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4 10:01:25 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京华时报
这两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房地产去库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作为“五大战术”之一的政策,鼓励降价、取消限购、买房出租、消化库存的明确指向,是不是可以解读为又一轮救市?既然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这种种政策导向算不算政府插手?开发商到底会不会买账,老百姓又能不能从中获得真实惠?
回答这些问题,离不开对行业基本面实事求是的分析与判断,决不能简单、机械地理解。首先要澄清,这次政策的基本导向是“鼓励”而非“激励”,重在“引导”二字,绝不会重蹈猛药救市的覆辙。而政策的传导机制重点在于对开发商预期的引导,只有让房地产企业真正看清形势、及时调整营销策略,从“抬价”转向“走量”,老百姓才会买账,真心实意愿意买房子。
具体来说,从供给面来看,当前房地产去库存周期高达23个月,不少二三线城市陷入“买房难-资金紧-再借再盖”的恶性循环中。从需求面来看,“北上广深”一房难求短期内不会有大改观,中小城市市民的观望氛围浓厚,而广大待进城安家的农民工,则有着不小的需求动能。因此,总体上的判断应当是:供给过大、需求不小,供需若要有机对接上,需要宏观政策妥善引导微观主体的买卖行为。
一方面,宏观调控的文章已经做得比较足了,下一步就要看各个地区怎么落实。比如,限购政策除了极个别的特大城市,中央已经命令退出,来不得半点折扣。再比如,银行信贷对购房者的支撑,目前来看各家的诚意都还比较实在,下一步就看如何疏导资金流向,降低交易费用。另外,购房所需的税费环节,还存在不小的减压空间,有待政策进一步明晰,可总的方向已无太大疑虑。
另一方面,各类房地产企业目前确实没有更好的选择,务实、降价、“加速走量”应当是理性抉择。每当楼市低迷时,房企最大的压力便来自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如果能顺应大势,加快手头库存房源的变现,渡过难关、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将成为可能。但是,倘若仍抱有幻想,甚至干出当初“捂盘惜售”的荒唐事,后果恐怕不堪设想,到时候再想到断崖式降价,谁又会买账?
在商言商,乃是企业之所以为企业的根本。房地产企业追求利润无可厚非,可以“计利当计天下利”,要看到那多达1亿的进城人口,能够撬动的住房空间与利润非常可期。因此,明智的商战策略应当是“争当第一个降价者”。迅速清盘销售、资金回流,将会振奋整个市场的信心,激励起后期更为磅礴的购买力。彼时,才有良性市场竞争中的房企与百姓、银行、上下游产业的多方共赢。本报特约评论员井桥夕
相关内容推荐:
下一篇:没有了
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