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9 11:44:42 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东莞文明网
据报道,山东省政府新闻办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16年全省“文化惠民、服务群众”16件实事及有关工作安排。比如扶持全省4200个贫困村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室。深入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建设56个乡村(社区)博物馆。深入推进乡村文明行动“百镇千村”建设示范工程,在全省集中建设260个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社区)等。无独有偶,山东省文物局也深入推进“文物惠民”工程,整合盘活全省馆藏文物资源,打破博物馆地域、级别限制,着力解决“有文物没地方展、有地方没文物展”的问题,推进全省馆藏文物“活”起来。还有太原的做法,“两节”期间晋祠、双塔寺、太山等文物惠民活动。
在公众对公共文化福利需求渐高的当下,让文物文化成果惠泽于民,必将拉动公众和文物、文化的距离,为改善和推动文明社会风尚,起到无形的滋润。可谓是“惠民小举措,收获却很大”。为了早日实现“精神奔小康”,更多地方和文化单位,应该多学学前文中的做法,因地制宜,开动脑筋,在文物文化惠民方面,多下功夫,多些实实在在的“文化分享”、“文物共享”。
留住古色古香、富有情韵的人居环境、人文环境,提升公众的幸福感、归属感。社会需要物质财富,更需要和谐美满等精神财富。我们在建造物质化的高楼大厦的同时,更要扔掉过分的“推土机情结”,留住城市的“文化呼吸”,让古建筑、古树、老街道、历史景观、名人故居、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得到有效保护和保留,让现代化城市拥有一些古韵和沧桑美。公众总能分享悠然的慢生活古韵,精神和道德发展就能去除浮躁,回归安静,拥有更多发展快乐。
低门槛开放公共文化设施和场馆、博物馆、历史和人文景观等,为公众带来人文美、历史美、内蕴美。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就会有高雅的精神需要。所以,各级政府应在“文化反哺最大化”方面,努力作为。比如,要想方设法让博物馆的文物藏品“活”起来,通过“互联网+”和双流动展览,提高人们游览博物馆的积极性;各地文化景观、历史名胜古迹等旅游门票,多实施降价开放,甚至是免费开放,让人们有机会拥抱古老文化;政府还要及时足额拨发公共文化建设资金,通过财政重视,提升公众的文物、文化保护意识、文化敬畏感,为文物和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做出积极的担当。使公众得到更多的文化共享。
保护好名胜古迹、文物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为“文化惠民”做好资源储备。文物和文化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损坏,损失惨重。而数据显示,破坏性保护、破坏性修复、破坏性建设等不良行为仍屡见不鲜。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已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共76万多处,其中17.77%的保存状况较差,约4.4万处文物已经消失。文物和文化资源都没了,如何惠民呢?因此,我们更要认真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精神,尽力拯救濒临消亡的文化和文物,比如有些地方开展的拯救古村落活动等。为“文化惠民”做好资源和能量储备。
文化发展和惠民给社会带来了精神营养,文物文化也因为公共欣赏而拥有饱满的创新力、发展力。两者相得益彰,让社会发展、文化发展,更为和谐。(龙亭)
相关内容推荐:
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