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8 09:15:42 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环球时报
北京市应急办昨晚18时宣布,将于12月8日7时至12月10日12时首次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建议中小学、幼儿园视情况停课,企事业单位可实行弹性工作制,全市范围内将实施机动车单双号行驶。
这不仅是北京,也是全国大城市首次在重度雾霾发生之前作出最高级别预警,并采取严厉防范措施。这是一次有标志意义的行动。
PM2.5概念是几年前“闯”进中国社会的。美国驻华使馆2009年设立了一台空气监测仪,2011年10月该监测仪显示北京空气污染严重的截图被传到微博上,引起人们的巨大关注和争议。有人强调空气污染本身的严重,有人主张PM2.5的指标过于细致,还有人担心这是美国使馆试图干涉中国的环保。
从那之后,国人的看法不断改变。PM2.5值不仅很快成为中国大气监测的正式目标,而且相关指标带动了社会环保观念的升级。这个过程虽然不那么让人愉快,但国家对批评以及对外部因素的看法都在微妙变化,从2011年秋天的争论到今天发布红色预警,这几乎是一场观念上的革命。
这个国家更敢于面对自己的问题了,更尊重民众的呼声和诉求了,总体说来更实事求是了,对难题不再遮遮掩掩、自我安慰了。这或许比什么都重要。
中国开放了公众对雾霾的抱怨和讨论,治理雾霾的压力前所未有。大量批评集中到了政府头上,但是公众对“雾霾是大家制造的”“根治雾霾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也越来越清楚。“人人有责”的声音逐渐在媒体和互联网上响起。
雾霾现象无法快速治理,但是红色预警让人们感到了一种踏实,那就是政府的重视度真的达到了最高级,中国绝大多数公众都把这一点看成解决问题的核心保障。
雾霾问题促成了公众与政府的深度交流及沟通,这实际促进了双方的了解和信任。舆论不断批评,推动了政府出台各种措施。政府也进一步看到了舆论多元化的正面意义,体会了批评的建设性。在消除雾霾问题上,国人的利益高度一致,在发展与生态的两难选择面前,大家的共同利益也高于分歧。
围绕雾霾的激烈争议部分可以说大体实现了软着陆,它的意义十分重大。它表现了我们社会一种相当关键的能力,那就是突破层层干扰和障碍,走向最终的共识。这会极大增加我们日后面对复杂争论时的信心。
到了今天,关于雾霾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争论实际已大部分解决,接下来的问题是公众有多少耐心,准备为治理雾霾付出多大的发展代价,以及技术进步能不能来得更快些,帮我们忙。如果说雾霾之前在逐渐变成“政治问题”的话,今后它很可能会逐渐“去政治化”。
政府须实事求是,公众也须实事求是,这样的氛围相信在逐渐形成。当我们被雾霾笼罩时,难免要发发牢骚,甚至骂几句娘,互联网上也会因此冒出一些俏皮的段子。然而我们清楚,我们必须发动一场对付雾霾的“人民战争”,在这当中谁也不能置身事外,政府要精心组织,每个人都需作出自己的“绿色贡献”。
相关内容推荐:
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