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蚁族”,答案是:高校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特指大学毕业10年之内,来自非直辖市或省会的贫困家庭,在一线城市从事合同、聘用职业的低收入群体,个人收入普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3倍,在其生活的城市无固定房产,收入的70%以上用于支付房租和承担基本生活,“恩格尔系数”远远高于国内平均标准。
□梦想,或是生存
10月23日,深秋的午后,天刚下过雨,很冷,窗外的枯叶在风中落下,田宇推门而入。运动衣的领子高高竖起,两只手互相揉搓着,脸上的笑如春天的阳光。
三年前,田宇毕业于省城一所理工类院校,专业是计算机。他的家在晋西南一个山区小县,那里是吕梁山的南端,家里有父母还有一个上学的妹妹。田宇说,父母都是普通职工,没啥“本事”,帮不了忙,也不拖累自己什么,“这意味着我很自由,自由选择生活,当然,也自由得一无所有!”
毕业后,田宇没有回家,他在王村附近租房居住,打工为生。南内环一带的几个数码城,他来来回回换过好几个公司。每个公司的收入都差不多,每月2000元左右。“房子与同学合租,每人每月300元,吃饭没准,一般每月800元,剩下的可以自由支配,当然,基本上是自由得无可支配。”看得出,这是个幽默的男孩,而且很喜欢“自由”。
田宇不喜欢谈理想,因为有点奢侈。
田宇目前没有女朋友,曾经的女友,毕业后分手了。
田宇有很多爱好,但目前主要侧重那些花钱少或不花钱的。
记者和田宇只聊了20分钟,因为他还有事。“穷人都很忙!”临别时,田宇自嘲。
拐过街角,一个年轻的身影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落叶在风中飞舞,秋深了。
□回家,一切归零
相比之下,李小宁的心情似乎不像田宇那么平和。
论学历、论现状,李小宁并不比一般的“蚁族”糟糕太多,但对自己的未来,他总感到焦虑。他来自农村,一个并不富裕的农村,是“蚁族”中的“凤凰男”——— 一只翅膀不硬的凤凰。
李小宁有梦想,他想将来接父母到城里养老,“其实这不是梦想,可以说是任务。但如果我的现状不改变,这将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
李小宁所谓的改变现状,最主要的是改变没有房子的现状。“父母有时会问我,这两年攒了多少钱?够不够在太原买个小房子?什么时候能找个媳妇?这些我想都不敢想,可父母都是乡下人,他们不明白这些,我也不想让他们知道……”那是一种连说都不能说的难过。
“城市最美的是夜景,我最恐怖的也是夜景,看到万家灯火,总忍不住要想:什么时候,其中的一个窗户会属于我。有时候想,真不该上大学,在老家,大家怎么过我也怎么过。现在,退路也没了,回家等于一切归零,学白上,还得让人看笑话。”
李小宁的神情很复杂,几分无奈,一丝苦笑,背水一战的狠劲、没有退路的坚忍,似乎都有。
□生存之上,生活之下
省城各高校,每年有数万学生走出校门。其中有多少人留在城市,涌入了商业圈周边的廉价出租房,加入了“蚁族”?准确的统计数字不会有,但我们可以去估计。
省城一所高校负责招生就业工作的徐先生说,随着城市化提速、人口结构转变、劳动力市场转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结构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在大城市就业,再加上就业形势的变化、房价过高、大学生就业观念滞后等原因,“蚁族”的数量会越来越庞大。
徐先生说,这些毕业生大多在从事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餐饮等低层次、临时性的工作,许多人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有的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且收入不稳定,“毋庸讳言,他们的状态是在生存之上、生活之下。”
但目前,这一群体既没有被纳入政府和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也很少出现在学术界和舆论界的视野中。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被忽视的群体,一个少有人关注的群体。
采访中,深切感受到“蚁族”这个群落中,不少人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困扰。大学生们毕业后,非常需要全社会给予更多的关爱与重视。(本文转载太原日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