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14 09:07:40 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光明网
近年来,一些地方改名时有发生。今年5月30日,江西省庐山市正式挂牌成立,原庐山区更名为九江市濂溪区;今年初,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县也改为播州区。同时,水城县欲改为“夜郎市”、琅琊山“会峰阁”更名为“琅琊阁”……这些地方为什么要改名?为何要复名?相关社会学家表示,地方改名涉及复杂利益博弈,它不一定等于发展,政府决策应吸取专家和群众意见,减少改名导致的割裂传统等负面影响。
中国有句老话,“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大概的意思,是说名号如羽毛,不单单是个识别符号。一个地方的名字,跌宕千百年、迂回万千路,沉淀着历史的悲欢离合,凝练着岁月的阴晴圆缺,更是审慎而严谨的事。早在去年5月28日,民政部副部长宫蒲光就曾表示,要抓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按照中央提出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进一步做好“乡愁”这篇地名文化建设文章,深入开展“大洋古怪重”等地名乱象整治。
走火入魔的“改名潮”,当然亟待整治。但整治这回事,也最怕跑偏。比如,费心巴力改回来的名字,好不容易街道名、文件名等都配套了,忽然又要“复古”回去,听起来是纠偏,但这种大成本地来回折腾,除了财政受伤、行政凌乱、民众步子跟不上,又有多大的意义呢?29年前,人民日报高级编辑李辉写下《可惜从此无徽州》一文,反对将徽州改为黄山。今年4月,借全国开展第二次地名普查契机,李辉再次撰文《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引发黄山是否复名徽州的大讨论。先抛开黄山到底该不该复名徽州的是非不谈,如果非要更名,有必要弄清楚的是下面几个问题:第一,今日更名,是否对过去更名的否定?如果是否定,那么,决策成本谁来埋单?如果不是否定,其间的逻辑契机如何令公众信服?第二,徽州名字虽雅致,改成黄山时已经支付了不菲的社会成本,如果仅仅因为“古典美”而贸然回转身去,又如果这样的转型引得群起而仿效,谁该复古、谁又不能复?
眼下,鹿邑县欲改为“老子县”、水城县欲改为“夜郎市”,琅琊山“会峰阁”则在古装电视剧《琅琊榜》热播后悄然更名“琅琊阁”,一些地方更是为了“西门庆故里”之名争得面红耳赤……以前是贪大求洋、数典忘祖,恨不得把老祖宗的血脉都剔除得一干二净;现在是背靠历史好乘凉,借古人、名人、名山大川等改名复名,恨不得一名传千古——两相做派,不过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退一万步说,好好的一个名字,哪怕改得忘了来时路,只要踏踏实实继续往前走,总还能有名扬四海的时候。道理也不复杂,芬芳四溢的老字号,也不过百年的历史。倒是这种急功急利、攀援富贵的心,一会儿赶时髦、一会儿走老路,永远不知道初心何在、永远不清楚彼岸在哪,这是何苦?改不改名,职能部门要说话,文化学者要表态,然而,最广大的市民的声音,恐怕最不该沉潜不语。
地名是现实的方向,亦是心灵的归所。“回顾来时路,何处寻乡愁?”千百年来,地名世代相传,是“家”的方向,是“族”的图腾。别把地名弄成了“江湖诨号”,以为靠着名头就能吓人、蒙人,不然,改来改去、复来复去,除了小心眼让人鄙夷,还能落下多少佳话?
相关内容推荐:
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