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07 18:14:29 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近日,最高检要求进一步打击行贿犯罪力度,特别是要严厉惩处主动、多次、长期“围猎”干部的行贿犯罪。“现实中,一再出现受贿者因贪入狱,而行贿人却逍遥法外的情况。”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在接受《法制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行贿犯罪是受贿等职务犯罪的重要诱因,应坚决杜绝对行贿犯罪“法外施恩”。
其实,人们遇事首先想到行贿,不仅包括一些地方的企业负责人、机关干部,就连普通的老百姓也不例外,形成这样的固定思维,严重恶化社会风气,是社会一大悲哀。按理说,不论是行贿还受贿,都有违法纪,都应该受到追责,然而现实中的行贿风气之严重确实让人担忧,值得反思。
之所以会形成“遇事先想到行贿”的极端思维,首先是暴露了行贿之人法治意识的淡薄。现在法制在不断健全,老百姓要办事情只需要把相关资料准备好,按照相关流程来走就行。一旦遇到点阻力就归结于办事人员故意“吃拿卡要”,认为只有送礼才能解决问题,本来需要两天办结的事情,送礼之后就可一天解决。正是基于这种错误的思维,才使得老百姓喜欢用行贿方式来解决问题。
同时,“遇事先想到行贿”是不良社会风气造成的恶果。其实没有哪个人愿意主动去行贿官员,都是出于各种原因而不得不这样做而矣。行贿受贿的社会风气突出,不行贿者会吃亏,会遇到官员的诸多为难。别人都送礼,自己不可能不送,否则担心要吃亏。
而且行贿成本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如果行贿人是当地有社会影响力的企业负责人,一旦对其依法处罚,必然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税收收入及人员就业。因此,一些地方常常只要求这些行贿人交代情况,不予追究刑事责任,或减轻处罚、适用缓刑或免予刑事处罚,渐接助长了行贿风气。
最后,官员权力“任性”是根本。如果官员的公权力被关进制度的笼子,对老百姓来说,行不行贿都是一样的过程一样的结果,那谁还会送礼呢!正是想着通过行贿来让官员“开绿灯”,不好办的事变得好办,不能办的事变得可以办,所以一些人认为花点钱、送点礼是值得的。
所以,对于人们遇事首先想到行贿的错误思想,一方面要加强正面宣传,弘扬社会正气;另一方面继续推进依法治国,对行贿者及受贿者严肃追责,彻底扭转这种令人担忧的局面。
稿源:荆楚网
相关内容推荐:
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