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菜,别再让农民流汗又流泪
日前,济南菜农韩进因无法承受菜价下跌自杀,引发人们对“菜贱伤农”的关注。而在北京,一些菜农为少赔钱,把成片油菜铲掉。上海金山农民则用拖拉机碾毁数百万斤滞销的卷心菜等蔬菜。
“菜贱伤农”,令人痛心。然而另一边,市民却似乎没有从菜价下降中得到多少实惠。蔬菜在菜地里贱,到了餐桌上却贵,问题显然出在中间环节:
一方面是中间成本太大。据4月23日的《扬子晚报》报道,山东批发价每斤2分钱的白菜,运到南京之后批发价2毛,零售价4到5毛,中间加价10到20倍。然而,南京的蔬菜批发商和菜贩却表示中间有运费、包装费、人工费用、摊位费以及运输途中的损耗等费用。仔细算过中间成本之后,批发商略带抱怨的语气反问记者:“有什么赚头呢?”
可见,在贱菜变贵的过程中,中间商获利有限,主要的成本还在于不断涨价的汽柴油和“天价过路费”。
另一方面是政府指导调剂不力。一地政府对本地农业的种植情况应该有基本了解。遗憾的是,我们很少能看到政府部门充分利用手中掌握的公共权力和信息资源,对菜农种什么菜、种多少做出引导,没有看到多少为滞销蔬菜寻找出路或者进行地域间调剂的作为。盲目与信息掌握量少的菜农,加上不负责任的相关政府部门,导致了蔬菜的“相对过剩”,制造了“蔬菜危机”。
好在,面对“种菜难赚钱,买菜不便宜”的非正常现象,农业部于4月22日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帮助菜农寻找销路;同日商务部通知要求拓宽流通渠道降低成本。这两剂方子可谓对症下药,希望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能够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税收、政策等手段,减少蔬菜中的物流、中间加价等成本;合理利用权力和信息资源,做好蔬菜种植、销售以及地域间调剂等工作,避免蔬菜暴涨暴跌的情况年年出现。(转自新华网)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导读:《县委书记》MV视频网络热传引争议
- 下一篇:导读:网民热议个税起征点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