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贫困地区贫穷落后主要有以下因素:(1)自然环境差。贫困地区大多数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山区,远离城市或市场的边远地区,这些地区生态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率低;(2)基础设施薄弱。电力供应不足,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差,商品、人才、技术、信息交流不畅,第二、三产业发展困难;(3)贫困人口拥有的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资源禀赋差,且没有充分有效利用;(4)人口增长过快,教育、卫生等基本社会服务水平太低;(5)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破坏环境现象严重,导致生态环境退化,加重了贫困。为此,我们要科学扶贫,实现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华图专家点评)
坚持扶贫与环境保护并行
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必须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环保农业,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行。通过科技扶贫,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贫困地区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的掠夺性生产,促进了农村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充分认识到自然灾害的发生与人类自身破坏生态环境的因果关系,要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不能依靠牺牲生态环境来求得一时的扶贫效果。(华图专家点评)
2.坚持扶贫与调整经济结构并重
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是保证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贫困地区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挥自然条件独特优势,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加工业,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结构调整的重点是要加大科技扶贫力度,依靠科技促进种养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华图专家点评)
3.坚持扶贫与合理利用资源有机结合
贫困山区往往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特别是旅游资源异常丰富。例如云南,从99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地的省城昆明,到“风花雪月”的大理名胜;从高原水城丽江、神奇的“香格里拉”,到孔雀曼舞的西双版纳……这些迥然相异的山川景色,如一个天然的自然博物馆。但由于长期的粗放式经营,浪费了资源和劳动力,使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要改变这种状态,就要发挥比较优势,整合资源,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使优势资源得到了整合提高,使特色产业的资源、市场、价格优势得以显现。(华图专家点评)
4. 实行扶贫与计划生育相结合
贫困地区群众必须转变生育观念,积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来讲,就是要控制人口增长,降低人口出生率,提高生育质量,使劳动力规模增长与资源及就业岗位基本适应。这对贫困地区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影响重大。(华图专家点评)
5.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建设
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普及义务教育。加强对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科技培训和职业教育,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科技文化素质,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华图专家点评)
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建立起可持续发展机制,才能逐步提高贫困人口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保持人、社会与自然和谐关系和良性循环,从而使社会发展与自然和谐统一,生态与经济共同繁荣,发展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华图专家点评)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申论备考的“四项基本原则”
- 下一篇:热点系列之十四 点评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