
  德国的循环经济立法走在欧洲国家前列。早在1996年德国就颁布实施《循环经济与垃圾处理法》,随后几年又制定包括《包装条例》《限制废车条例》和《循环经济法》等法规,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有效地保护原材料资源,将消费和生产改造成为统一的循环利用系统。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项目是垃圾处理和再生利用,政府规定玻璃、塑料、纸箱等包装物回收利用率必须达到72%以上。包装垃圾已从过去每年1300万吨下降到目前的500万吨左右,冶金行业95%的矿渣、70%以上的粉尘和矿泥得到重新利用。
  美国循环经济立法较为完善。1976年联邦政府首次制定《固体废弃物处置法》;1990年加州政府通过《综合废弃物管理法令》,要求通过资源削减和再循环减少50%废弃物;由7个州组成的联盟规定40%~50%的新闻纸必须采用再生纸;威斯康星州规定塑料容器必须使用10%~25%的再生原料;全国半数以上的州已经制定再生循环法规。美国的循环经济涉及包括传统的造纸业、炼铁业、塑料、橡胶业,也包括新兴的家用电器、计算机设备业,还包括办公设备和家居用品等多个行业。全美共有5.6万多家公私企业涉及废弃物的回收利用行业,为国民提供110多万个就业岗位,每年销售额达到2360亿美元,其规模与美国的汽车业旗鼓相当。
  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循环经济法律法规,在发展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过程中,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资源短缺和减轻环境污染压力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显著效果,尤其是应运而生的资源再生产行业带来了丰厚的物质利润。据有关经济数据统计表明,20世纪末发达国家再生资源产业规模为2500亿美元,本世纪初已增至6000亿美元,预计2010年可达1.8万亿美元。
  企业主导
  实践证明,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需要加强对钢铁、有色、石化等重点行业的能源、原材料、水等资源消耗管理,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和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加强对冶金、造纸、印染等污染重的行业管理,提高废渣、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率;统筹规划矿产资源开发,加强资源开采管理,健全资源勘查开发准入条件,实现资源的保护性开发;积极推进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等的回收和循环利用;鼓励使用绿色产品,如能效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等,抵制过度包装等浪费行为,大力提倡绿色消费等,而这些均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并发挥主导作用。
  瑞典议会1994年通过关于产品包装、轮胎和废纸等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生产者责任制”法规,规定生产者应对其产品在被最终消费后继续承担有关环境责任,消费者则有义务对废弃产品及包装按要求进行分类并送到相应的回收处。随后,在《环境法》基础上相继出台关于汽车、电子电器等“生产者责任制”法规。近10年来瑞典废弃物处理范围已从最初的产品包装扩大到废纸、废轮胎、报废汽车和废电子电器产品,办公用纸、农业塑料和废旧电池等的“生产者责任制”已经推广到更为广泛的废弃物领域,取得了可喜成果。
  日本政府制定的《促进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法》,明确规定企业应采取必要的措施,让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进行循环利用并成为循环资源,从事制品、容器等制造和买卖的业主有义务提高制品和容器的耐久性。日本经济产业省2003年5月还颁布《环境立国宣言》,提出企业经营要促进环保,用环保技术扩大企业经营。
  美国杜邦化学公司建立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模式,创造性地把循环经济原则发展成为与化学工业相结合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制造法”,从而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环境保护目标。公司内部注重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从大量废弃塑料中回收化学物质,开发出用途广泛的乙烯产品。通过放弃使用某些环境有害型的化学物质、减少某些化学物质的使用量以及发明回收本公司产品的新工艺,早在10年前已经使该公司生产造成的废弃塑料物减少了25%,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减少了70%。
  公众参与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不仅需要各种新技术作为支持,更需要政府的扶持政策、企业的自身努力,也需要提高广大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发达国家十分重视运用各种手段与舆论传媒加强对循环经济的社会宣传,以提高国民对实现零排放或低排放社会的循环经济意识。
  德国政府多次就循环经济发展问题的有关立法,邀请民众代表召开座谈会进行讨论。报纸经常刊登有关再生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的报道,对那些态度不积极、措施不得力的企业给予无情批评。国家环境部每两年进行一次全国范围的环保意识调查,以增强国民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和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为了提高大众的环保意识,美国环境保护局与全国物质循环利用联合会专门开设网点,宣传有关再生物质的知识,成立“美国回收利用日”组织,将每年的11月15日定为“回收利用日”。美国各类环保组织经常举办各类活动,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里的再生物质利用项目,购物时使用可循环利用的包装品,购买可以维修和重新使用的物品等。
  英国国民的节能行为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公司还是政府部门均没有虚浮华丽的所谓“照明工程”,城市大型彻夜灯光照明现象基本不见;夜晚照明以不影响人们正常生活节奏为准则。超级市场、私人店铺橱窗的灯光歇业后会及时关闭,一些从事特殊服务的店铺采用定时关灯装置。在政府办公楼和居民住宅楼,楼道里公用灯大多采用自动断电装置。
                                                         

《人民论坛》(2005年第二期)

(责任编辑:admin)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jiangxi/ajaxfeedback.htm

经典图书

  • 国考新大纲系列
  • 名师模块教材
  • 面试教材系列
  • 公务员省考教材
  • 华图教你赢系列
  • 热门分站
  • 热门地市
  • 热门考试
  • 热门信息
  • 热门推荐
2015省公务员考试高分课程体系
2015年地方公务员考试高分备考特训营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