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14 14:02:00 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提到乡村教师,人们总会联想到这些词汇——爱、责任、奉献、无私、坚持、信念、希望、孤独……乡村教师们就像蜡烛一样,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大山深处孩子们的希望。
其实现实中像董朝兵一样身怀“七十二变绝技”的乡村教师还有很多。由于农村师资力量严重匮乏,这些老师们都是“既当爹,又当妈”,不仅教学,还要照料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真可谓含辛茹苦。
我们赞美和尊敬这样甘于奉献的乡村老师们,但更希望关注他们背后折射出的乡村教育难题。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我国有280多万农村中小学教师,他们坚守在艰苦的农村教育一线,承担着4000多万乡村中小学生的教育任务。然而,这个数字比教育部2010年公布的472.95万少了接近一半。乡村教师们都到哪里去了?毫无疑问,工作环境差、待遇低、发展潜力小造成职业吸引力不强,直接导致了乡村骨干教师大量流失。
对此,笔者认为,国家应积极采取行动,为乡村教师队伍“造血”。首先,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大幅提升农村教师的待遇和补贴,且要监督落实到位,让“白天教课晚上搬砖”的现象不再重演;其次,改善教师生活和工作环境,建设配套宿舍和文化、休闲设施;再次,完善山村教师编制,改革现行职称岗位设置政策,适当提高农村学校中、高级职称的指标比例,让山村教师有“名”更有“实”;最后,应尽快出台激励措施鼓励优秀人才到农村支教,如加大对农村支教老师的奖励力度,在晋升职称时优先考虑等等。
唯有真正从观念上改变“重物轻人,重生轻师”的思想,加大对农村师资力量的关注度和投入力度,才能源源不断地引进人才,并留住人才,使乡村教育链形成良性循环。也只有这样,令人心酸的乡村“全能”教师才会越来越少。
稿源:荆楚网
相关内容推荐:
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