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2 09:23:36 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6年3月19日,被雾霾常深锁的广东珠三角各大城市的市民纷纷驾车逃离城市,到广东粤北山区避霾。广东省森林覆盖率达到85%、排名第一的连山迎来了众多城市避霾客,金子山上居住的壮瑶村民突发奇想,在山货摊上出售空气,让城里人买空气回家。(中国青年网3月20日)
乍一看这则新闻,会感觉到滑稽甚至可笑,可是笑过之后,一种不言自明的尴尬焦灼感随之而来。摆在我们面前的,同样也是这样的生态落差,正是因为它深深地刺痛了我们麻木的神经,我们才会逃避才会讽刺,但最应该珍视的,并非“卖空气”值得提倡或者推广,而是如果继续对环保置若罔闻,明天我们真的很可能会在空气的价格上争个不停。
其实,“卖空气”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早在2012年8月11日,著名慈善人陈光标就在南京一场环保宣传活动中透露,他将在北上广设立流动专卖店售卖新鲜空气,每瓶售价4元至5元。当时这样的行为引来了巨大争议,人们认为“卖空气”难逃炒作的噱头,因为在那时,还不至于到必须买新鲜空气生活的程度,也更不会理解它的经济价值。
四年过去了,“卖空气”确实付诸了现实,可再次引发舆论热议的却不再是陈光标,而是与你我一样的普通老百姓。事到如今,如果你还要说“卖空气”是炒作,那么荒唐可笑的恐怕就不是那些“卖空气”的村民而是你自己了,类似此类报道,绝非行为艺术,前些年就有一则公益广告“人类最后一滴水是自己的眼泪”,令无数人为之一震。
眼下,环境保护欠缺的就是这种前瞻意识和危机意识。
正如有文章撰述《被“富裕珠三角光环”掩盖了的贫穷》一样,观念贫瘠其实比经济贫穷还要可怕,我们能看到的是大量数据堆砌下的GDP对比,但却看不到人们内心深处的观念落差,珠三角的市民逃离到粤北山区的现象,在很多城市中也时常看到,之所以逃离城市回归乡村,本身是源于对恶劣环境的恐惧,以及对原生态的向往。有人将这种情绪也称之为“乡愁”,在我看来是极其可笑的,明明是不敢直面现实的逃避心理,却非要往乡愁上靠拢,不知这是标榜高尚还是自我贬低?
话又说回来,“卖空气”的举动也确实不多见,当然,这种不多见只是因为人们还有现存的资源可以依赖,还未达到买卖空气的程度。村民卖空气,无非就是有利可图,而这种“利”是建立在对自身生活环境的优越感上,这种优越感,是城市人无法体味到的,从这层意义引申开去,买卖空气是一种对自然资源的交易,不管是村民还是市民,其实都是屠戮生态资源的“刽子手”。
与之相对比的是,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却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还在旁边沾沾自喜,广东珠三角地区是如此,华北地区雾霾、西北地区干旱、东南地区洪涝也是如此,当某个地方出现生态破坏时,并不会引起其余各地的警醒,前不久的河北肺癌死亡率反映的也是这个道理,北京以及天津等地的市民就不会认为造成河北雾霾的原因也有自己的“功劳”。
同样,“卖空气”也许只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大背景下的缩影,类似牺牲已存的自然生态已经成为现时的重要选择,我们也不难从中看出,许多人还在“花钱卖空气,等于买健康”的口号上沾沾自喜,对于这样的发展,甚至还有人这是一种有效措施,当然基于此提出的环保建议,是可悲且可怕的,“卖空气”看似合理,实则简单粗暴。
而我要说的是,发展的前提是环境治理而不是拖累生态文明,对于“卖空气”这样的行为,我们应该正视和反思,这绝不是解决事情的办法,因为每一个你憧憬的地方,其实都是当地人赖以生存并且终将逃离的故乡,不要将污染带到远方,也不要觉得自我高尚,透支环境资源破坏性发展的后果注定是生态之殇。
作者:宋潇
相关内容推荐:
下一篇:时事评论:赏个花而已,何罪之有
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