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
近来一个乾隆时期的瓷瓶被中国买家以超过5亿人民币天价购得,震惊英国媒体。拍卖行对该瓷瓶最高估价不过1285万人民币,最后在大陆竞拍者互相加价后拍到5亿元,高出近39倍,那位出售瓷瓶的英国妇女几乎晕了过去。英媒称中国人正不惜代价买回失去的文化遗产,背后是“瓷器爱国主义”。
《金融时报》记者史堤夫文森对于“瓷器爱国主义”的阐述是:如今中国的一些富人们,正带着爱国主义情节,急切地想买回本国文化遗产。收回这些文物,有助于他们重寻身份和文化。
网友[不系舟2010]:天价竞拍一只瓷瓶,真的是出于爱国吗?如果是一个中国人与一群外国人竞拍,这个中国人为了不使文物被外国人拍走,在外国人的哄抬和加价中最终无奈地拍出5亿元的天价,那可以说是爱国。可是,从新闻报道中,我们知道在伦敦这场对乾隆瓷瓶的竞拍中,竞拍者几乎全是华人,并且是财大气粗,每次都是以100万英镑递增,这样急切的心态,如果真的是为了回购流失的国宝,何必“自相残杀”让老外和拍卖会赚取更多利润呢?
网友[eaglefly2008]:外国媒体赠送的“瓷器爱国主义”这顶高帽子,实在有些过于牵强,因为我们看到那轰轰烈烈的拍卖现场,逐利的气氛完全盖过了所谓的爱国主义,让人感觉到瓷瓶无论是在英国或者回到国内,似乎都扛不起爱国主义的大旗,倒是一个赤裸裸的投资行为。
网友[入云雕]:市场经济,买卖自由,有钱没钱、怎么消费都是私人的事情,谁也没资格横挑鼻子竖挑眼。但问题是,既然扯上了“瓷器爱国主义”,那就实在有必要把事情说清楚:如果拍下瓷器真是为了表达爱国之心,就当物归原主,回归历史的展厅里;但竞拍者并未表示要将拍得的文物捐赠给国家,如果只是自己买来玩玩,做了镇宅之宝或者投资之物,成了私家珍藏,于公共利益而言,算不上有什么增益,与爱不爱国又有什么关系?其实,说破天,人家爱的是瓷器是古董,是那么一件物事,我们实在没必要太过自作多情。
【参考思路】
爱国主义是一种表达,它最容易跟民族主义情绪混淆在一起,它是指一国公民对于本国历史、民族、文化的传承和认同感。如果旨在表达爱国主义,那么,任何一个中国人拍得文物都可以,互相抬价大可不必。更何况,竞拍者并未表示要将拍得的文物捐赠给国家。这就意味着如果文物升值,文物完全可能再次被外国拍卖者买走。中国人从外国人手中高价买回流失文物,其性质首先是商业行为。
巨资进行回购不值得提倡,如果数以百万计的流失海外文物都要以巨款进行赎购的话,无异于再次被掠,二次被盗。
国内富商这种极不理性的回购或投资行为,愈加导致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价格上扬,也使得一些原本并不很值钱的流失文物在这种暴炒中价格疯涨。国家文物局曾明确表示,反对这种天价夺宝的做法,认为这样不利于海外文物的回归。
因此,针对非法流失出境的中国文物,我们主张通过法律和外交手段,按照国际社会处理非法流失文物返还问题的法律框架和原则,依靠国际合作,依法追索。也可以通过各种理性的方式以相对合适的价格回购。而不是鼓励用钱去买。当然,现阶段依法追索面临着很大难度,民间购买和捐赠因此成为文物回流的重要补充方式。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