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时事评论 > 时事评论:习近平访美,三大看点演绎新“习式外交”

时事评论:习近平访美,三大看点演绎新“习式外交”

2015-09-18 14:24:55 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即将成行,舆论关注在不断升温。美国官方多次表达对此访的期待,中方也用“历史性”“里程碑”来描述此访的重大意义。此行看点颇多,主要有三大方面。

  双方如何把控分歧?

  近几个月来,美国政府、媒体和学界对中美关系表达了不少负面情绪,既有对南海、网络安全等具体问题的热炒,也有对中国对美政策基本走向的质疑。

  回顾历史,中美元首互访前夕,美国舆论往往会集中聚焦于中美分歧,甚至夸大分歧。这种以消极舆论为高访“鸣锣开道”的情况并不少见,只是每次炒作的议题会有所不同。此次美国涉华舆论环境可谓“似曾相识”,也有一些新的特点。

  这种负面舆论多少有施压的意味。在高访前,美国各种政治势力和利益集团都会表达自己的立场,争取于己有利的利益,再加上美国新一轮大选在即,总统竞选人也站出来发声,为高访更增添了复杂的政治氛围。更为关键的因素是,中国持续崛起已然改变了中美力量对比,美国对华战略疑虑随之上升,担心美国的国际竞争力会被“削弱”。

  对于双方来说,这是一次增信释疑之旅,毕竟两国都希望这是一次成功的访问。此访成功的衡量标准之一,并不是彻底消除了哪些分歧,这本身不现实,而是如何对待分歧,能否把控好分歧,防止中美关系脱轨。

  正如王毅外长所说,习近平将利用此访,把中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讲清,把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的道理说透,把美国担心中美在对待当今国际体系和亚太秩序等问题上发生冲突的“心结”打开。

  多做增信释疑的工作,这当然不只是中方一家的事,美方也有责任。美国政府不能放任南海和网络安全等问题成为涉华舆论的主导议题。毕竟,美国在网络安全问题上一味扮演无辜受害者的角色,归罪甚至制裁中国,解决不了问题,只会恶化双方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关系;在南海问题上,美国不是争端当事方,而且“无利不起早”,插手多了,自然引发中方质疑其战略意图。

  两国如何拓展合作?

  美国舆论涉华负面情绪有所上升,并不代表这种情绪已经成为涉华舆论的主流。近日, 94位美国知名企业的首席执行官联名致信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呼吁习主席对美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两国领导人聚焦双边经济合作,推进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认为“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之间需要一种正面和长远的商业伙伴关系,这对全球经济稳定发展至关重要。”这些大公司包括美国几乎所有的重要企业,其呼吁反映了美国企业界对中美经贸合作的重视和习近平此访的期待。

  中美重新打开交往大门40多年来,不论两国国内政治如何变化,政府领导层如何更迭,还没有出现任何一方主观上想把两国关系搞砸了的现象。也就是说,主观上,双方都把促进和发展中美关系放在首位,同时把客观上有可能对两国关系产生冲击的分歧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减少和抑制消极因素,努力扩大两国关系中的积极面,始终是中美关系的基本诉求,也是中美关系能够总体上保持向前发展的关键所在。

  两国关系中的积极面大于消极面,其根本原因在于中美之间共同利益大于分歧。有时分歧的激化会让关心和支持两国关系的有识之士感到沮丧,但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在有效管控分歧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扩大双方利益的汇合点、深化两国互利合作上去,这越来越成为两国的一个高度共识。每一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都会产生一个长长的成果清单。仔细研究一下这些成果清单就会发现,两国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宽,合作的层次不断深入,而且由双边更多地向多边领域拓展,涉及第三方的合作也在不断增加。双方合作多了,占据主流,分歧自然会退居次要地位;合作多了,也会为分歧的解决创造更为积极的氛围。

  王毅外长日前在有关习近平访美的演讲中,一口气罗列了此访期间双方将可能达成重要共识和签署重要合作协议的十多个领域,其中包括经贸、能源、人文、气候变化、环保、金融、科技、农业、执法、防务、航空、基础设施等。其中,双方BIT谈判会取得何种新的重要进展,两国为双边贸易、相互投资等领域设立什么样更高、更富有雄心的目标,特别值得期待。

相关内容推荐

(编辑:moyun)
华图教育:huatuv
想考上公务员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10万+
阅读量
150w+
粉丝
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