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15 17:26:28 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高中生拍“怀孕”微电影,学校受不了?
背景:如果连学校都不能正视“高中女生怀孕”这样的事情,三缄其口,还谈什么教育?又怎能指望学生有正确的认识呢?堵,从来不是办法;疏,才是治疗一系列青春顽疾的良药。因为出现该校校服,怕带来负面影响,也是一种自私的表现。的确,在正规的影视剧中,会使用虚构的地名人名。但学生创作条件不可能那么充分,难道还让他们去特意定制校服?同理,拍摄地点是不是也不能在本校?一所真正以学生为本,而不是所谓名誉为本的学校,不应有这种态度。退一步讲,拍“高中生怀孕”,就一定是为“高中生怀孕”正名吗?就一定会带来负面影响吗?关键是,主创者是如何讲述“高中生怀孕”这个故事的,能否给观众正确的启迪和教训。前不久,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我国每年人工流产多达1300万人次,低龄化问题突出,仅有4.4%的未婚青少年具有正确的生殖健康知识。这样的数据,一定程度上少不了“羞于言性”教育思维的贡献。
小蒋随想:在校方看来,“高中女生怀孕”显然是“敏感题材”。何况,在微电影中又出现了该校校服,更让学校担心这是否会“影射”什么,可能影响学校声誉。而站在社会的角度,眼不见能为净?回避无法解决低龄化性行为与堕胎的问题。学校性教育犹抱琵琶半遮面还不算,学生试图探讨“性与性后果”也被要求“删除”,这是要怎样?学校担心微电影“怀孕”会对自身造成不良影响,难道就不担心由于教育缺位“那种事”可能真会发生?相对于“那种事”真的发生了,学校、家长、学生全都手足无措,提前给孩子打打“预防针”,让各方都有所戒备,难道算是“教唆”学坏吗?我们教育孩子,不光是要向他们展现世界的好的一面,对于那些不好的、有伤害的、又是他们可能遇到的更不能“免谈”。如果教育还是停留在应试与考分层面,其它似乎都与教育“无关”,那是谁的悲哀?
“不胜任召回制”别成庸懒官“避风港”
背景:贵州黔西南州开展的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制度,日前引起社会关注。据报道,黔西南州从去年10月开始尝试推出“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办法”,仅实施两个多月,全州就有1231名“懒官”被“召回”(含处级干部59名)。
新京报发表观点:“法无授权乱作为”是一种腐败,“法定职责不作为”其实也是一种腐败。在反贪仍需继续深入推进的当口,治理官员庸懒散现象同样应提上日程。较之“召回”,依法究责才是第一位的。如果该法办的却被“召回”了,该就地撤免职的就被送去学习培训,这样的“召回”或许就会异化成了对腐败官员的另类保护。区分法定责任和“召回”责任,是“官员召回制”能够存在的前提和基础。“为官不为”应予治理,“官员召回制”是治理“为官不为”的基层尝试,研究其运作,总结其经验,汲取其教训,科学评估这一制度的现有成效,是判断这一制度是否值得完善或推广的亟须。
华商报发表然玉的观点:对“官员不作为”的防治,“召回”制度是否就是最合适的方式,实则也存在疑问。一方面,“召回”本身意味着,官员的日常履职被打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某些额外成本;另一方面,召回后封闭式集训短短几天,且多以宏大说教为主,也未免有草草了事之嫌疑。“干部召回”制度终究只是就“召回”之后的设计,至于“召回”之前的事情,却甚少提及。可谁都知道,“庸官再造”先要发现庸官,这无疑提示有关方面不要忽略那些更为前提性的机制改造。比如说,拓宽官员考核的主体,增加效率维度的刚性测评等等。
小蒋随想:“干部召回制”并非惩处。“召回”这一中性表述,给人感觉连诫勉都谈不上。被召回的干部级别待遇不受影响,被送去培训学习之后,还是会被安排到别的岗位,对当事人有多少“敲打”意义?有人可能觉得,干部一旦被“召回”,面子上会过不去。这恐怕低估了某些庸官与懒官的脸皮——“比城墙拐弯处还厚”。有人还可能辩解,不胜任未必是能力问题,也不一定是不好好干,而是“不适合”某些岗位。这种可能性是有的,但统一的学习培训是否有助于“适应”五花八门的岗位?召回是否就能知人善任?现在是提倡机制创新,但也要关注某些新机制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尤其是刚性的责罚不能变为柔性的培训。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
相关内容推荐:
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